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核算GDP的收入法可得,GDP=总收入=C+S+T。显然,I≡S+(T-G)+(M-X)这一等式反映的是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的关系。储蓄是未用于当期消费的总收入,其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对当期消费的限制,而且表现为当期投资品的供给。可见,把存货变动(净存货)看成是投资的组成部分,用它来影响计划投资的统计结果即实际投资量,是确保统计意义上的S≡I的关键,因而是理解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的一把钥匙。

由核算GDP的支出法可得,GDP=总支出=C+I+G+(X-M)。由核算GDP的收入法可得,GDP=总收入=C+S+T。由此可得到GDP核算恒等式:

C+I+G+(X-M)≡C+S+T

该恒等式的意义在于,对GDP的核算既可以从总支出入手也可以从总收入入手,两者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对该恒等式整理后,该恒等式就可以转化为:I≡S+(T-G)+(M-X),这就是著名的对分析宏观经济行为非常有用的命题即储蓄—投资恒等式,其中,S代表家庭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而(M-X)则可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这是因为从本国立场看,M(进口)实则为其他国家向本国出售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而X(出口)则为其他国家向本国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果M>X,表明外国对本国的收入大于支出,从而形成储蓄;反之,则为负储蓄。显然,I≡S+(T-G)+(M-X)这一等式反映的是经济中总储蓄(家庭、政府和国外)和投资的恒等的关系。

我们知道,储蓄和投资的决策主体不同,因而有不同的行为动机和目标追求,因此,储蓄和投资之间存在恒等关系,似乎是不可思议之事。其实,全部的奥妙在于对投资(I)的特殊规定中,即净存货规定。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需要简化上述储蓄—投资恒等式,即不考虑政府和国外的储蓄,这样,从I≡S+(T-G)+(M-X)中就得到简化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即S≡I,然后,通过对储蓄(S)和投资(I)各自含义以及相互关系的说明,来揭示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原因。

储蓄是未用于当期消费的总收入,其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对当期消费的限制,而且表现为当期投资品的供给。在总产品中,与用于当期消费的收入相对应的产品毫无疑问必定是消费品。与未用于当期消费的收入即储蓄相对应的产品可能是消费品,但也可能是投资品。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由储蓄节约下来的资源用于生产投资品是趋势,因为如果把储蓄资源的一部分用来生产消费品,势必造成消费品生产的供给大于需求,为保持消费品市场供求平衡,在市场机制调节下,消费品的生产会自动地收缩,这就意味着储蓄资源中有更多的部分将被用于投资品生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储蓄表现为投资品供给。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投资品的购买支出,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对经济学中变量可以从实际量(或统计量、事后量)与意愿量(计划量、事前量)两个角度把握,因而储蓄有实际储蓄与计划储蓄之分,同样投资也有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的区别。储蓄的实际量就是它的意愿量,两者没有矛盾,而投资的实际量与意愿量的关系则不然,二者并不相等。计划投资包括对投资品的计划购买和存货的计划变动,如果企业的生产一切正常,其计划变动的存货是非常小的,可忽略不计,即计划净存货可假设为零,因而计划投资即为对投资品的计划购买。实际投资量是计划投资结果的事后统计,它等于投资品实际购买加上实际净存货。

假设储蓄为800,根据前面说明,因而可带来800的投资品供给。假设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确定的对投资品的计划购买为900,这样,就造成投资品市场出现100的需求缺口。假设此时库存中还有100的投资品,通过将库存品投放市场,则企业全部的计划投资需求均得到满足。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计划投资(I=900)大于实际储蓄(S=800),但由于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就储蓄和投资的实际量而言的,即实际储蓄量恒等于实际投资量,而实际投资量为投资品实际购买与实际净存货之和,前者为900,后者为-100(存货减少100,是负投资),两者相加的结果为800,与储蓄相等,因此,储蓄—投资恒等式成立即S≡I。假设计划投资为700,这就会造成800投资品供给中有100成为存货的增加,但实际投资量为700实际投资品购买加上100净存货仍然等于800,即仍然有S≡I。可见,把存货变动(净存货)看成是投资的组成部分,用它来影响计划投资的统计结果即实际投资量,是确保统计意义上的S≡I的关键,因而是理解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的一把钥匙。

总之,在实际量意义上,恒有投资等于储蓄。在意愿量上,由于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不同,两者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这会造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或收缩。而要实现经济的均衡,从储蓄与投资关系看,则要求储蓄等于投资,但其所涉及的是计划储蓄与计划投资要相等,与此处所讲的储蓄—投资恒等不是一码事。另外,此处所讲的储蓄恒等于投资,是指整个经济而言的,至于某个人、某个企业或某个部门,则完全可以通过借款和贷款,使投资大于储蓄或小于储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