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条件

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条件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来说,就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条件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再生产有两种类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因此,有必要分别考察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资本在规模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的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为了便于揭示实现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规律性,需要作出如下假定:(1)所考察的社会只存在投资者和工人这两个集团,从而不存在剩余价值在其他集团中的分配问题;(2)不变资本价值的周转时间是一年,因此,在一年的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的价值被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3)市场供求平衡,全部商品都按价值出卖,不考虑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问题;(4)全部社会产品都在一国范围内得到补偿和实现,没有对外经济关系;(5)剩余价值率为100%。如果修改这些假定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那么,问题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但是,问题的实质并不因此而发生改变。

为了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过程和实现条件,马克思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原理开始,并且为了说明上的便利,设计了一个具体的典型例证,制定了简单再生产的如下公式和模型:

I 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500m=3000

这个公式中,两大部类的产品价值总额,即社会年总产品价值为9000(6000+3000)货币单位,第一部类产品价值为6000,其中不变资本价值为4000,可变资本价值为1000,剩余价值为1000,第一部类全部产品从实物上看都表现为生产资料;第二部类产品价值为3000,其中不变资本价值为2000,可变资本价值为500,剩余价值为500,第二部类全部产品从实物上看都表现为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过程,也就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交换关系和交换过程。

第一,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交换。第一部类中的产品4000c,在实物上是由各种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所构成,在价值上则代表本部类已经消耗掉的不变资本价值。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生产中消耗了的4000c必须用新生产出来的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来补偿和替换,而这4000c在实物形态上就是新生产出来的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因此,这部分产品在价值和实物上的实现和替换可以在第一部类内部实现,即主要通过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换而得到实现,另有少数生产资料因可直接留归本企业内部使用而不需要同其他企业进行交换。

第二,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第二部类的产品500v和500m,在实物上由各种消费资料所构成,在价值上代表本部类工人和投资者用于个人消费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进行,工人和投资者在个人生活消费中所消耗掉的消费资料同样必须用消费资料来补偿,而第二部类中的500v+500m在实物形态上就是各种各样的消费资料。因此,这部分产品在价值和实物上的实现和补偿也可以在第二部类内部实现,即通过第二部类的工人和投资者购买本部类的各种生活资料而得到实现。其中,500v都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并得到补偿,而500m的一部分则有可能不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补偿,如生产面包的投资者并不需要通过市场去购买自己所消费的面包,但这部分在其消费品中所占的比例是极小的。

第三,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一部类中的产品1000v和1000m在价值上代表本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用于第一部类的工人和投资者的个人消费,但这些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却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它们不能直接进入个人消费过程,因而无法直接用它们来补偿第一部类已经消耗掉的消费资料,而必须和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进行交换。第二部类的产品2000c在价值上代表第二部类已经消耗掉的不变资本价值,但它在实物形态上却是消费资料,也因而无法直接用来替换第二部类所需要的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从而也无法在第二部类内部来实现和补偿,而必须和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进行交换。因此,两大部类都有部分产品需要交换。在上述公式中,第一部类中价值1000v+1000m的生产资料,与第二部类中价值2000c的消费资料正好价值相等,所以,通过它们之间的交换,第一部类把2000(v+m)的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卖给第二部类的投资者,同时,从第二类的投资者那里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在同一过程中,第二部类的投资者把价值2000c的消费资料卖给了第一部类的投资者和工人,并从第一部类投资者那里买进自己所需要的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

在两个部类的交换中,不仅有两大部类的投资者之间的交换,而且还有第一部类工人和第二部类投资者之间的交换。而且事实上,全部交换正是从第一部类工人同第二部类投资者之间的交换开始的。具体来说,第一部类的工人先用投资者预付的相当于1000v的货币工资与第二部类投资者的价值I000c的消费资料相交换,通过这个交换,第一部类工人得到消费资料,第二部类的投资者得到货币,然后他再用这部分货币去购买第一部类的价值额相同的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使第一部类1000v+1000m中价值1000的生产资料得到实现,第一部类的投资者进一步用这些货币去购买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从而使第二部类剩下的价值1000的消费资料得到实现,第二部类的投资者再用这部分货币去购买所需要的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从而使第一部类1000v+1000m中剩下的价值1000的生产资料得到实现。通过上述交换过程,第一部类的投资者和工人都得到了消费资料,第二部类的投资者得到了生产消费资料所必须的生产资料。

