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石化国际工程公司国外油田

中石化国际工程公司国外油田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石油石化主业突出、拥有比较完备销售网络、境内外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中石化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独家发起方式于2000年2月25日设立的股份制企业。表9-2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08~2012年的排名情况。中石化催化剂出口取得了长足进步,催化剂业务开拓国际市场已迈开大步。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石油石化主业突出、拥有比较完备销售网络、境内外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中石化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独家发起方式于2000年2月25日设立的股份制企业。中石化以167.8亿股H股股票于2000年10月18、19日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三地交易所成功发行上市;2001年7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28亿股A股。截至2010年底,中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社会公众股占4.81%。表9-2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08~2012年的排名情况。

表9-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08~2012年排名情况

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开采、管道运输、销售;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化纤、化肥及其他化工生产与产品销售、储运;石油、天然气、石油产品、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和其他商品、技术的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业务;技术、信息的研究、开发、应用。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和主要石化产品(包括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化肥和中间石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是中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商。中石化从事原油、石化产品以及设备材料的进出口贸易。2010年全年实现原油贸易总量1.86亿吨,成品油贸易总量2 000万吨。化工产品、设备材料等国际贸易实现快速发展,液化天然气贸易谈判取得进展。在科技研发方面,中国石化利用一体化优势,产、销、研相结合,突出核心技术与专有技术开发,在对传统业务形成技术支撑的同时,寻求新业务领域的技术突破。截至2010年底,中国石化拥有专职研发人员2.5万人,已累计申请专利19 001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0 587件,其中累计获得境外专利授权742件,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技术发明奖45项、科技进步奖289项。

中石化按照“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的原则,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炼化业务,每年向社会提供2亿多吨石油化工产品,是交通运输、建筑、卫生、汽车、农业、医药等数十个产业的有力支撑。如今,13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8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一批大型原油码头及配套油库、长输管线,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等广大区域。年经营成品油量为1.49亿吨,在营加油(气)站总数约3万座,累计发行加油IC卡4 800万张,每天为超过1 500万的消费者提供加油服务。化工产品的销售也已统一成网,润滑油、催化剂、沥青、石油焦、燃料油、液化气等其他各类产品的销售服务也都取得良好成效。同时,中石化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集中决策、分级管理和专业化经营的事业部制管理体制。中石化现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和参股子公司、分公司等共100余家,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产品销售以及科研、外贸等企业和单位,经营资产和主要市场集中在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东部、南部和中部地区。

中石化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秉承竞争、开放的经营理念,扩大资源、拓展市场、降本增效、严谨投资的发展战略,公司利润最大化和股东回报最大化的经营宗旨,外部市场化、内部紧密化的经营机制,规范、严谨、诚信的经营准则,努力把中国石化建设成为主业突出、资产优良、技术创新、管理科学财务严谨、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中国石化的独家发起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在原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基础上于1998年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公司,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二、国际化历程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石化海外投资总额已超过6 000亿元人民币,投资贸易、工程服务等业务,分布在全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政治干扰较大、中国投资偏见比较严重的国家也实现了突破,海外员工总数超过3万人,其中当地和国际化员工占80%以上,国际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境外资产、营业收入、利润在公司所占的比例从2005年的10.6%、2%和0.2%,提高到2011年的36.6%、28.2%和18.7%。

中石化的国际化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境外炼化工程技术服务、境外石油工程业务,以及境外并购及油气勘探开发四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

中石化的国际贸易以打造具有市场领导地位的国际一流贸易商为目标,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绩稳步提高。2011年,中石化原油贸易量首次突破2亿吨,实现石油贸易额1 708亿美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实现集团外销售收入750亿美元。全球贸易网络更加完善,与700余家公司开展良好合作;仓储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贸易手段更加丰富。

进口方面,中石化一方面深入推进专业化采购,全球范围搜索优质资源,培养了较强的进口资源控制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延伸供应链管理的深度,充分发挥对供应商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将战略供应商的进口原材料和核心部件逐步纳入进口集中采购范围,进一步提升了集团化采购在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的控制力,保障了集团公司生产建设所需技术和设备、材料、化工原辅料等物资的安全、及时、经济供应。

