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正确性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正确性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关于金融危机,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往往是经济危机的征兆,但金融危机并不一定必然带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可以单独出现。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和客观必然性。马克思对虚拟经济危机和实体经济危机的关系作过论述:首先,虚拟资本是以实体资本为基础的。

第二节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正确性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深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规律等客观经济规律,科学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危机趋势。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丰碑。

对此,经过100多年的实践检验后,后来的学者给予了极高的理论评价:法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雅克·德里达认为:“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可以说也包括其他一些人),而且是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美国学者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在《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一文中说:“庆贺马克思主义死亡,正像庆贺资本主义取得最终胜利一样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唯一的科学;其认识论方面的使命在于它具有描述资本主义历史起源的无限能力。”美国学者约翰·卡西迪在谈到马克思时曾说过:“不管他有什么错误,他确实是一个通晓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人。只要资本主义继续存在,他的作品就值得拜读。”哲学家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衰竭,而且还十分年轻,几乎还处在童年时代,它才刚刚发展。因此,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没有被超越。我们的思想不管怎样,都只能在这种土壤上形成。”与之相呼应,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以赛亚·柏林认为:“19世纪的思想家,没有一个人像马克思那样对人类产生如此直接、深思熟虑和巨大的影响。”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合著的、影响巨大的《经济学》一书中也给予了高度的认同,他们写道:“同我们所概略考察过的大多数早期的理论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今天仍具有生命力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分析的正确性

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科学揭示了经济危机的病根。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是生产力所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只属于少数资本家。如果这些商品不能顺利卖出去,资本家就不能获取剩余价值,再生产活动就会受阻。于是发生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本质是生产过剩,其遵循着这样的生成路径:

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度→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群众购买力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

由此循环往复,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条件时,最终促进质的飞跃,即经济危机爆发了。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经济危机往往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才会发生,是周期性的发生。

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这一方面使单位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另一方面使单位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率出现下降趋势,导致资本过剩。生产过剩、资本过剩和劳动力过剩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因果,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爆发。

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的分析,《资本论》里有这样一段描述:“乍看起来,好像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而且事实上问题只在于汇票能否兑换为货币。但是这种汇票多数是代表现实买卖的,而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由此可见,经济危机的根源不会因为形势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关于金融危机,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往往是经济危机的征兆,但金融危机并不一定必然带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可以单独出现。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直接原因在于具体的金融制度,金融系统超常发展是独立金融危机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和客观必然性。只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经济危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性,它不可能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模式。

二、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对虚拟资本作过精辟论述,深刻分析了虚拟资本的属性,虚拟资本的扩大和减少及其与实体资本运行的关系,天才地预见了虚拟资本发展对金融及经济危机的巨大影响。

马克思是最早系统研究虚拟资本的,也是第一个注意到虚拟资本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包含的风险。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虽然没有价值,但是可以作为商品买卖,可以作为资本增殖。作为资产的预期性收入,虚拟资本的市场价格往往与其真实价值相背离,随着投机的对象,必然伴随着市场风险。马克思指出,“在这里,一切都颠倒地表现着,因为在这个世界内,现实价格相对于它的现实要素不会在任何地方表现出来。这里并没有生产和商品的问题。如果说,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价格偏离了它的价值,那么虚拟资本的出现使信用获得巨大发展,使金融运动极度偏离了实际生产运动,使信用货币极大地背离了黄金货币”。

虚拟资本不代表现实的资本,但它通过深入到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生活中,推动实体经济运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金融危机不在于存在虚拟经济而在于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变成无根之草,催生泡沫经济。正是在虚拟资本背离实际经济的自循环过程中,货币与虚拟资本商品、与信用货币的对立显露出来,货币作为一般价值形式同虚拟资本的市场价值和信用货币的面额价值的矛盾积累起来,导致货币金融危机。

关于虚拟资本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经济危机常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另一种是银行信用的危机。当前的金融危机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而是银行信用的危机或货币危机,但事实上却与生产过剩的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金融危机不过是金融资本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后经济危机的特殊表现,其实质仍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马克思对虚拟经济危机和实体经济危机的关系作过论述:首先,虚拟资本是以实体资本为基础的。没有实体资本就没有虚拟资本。其次,之所以会出现作为现实生产过剩危机的先期表现的货币危机,是因为工商业危机的一切因素已经存在,货币危机是由工商业危机引起的。再次,货币金融危机是实体危机的预兆。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剩及危机,金融危机作为工商业危机的一个阶段,是工商业危机的最一般的表现,因而金融危机和工商业危机,即实体经济领域的危机一样,根源在于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及其相关联的生产过剩。最后,虚拟资本又独立于实体资本之外。它虽产生于并必须借助于实体资本,但又是从实体资本独立出来的另一套资本。由于信用的发展,虚拟资本积累的数量、发展的程度,往往超过现实资本的积累。马克思提出,商业票据的流通使虚拟资本成倍地扩大,并为泡沫的破裂留下了隐患。随着虚拟资本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多,投资避险方式和工具越来越多,但同时投资的风险越来越大。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信用制度的内在矛盾会随之越演越烈,最终就会酿成区域性的泡沫经济和经济危机。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若干年爆发一次的周期性现象就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历史。

马克思分析了信用制度与经济危机的关系。他认为,货币信用制度在危机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金融危机的重要环节,信用和股份制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杠杆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信用造成了一种虚假需求,隐蔽了生产过剩的事实,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盲目扩大和投机活动,最终必然导致生产过剩,这时会出现债务偿付危机,信用出现紧缩。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会突然作为唯一的支付手段和真正的价值存在,绝对地和商品相对立”。人们对货币的追求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一个接一个的支付的锁链的抵消支付的人为制度”遭到破坏的时候,危机必然爆发。事实上,信用创造出了巨大的过剩生产能力和大量的虚假需求。

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具有伴生性。正如经济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那样,金融资本的疯狂积累和扩张,一边形成巨大的过剩生产能力和大量的虚假需求,导致生产过剩;一边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被资本的趋利属性推动着进行过度投机,导致金融危机爆发,那么,过剩的生产能力和虚假需求的负面效应凸显出来,生产过剩的危机随之爆发。马克思指出:“如果说危机的发生是由于买与卖的彼此分离,那么,一旦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危机就会发展为货币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出现了危机的第一种形式,危机的第二种形式就自然而然地要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