上述三大交换过程可以用图表示如下:

img16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交换关系和交换过程,社会总产品的各部分不仅在价值上得到了实现和补偿,而且在实物上也得到了替换,这样,简单再生产就可以继续进行了。需要明确的是,上述三方面的交换关系绝对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一年中经过各个部门、各个企业的投资者以及工人的无数次交换逐步完成的,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本身就是这种复杂的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过程。

上述的分析说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即两大部类的生产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具体来说,就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I(v+m)=IIc

这个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从I(v+m)=II c这个基本实现条件中可以引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一个条件用等式表示就是:

I(c+v+m)=Ic+IIc

这个等式是在表示第一个条件的等式两边同时加上Ic得到的,它反映第一部类的生产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个条件用等式表示为:

Ⅱ(c+v+m)=I(v+m)+Ⅱ(v+m)

这个等式是在表示第一个条件的等式两边同时加上Ⅱ(v+m)而得到的。它反映第二部类的生产与两大部类的工人和投资者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内在联系,这个公式表示了消费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

上述三个公式,体现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两大部类内部都应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这些基本的比例关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规律性,即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之间、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生产资料生产与生产消费之间、消费资料生产与生活消费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才能得以正常进行。这正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基本内容。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这就是在以上考察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时,为了从本质上进行分析,曾假定不变资本在一个生产周期中全部消费掉,它的价值在一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且从当年的社会总产品实现中全部得到补偿。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不变资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固定资本,而固定资本并不是一年内全部消耗、全部转移和全部补偿的。所以,在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之后,还必须特别考察固定资本的补偿问题。

固定资本补偿的最明显特点,是它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或替换)不是同时进行的。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固定资本的平均损耗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在产品售出之后得到补偿,并以折旧基金形式积累起来。因而固定资本在实物形态上的使用期限尚未结束,它的价值没有全部转移完以前,其实物形式仍然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并不需要进行物质补偿,以新的劳动资料加以替换。

固定资本补偿的这个特点,影响着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那么,固定资本如何进行补偿,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才不会遭到破坏呢?这就是:全社会一年间在实物形式上更新的固定资本总额,应当等于当年在货币形式上积累的折旧基金总额。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即使具备了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条件,社会总产品也不能完全得到实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也不可能顺利进行。

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是指社会总资本在规模不断扩大的条件下的运动过程,即生产过程在规模不断扩大的状态下更新和重复。扩大再生产有两种形式,一个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一个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在这里考察的扩大再生产是以技术不变为特征的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因此,要以资本积累为前提。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扩大再生产所追加的生产资料都是由第一部类生产的,因此,第一部类的年产品除了满足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就是:

I(c+v+m)>Ic+IIc

简化后即为:

I(v+m)>IIc

这个公式表明,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除了满足第二部类简单再生产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外,还必须有一个剩余,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这就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个基本前提条件。

同样道理,第二部类的年产品,除了满足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投资者对消费资料的需要外,也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如果用m/x表示剩余价值中投资者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用m-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积累用的部分。上述要求用公式表示为:

Ⅱ(c+v+m)>I(v+m/x)+Ⅱ(v+m/x)

简化后即为:

Ⅱ(c+m-m/x)>I(v+m/x)

这个公式表明,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除了满足第一部类简单再生产时工人和投资者的个人消费需要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追加工人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这就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另一个基本前提条件。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两个基本前提条件,资本积累才有可能转化为实际的扩大再生产。

通过资本积累,使简单再生产转化为扩大再生产,就必须使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结构按照扩大再生产的上述两个前提条件进行调整和重新组合,以便使社会总产品的各组成部分全部得到实现。根据这个要求,马克思设计和制定了适合于扩大再生产的如下公式:

I 4000c+1000v+1000m=6000

II 1500c+750v+750m=3000

在这个公式中,I(1000v+1000m)>II 1500c,符合I(v+m)>II c这个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具备了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可能。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社会总产品必须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这样社会年产品9000就必须按扩大再生产的要求重新加以调整和组合。

假定第一部类的投资者的积累率是50%,投资者把剩余价值1000中的一半500用于积累,即500(m-m/x),另一半500用于个人消费,即500m/x。同时假定积累的500(m-m/x)的资本按照原有的资本有机构成(c∶v=4∶1)进行追加,那么就有追加不变资本400△c和追加可变资本100△c。这样,第一部类的年产品价值按照扩大再生产的要求重新组合成如下几个部分:

