首页 理论教育 城镇化会使乡村变为城镇吗

城镇化会使乡村变为城镇吗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尚无标准定义。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走平等、包容、安全的和谐新型城镇化之路。在区域中谋发展、求协调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新型城镇化概念是在“城镇化”基础上展开的,推行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基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长期以来高速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一些弊病和损失而提出的一条新的城镇化发展之路,使改革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促进未来中国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学术界研究普遍认为“新型城镇化”概念最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伴随着“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而提出,此后其概念随着内涵的丰富不断完善。关于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尚无标准定义。本章结合2014年3月16日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新型城镇化作如下定义:

新型城镇化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强调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新型城镇化之“新”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和国外城市化而言的,是要解决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使我国城镇化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一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走平等、包容、安全的和谐新型城镇化之路。2013年底,中央城镇工作会议为新型城镇化道路再一次指明了方向,强调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以城镇化为支点,促使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相关领域改革,使转型中的农民真正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二是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新型城镇化致力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和机制障碍,推进就业、土地、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是真正意义上和更高层次上的城乡统筹,它强调新型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深度融合,其中新型工业化是动力,新型信息化是活力,农业现代化是保障,而新型城镇化是载体和支撑。

三是优化布局,集约高效。新型城镇化不仅注重城乡统筹,也注重区域统筹,协调互补。强调城市既是区域的,区域也是城市的。在区域中谋发展、求协调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突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衔接,在空间布局上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根据资源禀赋的承载能力,优化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促进城市紧凑发展,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四是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传统城镇化面临着三个不可持续:主要依靠劳动力廉价供给的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主要依靠粗放式的资源消耗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主要依靠非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来压低成本的城镇化方式不可持续。新型城镇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要在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减少国外城市化进程中过度城市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如社会、生态和环境问题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造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城镇。

五是文化传承,彰显特色。新型城镇化倡导城市在发展中根据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而呈现的差异性、多样性,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