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员工持股制

员工持股制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员工持股制,是指在股份公司内部由职工出资购买本企业股份,并通过员工持股会等一定形式对股权进行管理的一种产权形式,它最早起源于美国。现在,员工持股计划已成为许多股份公司广泛实行的一项产权制度。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充分考虑了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搞好国企、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员工持股制最典型的是美国和日本。员工持股制在美日两国的推行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新知识:员工持股制

员工持股制,是指在股份公司内部由职工出资购买本企业股份,并通过员工持股会等一定形式对股权进行管理的一种产权形式,它最早起源于美国。在美国,员工持股制被称为员工持股计划(ESOP-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是一批开明人士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固有矛盾而倡导并加以发展的。员工持股计划的最早倡导者是美国经济学家、律师路易斯·凯尔索(Louis Kelso),因而他被称为员工持股计划之父。凯尔索认为,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发展,现代经济已经变成资本取代劳动作为生产财富的手段的经济。据统计,劳动力对产出的贡献已从1776年亚当·斯密时代的90%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60%,而且这种递减趋势越来越快;相反,资金投入对产出的贡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样,在大量资金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的情况下,科技革命成果所带来的好处只会落入少数人手中,而靠劳动收入的工人生活水平则不会大幅度提高,社会不公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凯尔索及其追随者提出了“二元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正常的经济运行中,任何人不仅可以通过他们的劳动获得收入,而且还必须通过资本来获得收入,这是人的基本权利。根据这一思想,凯尔索等人提出,人类社会需要一种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鼓励社会公平竞争的制度,这种制度必须具有一种使任何人都能获得两种收入(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结构,从而激发职工的创造精神和责任感。于是,他们专门设计了员工持股计划,并将它作为向职工提供资本信贷的手段,即在公司财务上给职工一种赊账,使其获得资本所有权,然后,职工利用这种资本所有权的收益来偿还赊账。50年代中期,凯尔索开始将其理论付诸实践。1961年,凯尔索联合公司成立了“员工持股计划发展中心”,并创办了一家投资银行,专门支持员工持股计划。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推行范围很小,只限于人数极少的小企业。1974年,全国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仅有300多个。从70年代中期起,员工持股计划才越来越广泛地引起各界的关注,美国政府和国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为此制定了专门的法律;近半数的州也进行了立法,以支持员工持股计划。现在,员工持股计划已成为许多股份公司广泛实行的一项产权制度

实行员工持股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微观实现形式,体现了现阶段国有企业分配方式的本质特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又要遵循市场经济按资分配的基本规则。实行员工持股,很好地把二者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企业职工是劳动者,依据宪法的规定,享有国家主人的权利,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实行多劳多得,体现按劳分配;另一方面,企业职工又是出资者,依据公司法,享有按股分红的权利,参与企业利润分配,体现按资分配。公司制企业设置职工股,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在企业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公有制融合市场经济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保证了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也保证了出资者的合法权益,实现了资本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互济共存。

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充分考虑了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搞好国企、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解决平等与效率作为终极目标。但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到股份制的实施,我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提高企业的效率上,似乎忘却了广大企业职工的利益。

要广泛发展员工持股,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职工个人及家庭有一定数量的、满足生活必需品支出以外的剩余收入。同时,消化这部分收入的资金还难以及时找到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场所,被迫转化为储蓄。二是职工具有将储蓄转换为直接投资的动机,且转换的机制和条件基本具备。三是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机会成本要高于直接融资成本,具有采取直接融资、满足自身资金需求的愿望。目前,从上述三方面的情况来分析,广泛发展员工持股的必要条件已基本具备。

从城镇职工收入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00多元。有的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了2万元。居民的衣、食、用等基本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接近小康。在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现在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1998年为44.8%,比1980年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在基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满足居民生活必需品以后的收入,还一时难以找到理想的投资场所,被迫转变为储蓄。1995~1998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速高达21.7%。居民大量储蓄存款的存在,为积极发展员工持股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员工持股制最典型的是美国和日本。美国自路易斯·凯尔索提出员工持股计划以来,发展很快,现在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已有近2万个,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职工达1200多万人,占美国劳工的10%,员工持股计划拥有的资产约为1000亿美元,分布遍及各行各业。据统计,在美国最成功的100家公司中,有46家实行了员工持股计划。