出口方面,中石化全力开拓炼化产品国际市场,以集团公司催化剂、润滑油、石油焦、石蜡、沥青等炼化产品为核心业务,重点加强与催化剂分公司、润滑油分公司和炼油销售公司的合作,将各专业化公司的产品技术优势和国际事业公司的国际化网络平台优势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了中石化炼化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2011年全年炼化产品进出口14.1亿美元,增幅达64%。取得与全球最大的碳素公司——美国RAIN CII公司签订长期出口供应协议、中石化煅烧焦出口等重要突破。大力开拓内部制造厂设备材料的国际市场,全年实现设备材料出口2亿美元。中石化催化剂出口取得了长足进步,催化剂业务开拓国际市场已迈开大步。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出口总量接近2万吨,占销售总量的20%,与2005年重组时的3 700多吨相比,大幅度增加。中石化催化剂全品种产品都实现了出口,客户由东南亚地区的10家左右扩展到了全球各大区域的40多家,尤其是近两年开发了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瓦莱罗、北欧化工、沙比克等国际大公司用户,品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此外,润滑油业务已覆盖东南亚、西亚、中亚、大洋洲、中东、非洲和南美等地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SINOPEC润滑油国际市场销量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中石化进行技术输出和品牌输出,新加坡海外加工产品已占海外销量的50%。新加坡海外建厂项目也已经启动,将于2012年全面投入使用,会与多个国际润滑油品牌在新加坡共同建设国际润滑油产业基地。

(二)境外炼化工程技术服务

近年来中石化境外工程服务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形成了非洲、中东、俄罗斯及中亚、南美、东南亚五大战略目标区,“十一五”期间累计新签合同额116.9亿美元,完成合同额88.4亿美元。炼化工程服务市场逐渐形成了以沙特为立足点,辐射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等海湾国家的市场范围,“十一五”期间累计新签合同额77.3亿美元,完成合同额33.4亿美元。重点项目包括:哈萨克斯坦KPI丙烷脱氢聚丙烯项目、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炼厂芳烃项目、沙特SABIC港口物流项目、沙特SABIC Kayan NDA项目等。目前,已完成合同42个,正在执行项目17个。

表9-3 境外炼化工程技术服务历年订单

(三)境外石油工程业务

近年来中石化海外石油工程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针对外部环境对海外业务造成的冲击,特别是受中东、北非动荡局势的影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细化完善工作部署,坚持开发传统市场与新市场并举,实施高端业务、中端业务与低端业务并进,有力推动了市场开发逆势增长,业务总量持续扩大。全系统在38个国家正在执行项目合同522个,合同额达到119.2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新签合同额35.5亿美元,完成合同额26.1亿美元。国际石油工程公司在15个国家正在执行合同241个,合同额74.5亿美元,新签合同额23亿美元,完成合同额12.8亿美元。境外石油工程业务的高速发展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断巩固、扩大老市场,规模化经营格局更加稳固。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主力市场。截至2011年底,正在执行合同额超过15亿美元的国家市场2个,超过10亿美元的国家市场1个,超过5亿美元的国家市场5个,超过2亿美元的国家市场4个,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市场7个。

二是积极开拓新市场、新领域、新项目。地面建设业务突飞猛进,先后中标沙特农业部水管线、沙特SWCC水管线、伊朗雅达中心处理站、巴西铁矿浆管道、巴西第三化肥厂等一批大型EPC总包项目。井筒业务在南美、中亚取得新跨越,物探业务在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取得新进展。

三是大力开拓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一体化服务业务。井筒业务相继在测录固、压裂酸化、超深钻井、浅海钻井等高端技术领域及油田综合服务市场取得新突破。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了包括钻、测、录、固、泥浆、管具、取心、测试、下套管、定向、废弃物处理等服务业务,墨西哥油田综合服务项目进展顺利。物探业务加大了数据处理和解释项目开发力度,中标了部分数据处理项目。这些都标志着中石化海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基本具备了为海外石油公司提供勘探开发整体解决方案和一体化服务的能力。

(四)境外并购及油气勘探开发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能源战略,中石化抓住机遇,成功收购Addax公司和加拿大Syncrude油砂、安哥拉油气区块、俄罗斯UDM、哈萨克斯坦CIR公司、Repsol巴西公司部分权益等一批油气资源项目,初步完成在全球战略油气区的布局,形成非洲、中东、南美、南亚太、俄罗斯—中亚、加拿大六大油气生产基地。海外能源投资的大手笔,使中石化海外权益油产量连年跃升。

