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财政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财政学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目标体系又是历史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同时也认为制度的变化将对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强大的作用力。对未来构想中的某些错误以及具体理论中这样或那样的瑕疵并不能用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思想的科学特征。

在这里我们所要考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指主要由马克思开创并由其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所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从基础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如下特点。

1.马克思主义基础经济学是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

2.马克思主义基础经济学力图把握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值得强调的是,这种把握是辩证的和历史的。如马克思指出:“作为这一运动有意识的承担者,货币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这种流通的客观内容——价值增值——是他的主观目的。只有在越来越多地占有抽象财富成为他活动的唯一动机时,他才作为资本家或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者。”〔8〕马克思又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9〕

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塑造的终极经济目标体系是一个劳动者物质、精神满足最大化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消除了人与人之间利益矛盾对抗的社会。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作为经济活动的两大目标——效率与公平是完全相统一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一元论哲学观的最好体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目标体系又是历史的和辩证的。比如,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就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目标体系不仅是辩证地统一的,也是历史地统一的。

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重视对制度因素的研究。他们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种社会制度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与古典经济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万古长青的静止的观点发生了尖锐的对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同时也认为制度的变化将对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强大的作用力。

5.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重视利益矛盾的分析,并以此作为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方法。他们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两大利益集团——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并从这两大阶级的斗争上来把握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从而有力地批判了某些经济学者所谓的“全民国家”、“福利国家”等错误观点。从经济利益关系的角度来把握政府—财政制度的实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和财政观。

6.马克思创立了科学劳动价值论。通过这一分析工具,马克思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矛盾,不仅论证了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同时也为资本主义以后的经济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线索。值得注意的是,劳动价值论从根本上也是出自于成本—收益计量这一最基本的经济学工具,马克思利用价值这一计量工具,清楚地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阶级劳动力成本与其实际收益的不对称性以及在另一端资产阶级收益大于成本的不对称性。

7.马克思通过包括以上叙述在内的艰巨努力,创立了一个几乎穷尽了所有经济变量的宏大的经济分析框架,而且这一框架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即能够使后来者在这一框架体系内根据客观经济现象的发展与认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容,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今天仍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8.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包括了一部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那么,这些构想是否完全符合未来的客观实际?依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真知从根本上来自于实践,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也必须随着实践与基本理论的发展不断地改正错误内容、补充新内容、寻求新的发展。对未来构想中的某些错误以及具体理论中这样或那样的瑕疵并不能用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思想的科学特征。

以上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经济理论的几个特点。归根结底,其指导思想就是唯物论和实事求是,充分地认识和把握这些特征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财政学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许多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者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对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理论的批判和创建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的工作上作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仍很短暂,所以创建一个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体系的工作也只是刚刚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地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的丰富内涵,并用之于理论与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