日本的员工持股制始建于60年代后期,经过近20年的徘徊和发展,日本企业基本上接受和采用了这一制度。在1989年全部上市的2031家公司中,有1877家实行员工持股,占92.4%。员工持股会持股比例占企业全部股份的0.88%,约有1/4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会已进入前10名大股东的行列,有20家公司的员工持股会已成为第一大股东。从参加的人数来看,持股职工已有228.5万人,占这些企业职工总数的45.4%。在非上市公司中,员工持股制实施也非常普遍,持股职工占一半左右,但持股比重还未达1%。日本企业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除稳定股东队伍,提高职工的参与意识以外,主要是帮助职工增加个人财产和取代退休准备金制度。

员工持股制在美日两国的推行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关注和兴趣,有法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埃及等50多个国家纷纷仿效。法国70年代实行员工持股的企业年增长率为18%,80年代则上升为27%;英国在非国有化过程中,把员工持股作为主要政策之一来推行,90%以上的非国有化公司都有员工持股;哥伦比亚、危地马拉两国也约有300家公司实行了员工持股,员工持股制已向国际化发展。

在我国,员工持股是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同时诞生的。1984年7月,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时,在公司的股本设置中设立了个人股。该公司的部分职工购买了个人股5.97万元,占当时该公司总股本463万元的1.29%。这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最早的员工持股行为。此后,全国一些企业在股份制改革中纷纷采用了吸收职工入股的做法。据不完全统计,到1991年底,全国各类股份制试点企业达到3220家,其中有2751家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制度,占总数的85.4%。在股权结构上,企业职工个人持股约8.3亿元,占总股本的20%左右,企业员工持股成为试点企业的主要制度形式。

1992年5月,为了适应我国股份制试点工作的需要,国家体改委制定了《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其中规定:采取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批准可以向本公司内部职工发行部分股份,其总额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20%。199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施后,不允许再设置内部职工股。对于社会募集的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国家体改委、国务院证券委规定:公司可在国家批准的股份发行额度内,按不超过10%的比例向职工配售股份,在公司本次发行股票上市后6个月,这部分股份即可上市转让。1998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规定,停止了向企业内部职工配售股份的做法。为了推进国有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1997年6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了《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指导意见》,各省市也制定了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规。这些规定都提出在股份合作制企业可以设置职工个人股。1995年以来,为了配合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海、深圳、北京等十几个省市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组建员工持股会的试行办法》,按照这些办法的规定,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中,职工可以组织起来共同投资组建员工持股会,以员工持股会向企业投资,实现员工持股。随着国家和各地政府对员工持股政策的逐步明朗,员工持股制度发展的速度很快。根据中国股份制企业评价中心对全国3252家股份制企业的统计分析,到1997年底,企业员工持股达4365858股,占被统计企业总股本33402277股的13.07%。

回顾这一进程,我们可把全国各地实行员工持股的做法大体分为四种形式:①根据国家体改委原制定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在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内部职工股。②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职工以自然人身份入股,这种形式只适用职工人数不多的企业。因为有限责任公司有50个股东的限制。股份有限公司虽然没有股东人数的上限,但成千上万的公司职工以自然人身份作为公司的发起人,在实际中也难以操作。③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企业中设立职工个人股。全国股份合作制已有上百万家,每个股份合作制企业都有职工个人股。④组建员工持股会向公司投资。

从员工持股的股份来源来分,主要有三种形式:①增量参股型(或增量扩股型)。企业原有的股权不作调整,企业经营者和职工通过筹资注入新的股本。②存量盘活型(或存量置换型)。企业国有资产经评估确认价值,扣除原企业负担的非经营性资产和费用等,形成股本,向员工持股会定向出让一部分股权。③存量借贷型。将评估后的国有资产存量“债权化",国家为债权人,员工持股会为债务人,国家对企业的投资关系变为借贷关系。国家按一定借贷条件收取的本息可再投入,使国有资产存量流动起来;如果国家不再投入,持股职工对企业产权的实际拥有量将随着国家借贷额的减少而相应增加。

从员工持股的目的和功能看,大体上可分三种类型,即福利型、风险型和集资型。福利型员工持股的直接目的是为企业职工谋取福利,是为吸引职工和保留人才,增加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风险型员工持股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特别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资本效率。集资型员工持股的目的集中在一时得到企业需要的资金,要求企业职工一次性出资数额较大。在我国员工持股实践初期,员工持股主要偏重于福利型和集资型,而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组织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员工持股开始逐步转向风险型,以期在实现了福利和集资两个功能之外,能将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收益与企业的经营状况联系起来,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这将成为企业改革和员工持股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