其中,2009年3月初,中石化国际勘探公司向一家关注已久的油气公司发出“意愿全盘收购”信息。这家名为Addax Petroleum Corporation的公司在加拿大和英国两地上市,总部设于瑞士,在西非和中东拥有油气资产。截至2008年底,Addax石油探明储量为5.36亿桶,年产原油5 110万桶(约合700万吨/年)。五个月后的8月17日,该交易以72.4亿美元达成,创下中国能源企业的单笔收购纪录,但也有业内人士批评其代价过于高昂。2010年10月,中石化与西班牙Repsol在巴西成立合资公司。在该交易中,中石化以71亿美元入股Repsol在巴西的资产,形成一个股权比例为40∶60的合资公司。交易主要标的分布在资源最为丰富的Santos和Campos盆地。2011年,中石化更签约了加拿大Daylight公司、葡萄牙GALP公司巴西资产、美国Devon公司、澳大利亚APLNG公司等7个项目的全部或部分权益,已交割项目6个。勘探取得了“四项商业发现、两项重大突破、八项重要发现”。权益油气产量首次突破2 000万吨。

三、国际化战略选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和我国加入WTO,不仅我国市场将向外国企业全面开放,而且外国市场也将更大程度地对我国企业开放。这无疑将大大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对于我国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石油和化学工业来说,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么,中国石化企业又该如何走出国门,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将是关系中国石化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艰巨课题。

中石化的国际化战略包括良性互动战略、统一平台战略、国际贸易多元化战略,以及国际品牌战略。

(一)良性互动战略

中石化的国际化战略就是要建立国际贸易、境外炼化工程技术服务、境外石油工程技术以及境外并购与油气勘探开发紧密结合的良性互动体系,是要发挥集团化优势,降低单兵作战的成本。以资源为着眼点,实现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跨国能源化工公司是中石化国际化的目标。

在这个良性互动体系中,资源是核心,效益是重点。近两年,中石化国勘的海外项目已达47个,分布在18个国家。海外的石油工程服务或者在公司有权益油区块的国家和地区展开,或者在有市场潜力的地域展开。公司的海外炼化仓储项目,有的是在资源国展开,有的是选择有可能形成市场辐射力,满足工业、贸易一体化目标的地域。在具有原料优势的地区,开始研究建设基础化工项目。为了拓展国际贸易,公司开始运作在海外建设或收购原油仓储设施,为贸易物资搭建中转平台。

(二)统一平台战略

统一品牌及构建统一的平台战略,是中石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海外进行石油工程服务的队伍,同时会承担市场调研、项目跟踪和市场开发等任务,为炼化工程、原油贸易等提供协调服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搭建一个平台,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也可以避免公司内部不同子公司产生竞争。同时,公司借助润滑油、催化剂等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或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树立中石化的企业形象,推广品牌。

(三)国际贸易多元化战略

公司越来越重视国际贸易,把贸易作为做大总量的手段。这表明集团公司作为一个一直以组织生产为主的能源化工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观念和模式都在发生着重要转变。公司目前的贸易业务主要包括原油、成品油贸易,石化产品和设备材料贸易等。原油贸易在公司贸易额中占了最大的比重,由于国家原油进口量逐年攀升,公司力图通过做大原油贸易,坚持进口原油来源、方式和运输多元化,提高获取资源的稳定性。

(四)国际品牌战略

全球竞争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必然选择,中石化在“走出去”战略中应该尽快确立企业全球战略,坚持战略先行。战略先行的指导思想对开展跨国经营尤为重要。目前中石化实施“走出去”战略进入国际市场,品牌建设是集团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环节,具有自己的品牌优势,中石化才能在世界石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学会运用公司形象策划这一有效的现代经营战略武器,将公司的形象品牌与中石化自身特色结合。同时统一服务标准,加强对所属各企业销售活动的指导与监督,处理好影响品牌形象的个案,更重视自身竞争实力,打造知名国际品牌。

四、问题和挑战

(一)对外依存度高

目前,中石化在海外的原油贸易总量接近2亿吨,成品油的贸易总量是2 000万吨,境外的原油贸易和采购担负着中石化正常的生产,以及中石化的原油商业储备和资源供应的重要使命。因为中石化原油加工能力已经突破了2.2亿吨,但是中石化目前国内的原油生产能力只有4 200万吨,其余的全部需要进口。中石化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75%,国际原油市场的风吹草动,对其生产经营都有致命的影响。

