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经济的基础设施规划

区域经济的基础设施规划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础设施是社会基础产业的重要部分,用于保证区域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一旦基础设施中断或限制,都会对区域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适当超前有“度”的限制。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规模,不能造成浪费。长期的、合理的基础设施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密度等与交通运输规模成正比,另外人口迁徙也对区域交通有一定影响。

第三节 区域经济的基础设施规划

一、基础设施的概念

基础设施支撑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生活都必须依靠基础设施的发展。所以,在区域经济规划中,基础设施的规划是重要环节。

基础设施是社会基础产业的重要部分,用于保证区域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系统和公用设施系统。其中,交通、通讯系统由公路、铁路、水运航道、航空设施等交通体系和通讯网络体系构成;公用设施系统是指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设施,例如电、水、燃料等供给运输系统、防洪工程、水土保持系统等。

与其他产业相比,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巨大,需要巨额投资,是一般企业、个人所不可能承担的。另外,由于基础设施的公用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次,基础设施的自身经济效益较低。基础设施作为公众服务产业,其服务价格较低,有时是免费的。另外,其使用年限很长,决定了维修和保养起到重要作用。最后,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满足社会的最低消费需求。一旦基础设施中断或限制,都会对区域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事实上,按照凯恩斯的理论,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之一。基础设施的巨大投资规模和用工能力,使政府能够通过资金和劳动力投入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二、基础设施规划

区域经济的基础设施规划需要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由于基础设施包含的领域十分广泛,本小节重点论述有重要影响的四个方面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社会服务与保障、信息基础设施。

(一)基础设施规划原则

基础设施的规划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政府在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区域内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该确定合理的基础设施数量、规模,注重其保养和维修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于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础设施项目要谨慎审核。侧重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设施。

2.适当超前原则

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其建设规模巨大,因此建设周期较长。面对发展变化的区域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适当超前,充分考虑较长周期内的效应发挥。需要注意的是,适当超前有“度”的限制。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规模,不能造成浪费。长期的、合理的基础设施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3.效益原则

虽然基础设施自身的经济效益较低,但仍需讲求效益。对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要避免重复项目和过分超前的项目,做好资金预算,注重长期维修,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延长其使用年限。

(二)能源规划

在基础设施所包含的各类中,能源的供应和运输具有重要意义。对区域能源进行规划必须考虑区域的能源结构,其中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等。其次,还要确定区域能源战略,针对不同类型的能源确定规划重点。

1.区域能源分析

对区域内的能源进行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源现状分析,二是能源需求前景分析。区域能源的现状包括能源构成、开发现状、技术水平等。通过分析能源现状,并结合区域的能源禀赋,预测区域能源的需求前景,可以确定区域现阶段能源的供应是否能够满足需求,是否需要从区外运入或运往区外。

2.确定能源战略

区域能源规划要参考国家能源战略和发展形势。首先,要保障能源安全。能源的生产和供应必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建立与区域能力适应的能源储备,拓展多渠道的能源输入,加大开发替代能源。其次,优化能源结构。随着传统工业逐渐衰落,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更侧重于新型工业的发展,应该提高天然气、水电等清洁高效能源的比重,推进能源依赖产业的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再次,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合理利用能源,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等,提高能源利用率。最后,开发洁净能源,减少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实现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长期发展。

3.针对不同类型能源确定规划重点

能源规划就是要对不同的能源类型确定不同的规划重点。例如,针对煤炭,应重点发展大中型煤炭项目,注重技术改进,提高利用率;针对天然气和石油等,要加大区域之间的合作,建立能源储备基地,尽量节省能源;针对水、电,建立完善的水、电供应运输网络,区域之间优势互补。

(三)交通运输设施规划

交通运输是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联系区域内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功能,同时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区域投资环境的主要构成。

影响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不同的区域自然地理状况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不同,一般而言,平原地区的交通网较山区、丘陵等地密集,而沿河区域对水运更依赖。二是区域的基本人口情况。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密度等与交通运输规模成正比,另外人口迁徙也对区域交通有一定影响。三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加大对交通运输规模的要求。四是区域产业结构。不同的产业对交通运输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矿业和重工业要求较大规模的交通运输配置,而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区域,对客运交通有较高的要求。五是区域投资能力。交通运输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基础设施,因此区域政府的财政水平、中央政府拨款、民间资本筹集能力、外资吸引能力等关系到交通运输的建设。

交通设施的规划重点在于强化交通网络的骨架,扩大干线的运输能力,扩展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增强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联系,增强国际运输能力。同时,优化交通网络结构,充分发挥公路、铁路、内河航运、海运、管道、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并提高交通网络的快速反应和质量。

对于城市交通网络的规划,要建设城市环路,形成便捷、合理、畅通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重点是建设区域发展中心的道路交通,使其适应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区域经济条件较好,可以发展轨道交通,同时加大公共交通发展。

(四)社会服务与保障设施规划

社会服务与保障设施主要包括区域污染处理设施和防灾抗灾设施。区域污染处理设施关系到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同时也是区域投资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防灾抗灾设施主要包括防洪工程、蓄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疫情、病虫害防治设施、城市防震减灾体系等。防灾抗灾设施的完善能够提高区域面对自然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同时也保障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信息基础设施规划

面对日益发展的区域经济,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实现产业信息化、行政信息化,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和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重点发展电话和数据业务,加快光纤传输网络的建设,优化专业网络的结构,扩大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从而加快技术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