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近五年的探索,进入了一个迈向全面发展关键期,因而需仔细研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全新机遇和挑战,以动态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经济新常态下带来的诸多矛盾问题也使得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是新常态下人口转移的迟滞会放慢产业人才更迭的速度,同时减慢人才的流动,从而可能会出现人才不足,人才结构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局面。

1)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所谓的“新常态”,包括经济增速下降,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原有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新常态尤以经济增速放缓为最典型的特征,如2015年以来我国以东北为代表的地方省份甚至出现了经济大幅下滑现象,全国也总共有24个省份一季度增速未达到预期值,经济下行压力凸显。

按照公认说法,经济新常态的产生源于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阶段,即:

(1)增长速度换挡期。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必经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降到7.5%,而2015年一季度更是下降到了7.0%。这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而无法避免。

(2)结构调整阵痛期。以第三产业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以及高端制造业不断扩大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为代表的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但要想使得原来通过简单的资源消耗换来的投资增长动力让位于以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要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的过程极其困难,而在这期间传统产业收缩的同时新兴产业还尚显稚嫩,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转型的阵痛。

(3)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由于前期刺激政策在取得可观的发展效益的同时还遗留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积累效应和溢出效应还在发挥作用,因此新常态可能还是化解多年来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经济新常态带给我国经济发展多方面的变化,包括整体经济的降速导致的收入增速下降,市场萎缩,投资减速等;结构调整导致部分产业出现发展失速,运行不畅等;前期刺激政策的,导致资产定价不合理,投资分布不合理,造成实体经济供血不足。

总体来说,经济增速下降为新常态的核心表现,使得我国宏观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从而引致发展过程中出现新的矛盾,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增速诉求与发展动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去杠杆化需求与信贷激励之间的矛盾,人口流动黏滞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矛盾。

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近五年的探索,进入了一个迈向全面发展关键期,因而需仔细研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全新机遇和挑战,以动态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

2)“新常态”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挑战

经济新常态下带来的诸多矛盾问题也使得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主要表现在市场成长潜力、融资环境以及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

(1)经济增速下降将会削弱相关企业的生存能力。从国内环境来看,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技术路径形成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许多产业基础领域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才有可能实现产业的成熟和市场的稳定。新常态时期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于实体经济利润率的下滑,企业盈利的下降毫无疑问会对产业的战略投资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削弱了相关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线改造、市场开发等方面的资金配置能力,延缓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而企业转型的迟缓又会恶化企业的经营状况,形成恶性循环。

从国际环境来看,金融危机过后各国都实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世界经济也在经历了低谷之后开始进入了一个缓慢复苏的“新常态”时期。而国外经济增速下降会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海外市场规模。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海外市场份额较重,欧美经济的缓慢复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且在本国经济不振的情况下,海外市场也倾向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即利用贸易壁垒限制进口。光伏产业在海外遭遇的双反即是例证。

(2)高杠杆经济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面临困境。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还没有完结,高杠杆经济的状况仍未得到缓解。这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首先,刺激过度造成的不动产等资产价格的虚高会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投资或是收购兼并传统产业优质资产的成本,阻碍传统产业转型进程。其次,当高杠杆赖以存在的市场基础不复存在之后必然会带来广泛的去杠杆需求。而去杠杆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引发企业抛售所持的债券,造成企业资金的损失,恶化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削弱企业再融资和再投资的能力,从而出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不足。第三,高杠杆经济阶段并没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歧视的问题,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仍旧狭窄,不同所有制属性企业之间的融资成本落差较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与此同时,高杠杆压力下政府对于宽松政策也保有审慎的态度,防止形成新一轮的信贷扩张,加重经济的负债率,这也会造成企业资金来源不足和融资成本高企等问题。因此这些都将限制以创新驱动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3)人口转移迟滞将拖累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当前经济中由于企业利润的下降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口进一步转移的动力正在削弱。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工人、中高层企业管理人才、科研人才以及社会服务专业人才多层级的人才队伍的支撑。而这种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继续转移大量的农业人口,形成新的产业生力军,同时继续健全生产和研发人才培养体系,保持人才高度的流动性和创新性,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但是新常态下人口转移的迟滞会放慢产业人才更迭的速度,同时减慢人才的流动,从而可能会出现人才不足,人才结构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局面。

3)“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

如前所述,新常态产生了三重发展矛盾。虽然在这三重矛盾之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收到了诸多挑战,但是由于其自身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需求、强大的产业链带动作用以及广阔的投资前景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成为为这三重矛盾提供有效的解决路径,并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赢得发展机遇。具体表现为:

(1)为经济转型提供新动力。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自然资源日渐稀缺,而资本相对下降,造成资源禀赋结构的深刻变化。而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使得资源禀赋结构无法继续支撑起基于现有产业结构的高速发展,从而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局面。集中表现为我国工业企业利润率近年来的持续下降,投资需求不振等。因此解决发展动力的关键还是在于调结构,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来适应日益变化的资源禀赋结构,充分发掘现有资源禀赋下的发展潜力。

而调结构就需要如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的产业群落取代现有的工业产业部门,通过高附加值来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并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集约利用,增加技术创新在产出中的占比,推动创新驱动下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正是由于对结构调整要求的适应性,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为企业去杠杆化提供新渠道。企业的杠杆率由负债与权益的比值来衡量。因此去杠杆有两种思路:一方面是减少债务,另一方面就是增加权益。从减少债务负担来说,企业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发行企业债融资,并用以偿还即将到期的前期的债务融资,以具有较好收益前景的项目的债券置换有违约风险的短期债务,实现企业的债务结构优化;从增加权益角度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标的,从而为企业提供扩大权益类资产的机会,使得杠杆率下降。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企业提供了优化债务期限结构,扩大企业权益的去杠杆途径。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优化现有的过剩产能,引导工业企业实现转产和技术升级,从而解决产品差异化的问题,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掘市场潜在需求提供筹码。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将为闲散资金提供投资渠道,并由于产业各自的盈利周期的差异而形成阶梯状的投资回报分布,从而为不同资金需求提供其所需的投资标的,进而缓解资金向房地产行业扎堆的问题。这样将会大为缓解我国整体经济负债率高企的难题,引导过剩资金向投资洼地配置,这对于股市、债市、汇市都将形成持续利好,以推动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3)为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新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会会在两个层面上实现人口转移: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人口非农化,即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城镇化战略的相结合,进一步扩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基于信息化的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入融合,对相关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需求增加,从而催生出大量比传统建筑业和服务业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得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大量农业劳动人口,实现进一步农业人口非农化;第二个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是知识技术密集的产业,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形成符合现代化高端产业要求的劳动力梯队,实现与技术结合下的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即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劳动力结构的优化来释放新一轮的人口红利。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需要政府干预方式的配套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要求政府政策要明确作用边界,要着力以税收、补贴等经济政策调控产业发展,杜绝以行政手段粗暴干预产业发展,导致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政府的调控手段和对产业的管理方式也将会发生重要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