(二)较高的政治风险

由于能源行业在各国经济安全中的特殊地位,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中,作为到海外去找资源的企业,中石化会遇到很多政治风险,如委内瑞拉等南美国家的国有化问题、利比亚的战争问题、巴西的劳工问题,以及中石化的9名员工被埃塞俄比亚暴徒袭击死亡的风险。

中石化在境外的油气投资、工程和贸易受到地缘政治、大国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国有化政策、恐怖主义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影响。在伊朗、利比亚、阿尔巴尼亚、叙利亚、也门、尼日利亚,中石化的项目和业务及中石化原油国际运输和物流路线均受到军事、政治、外交风险的影响。由此带来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担保等都会受到一些干扰,比如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联合国、欧盟和美国对伊朗的核气化能源领域的制裁,对中石化在伊朗的项目产生了全方位的直接影响。美国政府以及美国金融机构相互配合,对中石化在法律上设置一些带有法律悖论式的陷阱。

(三)较高的法律风险

法律环境本身的复杂性、多样性也会带来巨大问题。中石化目前在境外的业务横跨英美、大陆和伊斯兰三大法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其面临的法律风险是一个全球性的法律风险,带来法律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大。在非洲、中东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的民主国家,法制建设尚不健全,一些宗教国家的法制建设也正处在转型期,而中石化的油气投资和区块又多集中在这些地区,所以,对于中石化而言,法律权利的保障有不确定性,风险隐患也不小。

(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集团公司的综合优势体现在管理的优势上。中石化目前仍缺乏一批管理经验丰富、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员工福利待遇较同等外企员工差别较大,不能充分吸引人才,以及未形成国际人才市场上通用的用人机制,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来去自由等用人机制并不完善,易产生弊病。所以,中石化目前的人力资源及管理机制方面仍存在缺陷,也导致其国际化的经营管理存有隐性的风险。

(五)较单一的国际化经营方式

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比较单一,主要是简单进出口贸易,设立的海外分支机构也较少。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如中石油公司国际化开始于1993年,在美国石油城休斯敦建立了办事处。很多企业还只是停留在进出口原油的贸易阶段。

(六)信息化建设不足

与跨国公司相比,中石化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在企业外部,信息化建设都存在明显不足,国际化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电子商务并未得到充分开展利用。

另外,中石化也面临着对国际经济、贸易法律规则掌握不充分的问题。在欧美发达国家从事原油、成品油贸易,由于欧美发达国家掌握的法律规则、标准文本、法律语言等巨大优势,相比而言,中石化是在以小搏大、以弱对强,一定程度上也有不少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因素。

五、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因素,中石化相应地采取了应对措施,主要是对境外的法律风险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和防控手段。

中石化确立了国际化经营,提出法律要先行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开展多项法律工作防控境外风险,“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海外法律风险的防控。具体而言,一是建立了境外法律工作机制和体制,目前中石化在海外有25个单位、240多个驻外机构,其中经营性机构202个。另外,在中东的代表处、美国的代表处派驻了常驻法务代表,主要协调辖区内的法律工作。二是制定了中石化境外法律工作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制度化的规范,将海外法律机构的设立、法律人员配备、法律人员全程参与境外项目、涉外和外派人员法律培训都纳入了制度化管理范围。三是实行常态化的321人才培养工程。此工程旨在各个法律专业领域培养300个专家型的引进性法律人才和200个专业涉外法律人才,所有的法律人员都要求持证上岗。在境外的法律人员,也要取得所在国的相应的法律资质,才能从事中石化相关的法律工作。四是及时跟进和协调处理境外一些重大法律纠纷。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石化也在海外发生过多起影响比较大、持续时间比较长、耗资比较多的法律纠纷。五是加强重点热点问题研究,如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和法律关系,包括重点、热点、敏感问题。六是建设境外所需要的一些标准合同文本库。七是深化境外知识产权保护。目前中石化已经把这些条约会同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和单一国家的注册等途径,在境外115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商标1 300多件,目前已经核准50件,这为中石化在海外的商贸业务创造了前提条件。八是推进境外法律事务信息化建设。目前通过企业公司IRP系统和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把海外的法律管理和合同管理都纳入信息系统中。九是完善境外法律工作监督和考核机制。十是在海外开始建立和规范一些法律工作机构。十一是加强与商务部、外交部、发改委、国资委等政府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取得政府部门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其次,由于国际化战略的需要,现行体制需要与时俱进。当务之急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变部门所有和行业垄断的状况,改变人为分割;使产权制度安排具有国际先进性,适当地分散股权和使股权多元化,相互参股,形成整个集团公司集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多元化经营为一体的格局;逐步建立开放有序的合作,并加强与国外石油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学习,与金融机构建立联系,打造集工业、贸易、金融为一体的大型石油股份公司,以集团公司的规模和强大实力走向世界。

