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西洋上的海底火山是如何产生的?

大西洋上的海底火山是如何产生的?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底火山人们目测了小岛的大小,高约40米,长约550米。海底火山的分布相当广泛,大洋底散布的许多圆锥山都是它们的杰作,火山喷发后留下的山体都是圆锥形状。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海底火山2万多座,太平洋就拥有一半以上。太平洋周围的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80%。海底火山,死的也好,活的也好,统称为海山。美国的夏威夷岛就是海底火山的功劳。全长达8万多千米,相当于陆地山脉的总和。
海底火山_揭秘波澜壮阔的大

看到这个题目,一定有很多人会很奇怪,海底也会有火山吗?答案是有。其实海底和我们居住的陆地是一样的,构造都差不多的。

1963年11月15日,在北大西洋冰岛以南32千米处,海面下130米的海底火山突然爆发,喷出的火山灰和水汽柱高达数百米,在喷发高潮时,火山灰烟尘被冲到几千米的高空。

经过一天一夜,到11月16日,人们突然发现从海里长出一个小岛。

海底火山

人们目测了小岛的大小,高约40米,长约550米。海面的波浪不能容忍新出现的小岛,拍打冲走了许多堆积在小岛附近的火山灰和多孔的泡沫石。人们担心年轻的小岛会被海浪吞掉,但火山在不停地喷发,熔岩如注般地涌出,小岛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不断地扩大长高。经过1年的时间,到1964年11月底,新生的火山岛已经长到海拔170米高,1700米长了,这就是苏尔特塞岛。经过海浪和大自然的洗礼,小岛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巍然屹立于万顷波涛的洋面上,不久岛上居然长出了一些小树和青草。

两年之后,1966年8月19日,这座火山再度喷发,水汽柱、熔岩沿火山口冲出,高达数百米,喷发断断续续,直到1967年5月5日才告一段落。这期间,小岛也趁机发育成长,快时每昼夜竟增加面积4000平方米,火山每小时喷出熔岩约18万吨。

海底火山的分布相当广泛,大洋底散布的许多圆锥山都是它们的杰作,火山喷发后留下的山体都是圆锥形状。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海底火山2万多座,太平洋就拥有一半以上。这些火山中有的已经衰老死亡,有的正处在年轻活跃时期,有的则在休眠,不定什么时候苏醒又“东山再起”。现有的活火山,除少量零散在大洋盆地外,绝大部分在岛弧、中央海岭的断裂带上,呈带状分布,统称海底火山带。太平洋周围的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80%。海底火山,死的也好,活的也好,统称为海山。海山的个头有大有小,一二千米高的小海山最多,超过5千米高的海山就少得多了,露出海面的海山(海岛)更是屈指可数了。美国的夏威夷岛就是海底火山的功劳。它拥有面积1万平方千米,上面有居民10万余众,气候湿润,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盛产甘蔗与咖啡;山清水秀,有良港与机场,是旅游的胜地。夏威夷岛上至今还留有5个盾状火山,其中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它的大喷火口直径达5000米,常有红色熔岩流出。1950年曾经大规模地喷发过,是世界上著名的活火山。可见风平浪静的表面下有时也深藏着巨大的危险,由此也可以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要只看表面,而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夏威夷火山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几大山脉有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最年轻、最高大的山系喜马拉雅山脉,欧洲最高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世界最长的褶皱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同样,海洋底下也有它自己独特的山脉——大洋中脊。人有脊梁,船有龙骨,这是人和船成为一定形状的重要支柱,因而人能立于天地之间,船能行于大洋之上。海洋也有脊梁,大洋的脊梁就是大洋中脊,它决定着海洋的成长。

1873年,“挑战者”号船上的科学家在大西洋上进行海洋调查,用普通的测深锤测量水深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西洋中部的水深只有1000米左右,反而比大洋两侧浅的多,这出乎他们的预料。按照一般推理,越往大洋的中心部位,应该越深。为打消这个疑虑,他们又测了几个点,结果还是如此,他们把这个事实记录在案。1925~1927年间,德国“流星”号调查船利用回声测深仪,对大西洋水深又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并且绘出了海图,证实了大西洋中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山脉。这一发现,引起了当时人们的震惊,吸引了更多的科学家来此调查,不断地补充、丰富了对它的认识,大西洋中部的这条巨大山脉,像它的脊梁,因而取名叫“大西洋中脊”。

大西洋中脊的峰是锯齿形的,分布在大西洋中间,大致与东西两岸平行,呈“S”形纵贯南北。自北极圈附近的冰岛开始,曲折蜿蜒直到南纬40度,长达1.7万千米,宽1500~2000千米不等,约占大西洋的三分之一。其高度差别很大,许多地方高出海底5000多米,它平均高度有3000多米。高出海面部分,成了岛屿,如冰岛就是大洋中脊高出水面的部分。这样巨大规模的山脉,是陆地上任何山脉无法比拟的。更为奇特的是,在大洋中脊的峰顶,沿轴向还有一条狭窄的地堑,叫中央裂谷,宽30~40千米,深1000~3000米。它把大洋中脊的峰顶分为两列平行的脊峰。许多探测表明,在中央裂谷一带,经常发生地震,而且还经常地释放热量。这里是地壳最薄弱的地方,地幔的高温熔岩从这里流出,遇到冷的海水凝固成岩。经过科学家研究鉴定,这里就是产生新洋壳的地方。较古老的大洋底,不断地从这里被新生的洋底推向两侧,更老的洋底被较老的推向更远的地方。

随后,人们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也相继发现了大洋洋脊。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分布,西南的一支绕过非洲南端,与大西洋中脊连接起来;东南走向的一支绕过大洋洲以后,与东太平洋海隆的南端相衔接。这两支洋脊在印度洋中部靠拢,在印度洋北部合二为一,并向西北倾斜,构成了一个大大的“入”字形,成为印度洋“骨架”。太平洋洋脊有些特殊,它不在太平洋中间,而偏于大洋的东侧。它从北美洲西部海域起,向南延伸做弧形走向,转向秘鲁外海,向南接近南极洲,通过南太平洋,然后折向西绕过澳大利亚,与印度洋洋脊的东南支衔接起来。三大洋的洋中脊是彼此互相联结的一个整体,是全球规模的洋底山系。它起自北冰洋,纵贯大西洋,东插印度洋,东连太平洋海隆,北上直达北美洲沿岸。全长达8万多千米,相当于陆地山脉的总和。

海底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