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通常由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和研发人员一同进行,调查重点是物流企业组织的生产经营部门和企业领导。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考虑开发的必要性。如果物流企业的现行系统没有更换的必要,或者物流业务人员对开发新系统的需求不迫切,则新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就不具有必要性。

411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分析概念

系统分析就是以系统的观点,对已经选定的对象与开发范围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际调查和科学分析。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因此,系统分析有时候也称为系统的逻辑设计。

物流系统分析是一个反复调查、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在物流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承上启下,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总体规划中的目标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开始建立新系统的上层逻辑模型,从而为后续的设计提供 “做什么”的依据。在系统规划阶段已经确定了开发的项目及系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分两部分进行系统分析。

第一部分进行系统业务和数据流程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拟定新系统采用的方案。第二部分进行系统调查、系统组织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功能分析等,并确定系统开发方法及开发技术。一般采用生命周期法来开发系统。系统的生命周期法包括如图41所示的四个阶段。

图41 系统生命周期四个阶段

先通过系统的详细调研及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深入研究并描述客户现有业务模型,再进行数据流程分析,整理并设计让客户满意的系统逻辑模型,并提出计算机硬件配置方案、软件配置方案、网络配置方案等,这是物流信息系统分析要完成的任务。

412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分析的内容

1物流信息系统调查与可行性分析

1)物流信息系统调查

系统调查是系统分析阶段的首要工作。由于新系统是在基于现行系统,又要高于现行系统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因此,在进行新系统逻辑模型设计之前,必须先对现行系统做充分的调查分析。

(1)系统调查的内容

①组织结构调查。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设计的。在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查时,要搞清楚企业部门设置及行政隶属关系,做出企业组织结构图;根据每个部门的业务范围及人员职责分工情况,规划系统功能结构图。例如,物资管理包括物资计划、物资采购、物资库存管理、物资统计,而物资库存管理由物资入库、物资出库、物资盘存处理等组成。由此可以得出全部功能结构图。

②管理功能调查。为了实现系统目标,系统必须具有相应功能。各子系统功能的完成,依赖于下面更具体功能的完成。管理功能调查就是要确定系统的功能结构。

③业务流程调查。根据系统功能结构图,详细调查每一个业务处理的变化过程,每一条信息 (一项业务)的来龙去脉,中间如何处理。要求用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等形式表达出来。

④数据流程调查。对业务处理流程中所涉及的单据、账册、报表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并填写信息载体调查表,其内容主要包括名称、编号、所属业务、信息量、数据项及其之间关系、类型、长度、值域等。

⑤处理过程调查。业务处理流程只表示业务与业务、业务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而对每个处理的具体细节没有说明,因此必须详细调查标识,作为将来程序设计的依据。处理过程通常以文字、结构化语言、判断树、判断表来表示。

⑥系统环境调查。需调查现行系统和哪些外部实体有工作联系,有哪些物质和信息往来关系,相关物流行业的国家政策法规,物流行业的现状,物流市场的动向,特别要注意中国加入WTO后给外部环境带来的深刻影响。

(2)系统调查的方法

调查通常由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和研发人员一同进行,调查重点是物流企业组织的生产经营部门和企业领导。物流系统的调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开会调查。这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开调查会可以采用两种组织方式:一是按职能部门召开座谈会,了解各部门的业务范围、工作内容、业务特点以及对新系统的建议和要求;二是召集各类人员联合座谈,着重听取使用单位对目前作业方式存在问题的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②发调查表。这种方式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可以减轻调查部门的工作负担,方便调查人员,得到的结果也比较准确和系统。调查表的问题由主持调查工作的系统分析人员设计,这一工作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使问题全面而且明确。

③访问。访问是一种个别征求意见的方法,是收集数据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调查人员与被访问者的交流,获得较为详尽的资料。

④直接参加业务。开发人员可以亲自参与业务实践,深入了解部门信息发生、传递、加工与存储的各个环节,把握系统功能、效率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积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2)物流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指在目前物流组织企业所处的内部状况和外部环境下,调查所提议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具备上马的必要资源和条件。可行性的含义不仅包括可行性,还包括必要性。系统的必要性是来自于现实开发任务的迫切性,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则取决于现实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

(1)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可行性分析通常需要从开发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组织管理可行性四个方面进行。

①开发的必要性。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考虑开发的必要性。如果物流企业的现行系统没有更换的必要,或者物流业务人员对开发新系统的需求不迫切,则新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就不具有必要性。总之需要根据物流企业的现状、员工情况、现行系统功能和效率等综合进行评价。

