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代背景与深刻内涵

时代背景与深刻内涵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抓住这次机遇,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创新体制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因为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互联网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应当注意的是,大规模的用户群体优势可能并非由中国排外性地独享。毫无疑问,随着市场的扩展、内外资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平等化,市场规模优势将很难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比较优势。互联网对商业的改写,毫无疑问降低了市场的运行成本、弥补了中国非统一市场的缺陷。

(一)科技革命与中国机遇

从工业技术发展史来看,人类已经经历了蒸汽机时代(工业1.0)、电气化时代(工业2.0)和信息化时代(工业3.0)。当前,随着以互联网应用为依托的、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化来促进产业变革的工业4.0时代正在来临。如果近距离观察几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发展,不难发现:工业1.0时代,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经济上闭关锁国,错失良机;工业2.0时代,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争相殖民的中心,一度陷入战乱,因洋务运动对西方技术的引进,一定程度上工业革命成果也惠及中国;工业3.0时代,新中国建国后经济实行封闭式发展,在建立独立工业体系过程中,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穷二白的国情也使得中国无法跨越式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如今,互联网及信息化正在带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历史上其他几次重大科技革命相比,中国当前处在抓住和引领产业革命前沿的最佳机遇期。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成为主流,在这种包容性的环境下,中国此次完全有机会与其他发达国家共同抓住产业革命的前沿;从世界发展格局来看,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也有实力能够在引领新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齐头并进;从中国发展的现实来看,中国拥有庞大的互联网人口、完备的工业体系、宽松的政策环境、积极的大众创业、热情的万众创新,这为中国抓住和引领产业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驱动力量和政策支持,也是近现代以来中国距离产业和科技革命最近的一次。抓住这次机遇,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创新体制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如何认识“互联网+”及其本质

1.市场规模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

互联网产业,从产业属性上来看具有平台型产业的特征,增加额外一位用户带来的边际成本上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接入用户越多整个网络平台的价值也就越高。因此,除技术因素外,市场规模是决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987年中国向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从时间上来看,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时间仍相对较短,只有短短二十几年。但因为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互联网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民已经达到6.49亿之多,移动互联网用户是互联网用户的主体:5.57亿用户来自移动端,占比高达86%[3]

应当注意的是,大规模的用户群体优势可能并非由中国排外性地独享。同其他实体产业跨国经营相比,互联网产业发展跨越国界的成本要低的多,甚至人们用“互联网无国界”来说明互联网的广泛影响。在开放的市场体系下,中国的大规模用户群优势,同样可能被外资互联网企业获得。当前中国的网络审查制度下,许多外国互联网企业无法进入中国市场[4],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毫无疑问,随着市场的扩展、内外资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平等化,市场规模优势将很难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比较优势。因而,必须培育基于互联网的独特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应当具有排外性、竞争性、模仿成本高等特征。培育这种竞争优势,就需要在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方式上进行深度挖掘,而不是专注于市场规模。于是,以互联网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便成为培育竞争优势的天然土壤。

2.“互联网+”内涵及其本质

“互联网+”首先是互联网的全方位应用。互联网归根到底是一种工具,就像前几次技术革命中的蒸汽机、电力一样,从被发明后就得到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互联网+”就是指[5],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单纯从互联网的应用角度来理解“互联网+”,读者一定会产生疑问:既然“互联网+”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全社会对互联网的应用,市场经济体制下,因竞争压力而借助互联网进行成本缩减必然成为市场主体的理性选择,那么,互联网的应用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吗?为什么各个国家都以不同的形式将类似于“互联网+”的内容(如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列为国家级战略布局?秘密在于互联网与哪些产业“相加”。

“互联网+”是产业应用,更是产业重塑。从中国近20年来互联网的短暂发展史来看,中国当前正经历互联网商业向互联网工业过渡时期。互联网与商业的结合,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印证了这一点。互联网对商业的改写,毫无疑问降低了市场的运行成本、弥补了中国非统一市场的缺陷。但本质上并未改变其商业属性,解决的仍是生产与消费的低成本匹配问题;基于互联网的零售新业态,从本质上只是缩短了零售环节、节省了交易成本。经济史研究表明,商业经济时期社会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显著提升,其互通有无的本质注定不会产生“生产什么以及如何生产”这样的经济知识(Know-how)。因此,基于商业贸易的互联网应用,虽然可以改变产业形态,但理论上来说并不会大规模产生新的经济知识以及技术创新。但互联网与工业的结合,却在改写工业生产方式、经济知识供给方式以及技术创新的模式。美国的互联网发展及其战略规划恰恰是这个判断的一个脚注:美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较早、市场规模也较大,但因为其线下商业体系发达,因此互联网商业发展并没有中国式的爆发增长态势。这从侧面证明互联网商业在本质上仍是传统商业的有益补充;但工业互联网发展却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原因就在于在工业领域,互联网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并不是传统工业的补充,而是对传统工业的升级或替代。发达国家虽然服务业占比超过工业占比,但发达国家均具有对工业技术的核心掌控能力,制造业发展对于国家创新体系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6]。本文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对互联网的深层次、全方位应用,以及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重塑,而非简单的在线化和数据化传统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可以解决现有市场机制下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如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也可以通过改变生产流程,促进竞争力的提高。我国互联网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却大大滞后。从互联网商业到互联网工业,是从互联网应用到“互联网+”的最好诠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