I(4000+400△c)+(1000v+100△v)+500m=6000

I 4400c+1100v+500m=6000

其中,4400c代表用于维持和扩大第一部类再生产的生产资料价值,它的实物形态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因而这部分产品可以在第一部类内部通过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得到实现和替换。1100v和500m在价值上代表第一部类工人和投资者用于个人消费的价值,而它们的实物形态都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因而这部分产品只有通过与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进行交换才能得到实现和替换,同时使第二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得到替换和补偿。

由于第二部类需要在实物上替换的不变资本价值只有1500c,比第一部类需要与之交换的1100v+500m少100个单位,因此,第二部类投资者有必要从剩余价值750m中提取100,用做追加不变资本。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假设第二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相同,即c∶v=2∶1,那么,还必须从剩余价值中提取50作为追加的可变资本。这样,第二部类的年产品按照扩大再生产的需要重新组合为:

Ⅱ(1500c+100△c)+(750v+50△v)+600m=3000

II 1600c+800v+600m=3000

其中,800v和600m代表第二部类工人和投资者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价值,它们的实物形态就是消费资料,因而这部分产品可在第二部类内部通过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得到实现和替换。1600c在价值上代表第二部类已经消耗的和追加的生产资料价值,但它在实物上是消费资料,因而这部分产品只有与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进行交换才能得到实现和替换。

社会总产品经过资本积累进行重新组合,就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进行和实现创造了条件。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一过程也包括三个方面的交换行为。可以用图表示如下:

通过上述三方面的交换过程,社会总产品全部都得到实现和补偿,并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继续进行创造了条件。在下个年度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如果剩余价值率仍为100%,那么,两大部类生产的年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就是:

I 4400c+1100v+1100m=6600

II 1600c+800v+800m=3200

因此,社会总资本的投入由上一年的7500单位扩大到9000单位,社会总产品的总价值由上一年的9000单位扩大为9800单位,实现了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根据上述方法,以后各年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可以作类似的分析。

img17

上述分析表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即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具体来说就是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上本部类投资者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这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投资者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I(v+△v+m/x)=Ⅱ(c+△c)

这个公式表明,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即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否则,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就不能顺利实现。这种关系同样也必须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从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中,同样可以引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一个条件是,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是:

I(c+v+m)=I(c+△c)+Ⅱ(c+△c)

这个条件表明,在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情况下,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之间,必须保持平衡关系。

另一个条件是,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投资者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是:

Ⅱ(c+v+m)=I(v+△v+m/x)+Ⅱ(v+△v+m/x)

这个条件表明,在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情况下,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同两大部类的工人和投资者对消费资料的需要之间,必须保持平衡关系。

上述三个公式,体现了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以及它们内部应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这些基本比例关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第一部类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决定着第二部类的积累规模和积累率;同时,第二部类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对第一部类的扩大再生产也有制约关系。

三、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上面对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分析,是在撇开技术进步的因素,假定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资本积累总是伴随着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是不断提高的。在伴随着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社会总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重将逐步增大。这意味着,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不变资本将以快于可变资本的速度增长,即生产资料的生产会呈现出优先增长的趋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和物质上得到补偿。而且,从第一部类内部来看,要使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得到保证,就要求第一部类中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增长,快于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增长。

如果在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的有些增长就非常明显。举例说明如下:

img18

第二年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增加到I 9∶1,II 5∶1,重新组合为:

I 4000c+450△c+1000v+50△v+500m=6000

II 1500c+50△c+750v+10△v+690m=3000

如果剩余价值率仍为100%,则第二年生产结果为:

I 4450 c+1050v+1000m=6500

II 1550c+760v+760m=3070

以上情况可见,第一部类增长8.33%,其中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部门Ic增长11.25%,第二部类增长2.33%。

生产资料的更快增长是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消费资料增长的条件。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孤立地、片面地增长,更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越快越好。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离不开消费资料生产对生产资料生产的需要,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要受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制约。这是因为,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所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求,要依靠第二部类生产增长来提供;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其产品的数量、品种、规模直接决定于第二部类生产的发展;第一部类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最终也受第二部类生产发展的制约。所以,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必须以消费资料生产相应增长为条件。当然,在某些特别情况下,如当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相对过猛或过快,消费资料严重短缺时,也许会出现第二部类生产增长速度超过第一部类生产增长速度。但这毕竟是短期内可能出现的现象,由此绝不能否定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