②技术可行性。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需要硬件、软件、网络和物流企业的技术力量的共同合作,具体表现在:

硬件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设备,如硬盘、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的性能和价格,计算机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

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等;

网络:主要是指数据传输和通信方面的相关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网卡以及网络软件,通信协议、网络防火墙等;

技术力量:主要考虑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包括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和软硬件维护人员。

③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主要是对开发项目的成本效益做出评价,即新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否弥补并超过开发和维护新系统所需要的成本。经济上的可行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初步估计开发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多大的投资,目前资金是否落实;二是估计系统正常运行后带来的效益,既包括可以用货币估算的直接经济效益,也包括不能以货币计算的间接经济效益。

(4)组织管理可行性。组织可行性主要考虑的范围包括:物流企业领导是否支持新系统的开发;各级管理部门对新系统开发的态度;其他各级人员对开发新系统的看法和需求侧重点;现行系统能否提供完整、正确的信息等。

管理可行性则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

①科学管理。只有在科学的管理方法、完善的管理体制、严格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管理程序和完备的原始数据基础上,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物流信息系统;

②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透明度及标准化程度。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要把物流过程数字化,物流过程越概念化、越清晰透明,就越容易将物流过程用计算机工具描述出来。国内外许多物流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开始推行ISO9000标准的认证,这将有利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及推广。

③物流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物流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管理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需要考察新系统是否能够服务于物流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是否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是否能应对动态变化的市场竞争。

(2)可行性分析的步骤

可行性分析的步骤有六个:

①检查系统规模与目标。这个步骤的工作是为了确保分析人员现在描述的内容,就是系统将来要实现的目标。这一步骤需要访问关键人员,仔细阅读和分析有关材料,对系统调查阶段获得的关于规模和目标的报告书进一步核查确认,改正错误描述,清晰的表述对目标系统的一切限制和约束。

②研究当前的系统。现有的系统是信息的重要来源。现有系统必定能够完成某些有价值的工作,因此,新的目标系统必须也能完成其基本功能;现有的系统必然存在某些缺点,新系统必须要解决现有系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此外,系统运行的费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如果新系统不能增加收入或者减少成本,则从经济角度来看新系统不如旧系统,也就没有开发的必要性。

③建立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优秀的设计过程通常是从现有的物流系统出发,以现有系统的逻辑模型为参考,设想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然后根据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建造新物理系统。

通过上述分析之后,分析人员对目标系统应该具有的基本功能及约束条件有了一定了解,能够使用数据流图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情况,从而概括的表达出新系统的模型。

④重新定义问题。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实质上表达了分析人员对新系统必须做什么的想法。分析人员应该和用户一起再次复查问题定义、工程规模和目标,应该把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作为讨论的基础。如果分析人员对问题有误解或用户曾遗漏某些要求,那就应改正和补充。

以上可行性分析的四个步骤构成了一个循环。分析人员定义问题、分析问题、导出试探解,在此基础上再次定义问题,再一次分析问题,修改这个解,小循环继续,直到提出的逻辑模型完全符合系统目标。

⑤导出和评价解题方案。分析人员首先从建议的系统逻辑模型出发,导出若干较高层次的物理解法以供比较和选择。导出供选择解法的最简单途径是从技术角度出发,考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当从技术角度提出一些可能的物理系统之后,应该基于技术可行性的考虑初步排除一些不现实的系统。

其次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分析人员应根据使用部门事务处理的原则和习惯,自动检查技术上可行的方案,去掉操作过程中用户难以接受的方案。

还可以考虑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分析人员应估算出每个系统开发的成本和运行成本,并且估计相对于现有系统来说,新拟定系统可以节约的费用或增加的效益。在这些估计数字的基础上,对每个可能的系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一般来说,只有投资预计能带来利润的系统才值得进一步考虑。

最后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做出关键性决定:是否进行这项工程。如果分析人员认为值得研究,则选择一个最优的解法,并说明理由。

⑥拟定开发计划,书写文档并提交审查。分析人员根据上述决定拟定开发计划,包括工程进度表和成本估计表,同时把个阶段的结果写成清晰的文档。

(3)可行性分析报告

物流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应该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其内容包括:

①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②现有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

③建议选择的物流信息系统;

④可选择的其他物流信息系统方案;

⑤投资及效益分析;

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⑦结论。

413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工具

1数据流图

1)数据流图的定义

数据流图 (Data Flow Diagram,DFD)用于表达和描述系统的数据流向和对数据的处理功能。数据流图是一种能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常用的三类数据流图的符号见表41。