在实施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也要注重人才的国际化。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和核心。国际化人才战略是跨国公司成功实现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保证,海外经营一定要有雄厚的国际贸易人才,即注重高级人才的国际化。以中海油为例,近年来,中海油在跨国经营中成功地实施了国际化人才战略。一是聘请“洋高参”。有限公司董事会9个成员中有4人是外方专业人士;有限公司成立高层次的决策咨询机构“国际顾问委员会”,聘请世界著名大学教授和BP石油公司、壳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出任委员。二是引进国际人才。有限公司外籍员工有1 000多名。三是充分利用外脑。聘请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和投资银行,在国际运作中发挥专业优势。

此外,中石化持续开展国别法律环境研究。2010年,中石化已经完成了沙特、伊朗、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新加坡、巴西、加拿大七个国家的法律环境的分析和编纂工作。这个法律环境的编纂工作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将中石化在海外的业务人员、法律人员组织起来,把各自在当地的工作经验、教训、体会、启示进行汇总,然后把这些经验进行分享。中石化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把中石化目前在世界上56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环境的研究编纂工作完成。

六、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中石化国际化经营的分析,我们觉得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具体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对投资所在国政治、经济形势作出正确评估。应在投资前对投资所在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政局稳定情况和对外国投资的优惠政策进行综合评估。境外企业设立后,也应要求海外经理人员及时提供当地各种政策动向的情报,并由专门机构进行分析。评估工作专业性较强,注意发挥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作用。

第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培养人才,完善人才管理与发展。发展国际化经营管理,不仅需要金融、法律、财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有战略思想和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经理人才,造就一支善于学习、视野广阔、洞察力强且具有国际水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更是大有裨益。目前,可以通过招聘优秀的国际人才来弥补自身培养的不足。

第三,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开发、战略伙伴和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品牌形象。通过兼并、收购、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运用市场化和国际化手段,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强与外国跨国公司平等对话的实力。

第四,实行海外企业本地化战略。应加强对投资所在国的公关策略,在投资方式上尽量采用合资形式,以取得一定的本国企业身份,这样可以使合资方分担一部分投资风险;对资源开发等敏感领域的投资,可根据所在国情况以债务形式出资,通过产品分成获得收益,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取得控股权所带来的国有化风险。如果投资主体具有品牌、技术、管理优势,也可以采取特许经营的形式。在境外企业经营中采用本地化战略,一方面多雇用当地员工,另一方面尽量实现采购本地化。

第五,合理安排投资结构。跨国公司常通过调整经营政策和金融政策,把政治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调整的中心是把单独一家风险变为多个公司甚至把母国与东道国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设法在国际上寻找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利用筹集资本的机会把风险分散在东道国或其他国家,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或公司的持股者、客户身上;设法把东道国国内的子公司的原料、零部件等市场与其他国家市场连在一起,把研究与开发设备的特有技术和关键部分集中在母国。

第六,建立国际信息化网络体系。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必然需要“走出去”,了解信息、正确处理信息才能保证企业经营与国际接轨,注重电子商务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是跨国经营公司的基础。应建立灵敏、高效的国际化信息网络体系,健全信息处理机构,培养高水平的信息分析和管理人才,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网站:www.sinopecgroup.com.

[2] 郑海光.中国石化原油多元化国际投资战略研究[J].海洋石油,2011,31(2).

[3] 李胜.中石化国际化经营人才英语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0,23(1).

[4] 田寿辉.石化工程设备采购离“国际化”有多远[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0(8).

[5] 许褚良.中国品牌国际化[J].中国新时代,2011(12).

[6] 李雪峰.国际化背景下对中石化管理体制的思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3(1).

[7] 黄炳海.我国石化企业战略体系探析[J].价值工程,2010,29(22).

[8] 刘爱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与分析[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