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品国际价值的计量标准是什么

商品国际价值的计量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别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二战后,随着资本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分工广度和深度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各国的国民价值更多地体现为国际价值。国际价值量随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世界生产价格是商品价格变动的中心。

一、国别价格与国际价值

(一)商品国际价值形成的基础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商品真正的价值性质是有国外贸易才发展的。

使国民劳动具有世界劳动的资格,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二)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差别性

商品的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作为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而在量上是不同的。国别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国际商品价值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平均的劳动单位就是在世界经济的一般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的特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者在表现形式上不同,商品的国别价值是以该国货币表现的。商品的国际价值形态是直接以世界货币表现的。

(三)影响国别价值量的主要因素

各国在同一时间里生产的国际价值是不相等的,它根源于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从而表现为不同的价格,即表现为按各自的国际价值而不同的货币币额。

二、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

(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联系的广度和深度

二战后,随着资本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分工广度和深度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各国的国民价值更多地体现为国际价值。

(二)国际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国际价值量随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而变化。各国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改变而改变的。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劳动者的熟练程度、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装备水平、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的状况、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程序、原料和零部件的优劣、各种自然条件等。

(三)国际价值量与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指劳动的紧张程度,也就是指同一时间内劳动力消耗的程度。劳动强度同时均等地增加了,新的较高的劳动强度就会成为普通的社会劳动标准强度,从而也影响国际上的劳动强度,进而影响国际价值量。

(四)国际价值量与贸易参与国的贸易量

1.如果绝大多数国际贸易商品是在大致相同的正常的各个国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生产出来的,则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该商品各个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国别价值基本上是一致的。

2.假定投到国际市场上的该商品的总量仍旧不变,然而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国别价值,不能由较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国别价值来衡量,导致在比较坏的条件下生产的那部分商品,无论同中间生产条件生产的商品相比,还是同较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相比,都构成一个相当大的量。那么,国际价值就由在较坏条件下生产而出口的大量商品来衡量。

3.假定在高于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出口量,大大超过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出口量,甚至同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出口量相比也构成一个相当大的量,那么,国际价值就由最好条件下生产的那部分商品来衡量。

三、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轴

(一)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前,在国内商品交换中,商品是按照价值进行交换,价值一直是价格运动的中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在以各个国内市场组成的世界市场上,随着商品国别价值向国际价值转变,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不是以国际价值而是以各国平均生产价格的国际生产价格进行交换了。商品的国际生产价格成为国际商品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二)国际市场价格围绕着国际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商品的世界生产价格是商品价格变动的中心。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但并不是说在每一次商品交换时,世界市场价格都与世界生产价格相一致。因为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在起作用,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经常是不平衡的:

1.供给超过需求时,世界市场价格会低于世界生产价格

2.需求超过供给时,世界市场价格会高于世界生产价格

价格本身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使它们逐渐趋向平衡,从而使世界市场价格接近世界生产价格。在世界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时而高于、时而低于其价值,但不能长久地过分背离价值。

四、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

(一)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是指在国家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

特点:由较多的买主集中在固定的地点,按一定的规则,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的交易,常常较客观地反映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

(二)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商品在国家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它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1.调拨价格(转移价格)

是指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负,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规定的购买商品价格。

2.垄断价格

是指国际垄断组织利用其经济力量和市场控制力量决定的价格。

(1)卖方垄断价格:高于商品的国际价值的价格;

(2)买方垄断价格:低于商品的国际价值的价格;

(3)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如欧洲共同体的共同农业政策中的共同价格。

3.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决定价格

商品协定通常采用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等办法来稳定商品价格。当有关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降低到最低价格以下时,就用缓冲基金收购商品,减少商品供应量,使价格回升;当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超过最高价格时,则扩大出口或抛售缓冲库存中的存货,加大商品供应量,使商品价格回落。

五、世界市场价格的作用

(一)产生贸易利益

由于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存在“比较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就出现了“比较利益”。因此,在正常的、平等的贸易条件下,国际交换的双方都有可能获取利益。

1.从事商品交换的各国均有一种商品或一类商品的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即各有一种商品或一类商品占有优势,那么,各国生产本国占优势的商品,就可以较少的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换取较多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节约更多的本国社会必要劳动,取得互利。

2.交换双方,有一国的两种商品的国别价值都低于国际价值,但程度不同;而另一国的两种商品的国别价值都高于国际价值,但程度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一国生产劣势商品中的相对优势的产品,也可以获取经济利益,节约本国的社会必要劳动。因此,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互利的条件。

3.由于贸易参加国的各种条件限制,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各国经济互补性不断加强,贸易给各国带来的相互利益日益扩大,更加需要通过国际价值“无形的手”进行协调,予以实现。

(二)调节国际分工

1.国际价值规律构筑了早期的垂直型国际分工

历史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廉价的工业品摧垮了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民族工业,形成了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分工。

二战后,发达国家集中发展那些高、精、尖、用料少、污染轻的资本集约工业,而把一些用料多、污染重的工业放到第三世界国家,从而激发了新型国际分工的形成。

2.调节着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

(1)当他的成本价格低于世界市场价格时,无疑他会继续生产该种商品;

(2)在他的成本价格高于世界市场价格时,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成本等于或低于世界市场价格;

(3)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生产那些高精尖的所谓“资本集约”和“知识集约”型产品,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从事各种资源集约型产品的生产;

(4)利用各自的长处,相互分工和协作,从事耗资巨大的研究与开发,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三)社会主义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重要依据

社会主义国家在参加国际分工时,既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考虑其利益,也要从微观经济角度重视其利益。这就要考虑对外贸易的经济营利性,其依据就是本国出口商品的本国商品价格与该项商品的国际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

(四)促进生产和销售

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生产成本。世界市场的竞争迫使贸易各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在产品的质量、装潢、包装、交易方式、销售条件、交换条件、信贷的提供上下功夫,不断改进营销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