表41 三类数据流图符号

(1)数据流: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途径,由一组成分固定的数据组成。如订票单由旅客的姓名、年龄、单位、身份证号、日期、目的地等数据项组成。由于数据流是流动中的数据,所以必须有流向,除了与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流不用命名外,数据流应该用名次或名词短语命名。对数据流的表示有以下约定:

①对流进或流出文件的数据流不需标注名字,因为文件本身就足以说明数据流。除此之外的数据流则必须标出名字,名字应能反映数据流的含义。

②数据流不能同名。

③两个数据流在结构上相同是允许的,但必须体现人们对数据流的不同理解。例如图42(a)中的领料单与合理领料单两个数据流,它们结构相同,但后者增加了合理性这一信息。

④两个加工之间可以有几股不同的数据流,这是由于其用途不同,或流动时间不同,如图42(b)所示。

图42 简单数据流图举例

另外,对于较为复杂的业务环境,通常一个活动会有多个数据流出或流入,具体见图43所示

图43 多股数据流的图示

(2)加工 (数据处理):对数据流进行某些操作或变换。每个加工也要有名字,通常是动词短语,简明地描述完成什么加工。在分层的数据流图中,加工还应该编号。对数据加工转换的方式有两种:

①改变数据结构,例如将数组中各数据重新排序。

②产生新数据,例如对原来的数据总计、求均值等。

(3)数据存储 (文件):暂时保存的数据,可以是数据库文件或任何形式的数据组织。文件是存储数据的工具。文件名应与其内容一致,写在开口长条内。从文件流入或流出数据流时,数据流的方向很重要。如果是读文件,则数据流的方向应为流出,写文件则为流入;若又读又写,则数据流是双向的。在修改文件时,虽然必须首先读文件,但本质是写文件,因此数据流是流向文件,而不是双向。

(4)外部项:指数据源点或终点,是外部环境中的实体 (包括人员、组织或其他软件系统),统称外部实体。一般只出现在数据流图的顶层图中。

综上所述,数据流图可通过基本符号直观地表示系统的数据流程、加工、存储等过程。但它不能表达每个数据和加工的具体、详细的含义,这些信息需要在“数据字典”和 “加工说明”中表达。

2)数据流图的绘制步骤

(1)首先画系统的输入输出,即先画顶层数据流图。顶层流图只包含一个加工,用以表示被开发的系统,然后考虑该系统有哪些输入、输出数据流。顶层图的作用在于表明被开发系统的范围以及它和周围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

(2)画系统内部,即画下层数据流图。不再分解的加工称为基本加工。一般将层从0开始编号,采用自顶向下,由外向内的原则。画0层数据流图时,要将顶层流图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并决定每个子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和活动关系。例如,机票预订系统按功能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旅行社预订机票,另一部分为旅客取票,两部分通过机票文件的数据存储联系起来。

3)绘制数据流图的注意事项

(1)命名。不论数据流、数据存储还是加工,合适的命名使人们易于理解其含义。

(2)画数据流而不是控制流。数据流反映系统 “做什么”,不反映 “如何做”,因此箭头上的数据流名称只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整个图中不反映加工的执行顺序。

(3)一般不画物质流。数据流反映的是能用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并不是实物,因此目标系统的数据流图一般不要画物质流。

(4)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反映出此加工数据的来源与加工的结果。

(5)编号。如果一张数据流图中的某个加工分解成另一张数据流图,则上层图为父图,直接下层图为子图。子图及其所有的加工都应编号。

(6)父图与子图的平衡。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同父图相应加工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一致,此即父图与子图的平衡。

(7)局部数据存储。当某层数据流图中的数据存储不是父图中相应加工的外部接口,而只是本图中某些加工之间的数据接口,则称这些数据存储为局部数据存储。

(8)提高数据流图的易懂性。注意合理分解,要把一个加工分解成几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子加工,这样可以减少加工之间输入、输出数据流的数目,增加数据流图的可理解性。

4)流程图的实例——销售管理系统

某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的功能为:

(1)接受顾客的订单,检验订单,若库存有货,进行供货处理,即修改库存,给仓库开备货单,并且将订单留底;若库存量不足,将缺货订单登入缺货记录。

(2)根据缺货记录进行缺货统计,将缺货通知单发给采购部门,以便采购。

(3)根据采购部门发来的进货通知单处理进货,即修改库存,并从缺货记录中取出缺货订单进行供货处理。

(4)根据留底的订单进行销售统计,打印统计表给经理。

2数据字典

1)数据字典的定义

数据流图仅仅描述了数据的流向,还没具体描述清楚数据本身的情况,因此在数据流图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其中的每个数据流、文件和数据项加以定义,把这些定义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数据字典 (Data Dictionary,DD)。数据字典是数据库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结果。数据字典是一种数据分析、系统设计和管理的有力工具,在数据库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数据字典的内容

数据流是系统的大框架,而数据字典和之后要介绍的处理逻辑的描述工具则是对数据流图中每个成分的精确描述。数据字典的任务是对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所有被命名的图形元素在数据字典中作为一个词条加以定义,使得每一个图形元素的名字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数据字典有以下四类条目:数据项、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数据字典中所有的定义应是严密精确的,不可有二义性。其中,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通常包括姓名、含义、别名、类型、长度、取值范围、与其他数据项之间的联系等;数据流表示数据项在某一加工过程中的输入或输出,包括数据流名、说明、输入/输出的加工名、组成的成分等;数据存储是数据流的来源和去向之一,可以是手工文档,也可以是计算机文档,包括数据存储名、说明、输入/输出数据流、组成成分、存取方式、操作方式等;处理过程是具体处理逻辑,一般用判定表和判定树来表达,包括处理过程名、说明、输入/输出数据流、处理的简要说明等。在数据字典中包含一定的数据结构,对于数据结构常用的描述是定义式。表42给出了数据结构定义式可能出现的符号。

表42 数据结构定义式可能出现的符号

续表

(1)数据项条目

数据项条目是不可再分解的数据单位,其定义内容包括如下详细信息:

①名称;

②描述;

③数据类型;

④长度 (精度);

⑤取值范围及默认值;

⑥计量单位;

⑦相关数据元素及数据结构 (可选)。

(2)数据流条目

数据流条目给出了数据流图中数据流的定义,通常列出数据流的各组成数据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详细信息:

①数据流标识;

②数据流来源;

③数据流去向;

④数据流的数据组成;

⑤流动属性描述:频率、数据量。

(3)数据存储条目

数据存储条目给出数据流图中某个数据存储的定义,通常包括以下详细信息:

①名称;

②描述;

③组成;

④方式;

⑤关键码;

⑥存取频率和数据量;

⑦安全性要求 (用户存取权限)。

(4)加工类条目

加工类条目即数据处理描述,也称为小说明,先是描述加工的策略而不是加工的细节。小说明可认为是数据字典的组成部分,也可在数据字典中只说明每个加工的组成 (每个处理分成多少小处理),而在小说明中详细描述其处理逻辑。

加工条目是用来说明数据流图中基本加工的处理逻辑的,由于下层的加工由上层的基本加工分解而来,只要有了基本加工的说明,就可理解其他加工。

加工条目描述的内容包括如下详细信息:

①加工名称;

②编号;

③处理逻辑;

④执行条件;

⑤输入;

⑥输出;

⑦优先级;

⑧执行频率;

⑨出错处理对策。

3处理逻辑的描述工具

简单的处理逻辑可以在数据字典中加以说明,但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处理逻辑,可以使用一些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加以说明。这里简单介绍三种描述逻辑判断功能的工具。

1)判定树

判定树 (Decision Tree,DR)是用来表示不同决策方案的直观方法。它用“树”来表示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处理,比语言、表格的方式更为直观。判定树的左侧 (称为树根)为加工名,中间是各种条件,所有的行动都列于最右侧。

图44是根据客户欠款时间长短和现有库存量来处理用户订货方案的判定树。判定树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但当条件较多时,不容易清楚地表达整个判断过程。

图44 用户订货方案判定树

2)判定表

对于具有多个相互联系条件并可能产生多种结果的问题,用结构化语言描述则显得不够直观和紧凑,这时可以用以清楚、简明为特征的判定表 (Decision Table,DT)来描述。判定表采用表格形式来表达逻辑判断问题,表格分成四个部分:左上角为条件说明;左下角为行动说明;右上角为各种条件的组合说明;右下角为个条件组合下相应的行动。

判定表实际上是判定树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采用表格方式,便于表达复杂条件下的多元逻辑关系,可以清楚的表达决策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之间的关系。其缺点是判定表的建立过程复杂,不如判定树直观方便。这里以处理用户订货的例子来说明,见表43。

