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

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地中海东部。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内部的迅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较早。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经济增长与发展,对外贸易是占有重要

一、对外贸易的产生

对外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有可供交换的商品。第二,在各自为政的社会经济体之间进行产品或商品交换。

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状态,生产力极度低下,人民只能依靠集体劳动来获取生活资料,然后按照平均的原则,在公社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因此,在那时,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和国家,也就不存在对外贸易。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发展,产品开始有了少量剩余,出现了剩余产品交换的可能。之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的出现,便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不断扩大产生了货币,商品交换由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商品流通的扩大,使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商品流通超出国界,产生了最原始的对外贸易。

在奴隶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消费,商品生产在整个生产中微不足道,进入流通中的商品数量非常小。同时,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使对外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此时,对外贸易中的货物,主要是奴隶和奴隶主阶级所追求的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物、香料等,当时欧洲希腊的雅典是贩卖奴隶的中心之一。奴隶社会时期的贸易国家,在欧洲主要有腓尼基、希腊、罗马等。我国在夏商时代已进入奴隶社会,贸易集中在黄河流域各诸侯国。在奴隶社会,对外贸易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扩大。

封建社会时期的对外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封建地租采取劳役和实物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不多。封建社会中期,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封建地租由劳役和实物形式转变为货币地租,商品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孕育生长。

在封建社会,奢侈品仍然是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商品。中世纪欧洲,一些国家以呢绒、酒等换取东方国家的丝绸、香料和珠宝等。此时,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地中海东部。非洲的象牙,中国的丝绸,远东的香料、宝石等成为贸易中心的主要商品。公元11世纪以后,随着意大利北部和波罗的海沿岸城市的兴起,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到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内部的迅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较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我国就开辟了从新疆经中亚通往中东和欧洲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茶、瓷器通过“丝绸之路”输往欧洲。明朝郑和七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又扩大了海上贸易。通过对外贸易,我国把四大发明传播出去,同时把欧亚各国的物产输入我国。

二、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对外贸易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

一般认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促进了基本的原始积累。具体表现在:

1.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货币资本和市场

在15世纪前后,英国发生“圈地”“清地”运动,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沦为雇佣劳动者。耕地被改建成牧场,生产羊毛,出现“羊吃人”的现象。其重要原因,是因为羊毛与毛织品是当时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生产羊毛比生产粮食可以取得更大的利润。耕地变为牧场,兼并农民土地的过程,就是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劳动力的过程。

从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一些强国从世界各地运回的黄金达200吨,白银12000吨,其中大部分在欧洲转化为货币资本。此外,对外贸易还开辟了市场。欧洲殖民主义者先后发动了一系列战争,不仅扩大了殖民统治,而且扩大了商品市场。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都卷入到世界市场中来,既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又成为他们的原料产地。

2.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决定着资本主义国家必须有对外贸易。对外贸易能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廉价的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燃料、辅助材料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以使生活资料变得便宜;通过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可以使生产规模扩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一部分来自于他国的劳动生产率,一部分来自市场的垄断;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占有国外市场。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需要国外市场。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国外市场的三个可能:一是对外贸易,是超出国家界限的商品流通的结果;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较为发达的工业,需要开辟新的国外市场;三是经济发展的规律,生产规模的扩大,这一自然趋向使它需要开拓国外市场。

3.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国外贸易中,在商品款式、包装等一致的情况下,价格在竞争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在国外贸易中取得高额利润,资本家及其企业总是面对着世界市场,并且把其成品价格不仅同国内的市场价格相比较,而且同全世界的市场价格相比较,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打败竞争对手。

对外贸易,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战后,日本和德国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结合本国情况,大量引进美欧国家的先进技术。日本在战后工业生产的增长中,约有1/3来自引进的先进技术。

4.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商品形式的生产具有普遍的、世界的性质;对外贸易的扩大使货币变成世界货币。对外贸易,不仅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互相联系起来,而且还把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也卷入到世界经济中,使价值规律逐渐支配了他们的生产。

随着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商品流通发展,并成为普遍的、全世界的商品流通,作为一般商品的货币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使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发挥更加充分,黄金、白银除去具有货币一般购买手段之外,还被用来作为国际支付、国际清算和国际信用的手段。这样,它又推动了国际生产的进一步扩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离不开经济增长与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经济增长与发展,对外贸易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1.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实行对外开放的要求,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是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发展和国际分工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要求。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和交换日益从一国或地区向全世界范围扩展。一方面,生产规模和能力的不断扩大,要求提供日益广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另一方面,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和原料供应,又要求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因此,社会分工和国内市场必然突破国家的界限,形成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对外贸易,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社会主义应比资本主义更加国际化。这是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使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国际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状态下求得发展。即使是一个资源最丰富、实力最强大的国家,都不可能使自己置身于国际经济的联系之外。闭关自守,就势必陷于落后和挨打的局面。因此,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国际化所决定的客观要求,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

对外贸易,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和参与国际分工的需要。商品生产是个历史范畴,它存在的最一般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社会主义存在这两个条件,就必然存在着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国家要想迅速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大力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根本特点是分工的深化和交换的扩大。这种扩大不仅使国内各地区、各部门及各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密切,而且必然超出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参与国际交换。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

国际分工是国际经济联系的基础。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国家参加国际分工,能以较少的劳动耗费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拥有现代化生产的各种要素,不可能从最佳规模生产出现代化产品,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专业化和协作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分工越要扩大,越需要参加国际分工。

2.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是巨大的

(1)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协调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进口贸易,解决工农业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所需要的物资,保证社会主义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通过出口贸易,扩大国外市场。

(2)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越,就在于它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发展,比旧社会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可以争取时间,节省资金,少走弯路,加速经济的发展。

(3)可以为社会扩大积累,可以提高利润率。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不仅表现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活劳动的减少,而且更多地表现为以高效率的机器体系代替低效率的机器,可以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使工业发展从外延走向内涵,更有效地使用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和利润率。

(4)可以增加商品数量和使用价值多样化,可以节约社会劳动。通过对外贸易,可以把国内产品转换成使用价值不同的外国产品,可使商品数量增多,使用价值多样化。价值规律要求国际商品交换的比例必须以商品的国际价值为基础。由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各国在商品交换中的地位也不同。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可以以较少的本国劳动换回较多的别国劳动,获取额外利润;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则要以较多的本国劳动换回较少的外国劳动。即使如此,它由此得到的商品比它自己所能生产的更便宜。因此,与本国生产该项商品相比,是节约了社会劳动。

(5)进口国内需要的物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一个国家的产品,是由它的物质资源和生产条件与技术水平决定的。一些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无论在产品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通过对外贸易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繁荣国内商业。

(6)带动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部门,不仅促进国家经济的综合发展,而且可以结合自己的业务,积极参与生产,指导生产,促进和带动经济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还可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