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分工

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分工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密在阐述其贸易理论的时候,首先对交换和分工进行了探讨。在斯密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是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的,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在此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3.1.1 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分工

斯密在阐述其贸易理论的时候,首先对交换和分工进行了探讨。斯密认为,人类的交换行为是出于利己心的一种活动,人们为了追求私利,并乐于进行这种交换,为了交换,就必须生产能够用来同他人交换的产品,这就鼓励大家各自委身于一种特定业务,使他们在各自的业务上,磨炼和发挥各自的天赋资质。正是由于这种天然的“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相互交易”的交换倾向导致了分工的产生。在阐述分工产生的基础上,斯密进一步分析了分工带来的利益: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可以扩大市场的范围;分工可以改善社会福利水平。既然如此,那么每个劳动者都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每个劳动者都是有利的。在斯密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他主张如果外国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便宜,那么最好是输出本国在有利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的产品,而不要自己生产。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是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的,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

在此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在这里,李嘉图强调的是比较优势,这是一种相对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