表43 处理订货单的判定表

判定表是根据条件组合进行判断的,上面表格中每个条件存在 “Y(是)”和“N(非)”两种情况,n个条件共有2n个可能性。在实际使用中,有的条件组合可能是矛盾的或者毫无意义,需要剔除,有的则可以合并,因此在原始判定表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综合,才能得到简单明了而且实用的判定表。同时,在整理过程中还可能对用户的原有业务过程进行改进和提高。

3)结构化语言表示法

结构化语言介于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之间,是一种模仿计算语言的处理逻辑描述方法。这种方法借助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使用IF、THEN、ELSE、END、OR、NOT等词组成规范化语言完成对处理过程的描述,包括顺序、判断和循环三种基本结构。

结构化语言无确定语法,可分层、嵌套,各层有内、外层之分。使用结构化语言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力求精确,避免二义性。

(2)动词要有确切含义,与数据流图中加工命名相配合。

(3)名词要用数据字典中定义的。

(4)不用副词、形容词。仍以订单处理逻辑为例,这里将条件和应采取的行动用中文表示,则处理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IF欠款时间≤30天

THENIF需求量≤库存量

THEN立即发货

ELSE先按库存发货,进货后再补发

ELSEIF欠款时间≤100天

THENIF需求量≤库存量

THEN先付款,后发货

ELSE要求先付欠款

END

4)三种表达工具的比较

判定树、判定表和结构化语言都是用于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总结如表44:

表44 三种表达工具的比较

4系统分析说明书

系统分析说明书总结了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系统分析说明书不仅能够展示系统调查的结果,还能反应系统分析的结果——新系统逻辑方案。系统分析说明书一经用户认可接受,就成为了具有约束力的指导性文件,成为下一阶段系统设计工作的依据和今后验收目标系统的检验标准。一份完整的系统分析说明书应包括下述内容。

1)系统概述

(1)目标系统的名称、目的和主要功能。

(2)背景、系统的用户、开发者以及本系统与其他系统或机构的关系和联系。

(3)参考资料和专门术语说明。

2)现行系统概况

(1)现行系统调查说明。通过现行系统的组织结构图、数据流图、概况表等图表及说明,描述现行系统的目标、规模、主要功能、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数据存储和数据流,以及薄弱环节。

(2)系统需求说明。用户要求以及现行系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3)目标系统逻辑设计

(1)系统功能及分析。提出明确的功能目标,并与现行系统进行比较分析,重点要突出计算机处理的优越性。

(2)系统逻辑模型。各个层次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

(3)出错处理要求。

(4)其他特性要求。例如,系统的输入/输出格式、启动和退出等。

(5)遗留问题。根据目前条件,暂时不能满足的一些用户的要求或设想,并提出今后解决的措施和途径。

4)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初步计划

(1)工作任务的分解。根据资源及其他条件确定各个子系统开发的先后次序,在此基础上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具体组织或个人。

(2)时间进度安排。

(3)预算。对开发费用的进一步估计。

在系统分析说明书中,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这三部分是主题,是系统分析说明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他部分内容应根据所开发目标系统的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来选用,不必硬性要求。总之,系统分析说明书必须简明扼要,抓住本质,反映出目标系统的全貌和系统分析员的设想。

通常来说,系统分析阶段所提供的系统分析说明书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

①描述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作为开发人员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基础。

②作为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协议或合同,为双方的交流和监督提供基础。

③作为目标系统验收和评价的依据。

因此,系统分析说明书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一份重要文档,必须要求完整、一致、精确且简明易懂,易于维护。

5)系统说明书的审议

系统说明书一旦通过审议,则成为具有约束力的指导性文件,成为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技术合同,也是下阶段系统设计的依据。它是系统分析人员水平和经验的体现,也是他们对任务和情况了解深度的体现。

对系统说明书的审议是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审议应由开发人员、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局外系统分析专家共同进行。审议通过之后,系统说明书就成为系统开发人员和企业对该项目共同意志的表现。若有关人员在审议中对所提方案不满意,或者开发人员对系统的了解有比较重大的遗漏或误解,就需要返回详细调查,重新分析。也有可能发现条件不具备、不成熟,导致项目终止或暂缓。一般来说,经过认真的可行性分析之后,不应该出现后一种情况,除非情况有重大变动。其中,局外系统分析专家是指开发过类似系统,而又与本企业无直接关系的人。他们的参与,一方面是协助审查开发人员对系统的了解是否全面、准确,另一方面是审查提出的方案,特别是对实施后会给企业的运行带来的影响做出估计,这种估计需要借助于他们的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