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伦理概述

企业伦理概述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伦理与法律法规也有密切的关系。如何通过合理的激励手段调动各部门、各阶层的员工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是现代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企业管理是交融伦理的管理,就是说在企业管理中包含伦理因素,管理与伦理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相关性。但是,若提出这种观点,仅仅是为了否认、排斥伦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作用,那是不科学的。

第二节 企业伦理概述

一、企业伦理的涵义和内容

企业经营与伦理的结合,是由道德因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并且作用不断扩大这一事实来决定的。各类经营活动中能从道德上进行评价的现象领域扩大了,有道德依据的经营的作用和关系扩大了。人们现实道德觉悟的增强以及对精神满足的追求更为强烈。当今的许多经营问题,都从不同角度上反映着实际的道德关系问题,都同人们的良心、责任、义务、使命感和人生理想密切相关。

企业伦理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处理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原则与规范。

企业伦理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确立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相互关系。

2.现代企业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者,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应承担和履行哪些社会义务和道德责任。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如何完善企业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相统一的内在机制。

4.在企业之间(包括同国外企业)的经济往来和相互协调中,怎样运用道德原则和法律手段,促使企业遵守经济合同,发展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形成开放性的市场体系和四通八达的经济网络。

5.现在,允许企业之间兼并,对那些长期亏损而又无法改变面貌的企业允许其破产,在这种竞争的经济环境中,如何体现人道精神和维护道德准则

6.在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上,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矛盾;企业在实现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时(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怎样克服本位主义和职业利己主义,应该用哪些道德规范加以约束。

7.在具有不同产权所有关系的现代企业中,怎样实行民主管理,保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评价企业家行为的道德标准是什么;如何培养企业家的道德责任感和独立自主的道德选择能力。

8.企业文化的地位和发展的途径,职工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如何实现职工的个人价值和发挥他们的道德潜能。

9.企业如何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企业家怎样发挥企业精神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核心作用等等。

企业伦理不是从一般意义上研究企业行为的道德准则,而是综合运用伦理原则,协调企业同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企业伦理与法律法规也有密切的关系。现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必然要确立一些行为准则,以便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这些行为准则,有属于法律和法规范畴的,但更多是反映着企业的道德要求。由于商品经济是一种契约性经济,因而企业道德规范(比如,要遵守经济合同,就应当讲信誉、讲诚实),在内容上常常与法律有密切关系,并直接受法律规范约束。现实生活中,经济纠纷、经济诉讼逐渐增多,若仅仅用道德手段来约束和处理是很不够的,它需要不断增强和完善法律手段,充分发挥法律作用。

二、企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异同

1.企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共性表现在:

(1)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职业交往的演进,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它们的道德内容均取决于行业的特殊环境和活动形式。

(3)它们都可以调节企业管理者、职工间的各种人际关系,都要提出一些具体的道德规范要求。

2.企业伦理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1)它既是统一的伦理学知识体系中的分支学科,又普遍适用于所有从事生产经营的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

(2)它既要研究企业道德的本质,又要研究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质,而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规范要求。

(3)企业伦理的原则对于各类企业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然而具体到某个企业,它又具备鲜明的个性特征,比如,不同的企业就有不同的企业精神,不同的企业家则就有不同的个性和道德风貌。

在伦理学中研究的一般职业道德,并不研究某一种具体的职业道德,它只研究职业道德的某些共同属性,概括地指出各种职业道德的共性,当然,也指出它们各自的个性和特点。然而,它绝对不去深入地研究某一个具体的职业道德,去探索它们的起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以及每一种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深入而细致地研究每一种具体的职业道德是职业伦理学的任务。例如:具体地研究教师道德是教育伦理学的任务;具体地研究企业经营中的道德现象,提出企业道德的原则、规范,探讨企业道德建设的规律等问题,则是企业伦理学的主要任务。

三、企业伦理与管理的关系

(一)管理是交融伦理的管理

管理是一种生产力,是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使系统内诸要素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使系统发挥最大的功能。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管理的要素有管理者、被管理对象、管理手段。在管理对象中,虽然包括人、财、物、信息、技术的使用,但是一切管理手段,对任何财、物、信息、技术的使用,最终取决于现实的活动着的人,即该系统最大功能的取得根本地取决于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管理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所以研究管理,就不得不研究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得不研究人们行为的机制,而伦理、道德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管理原则总是与一定的社会伦理相一致的。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的管理活动得到迅速发展,企业管理理论、管理原则亦有长足进步。西方管理理论与原则对人的认识在短短的近百年内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等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与自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社会伦理对人的认识不断进步相吻合的,正是与西方人文主义所要求的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伦理精神相一致的。几百年前盛行的童工制、血汗制管理方式,在今天已为社会伦理所不允许,并进一步上升为法律所明确禁止。任何一种管理制度、管理规则、规范,如果失去其现实的伦理基础,与现实的伦理规范相对立,那么这种管理制度总是不能长久的。即使是那些被普遍证明是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规则和规范,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与社会伦理不一致,这些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规则和规范也将是收效甚微的,除非它们或者改造现存的社会伦理,或者改造自身,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达到管理规则、规范与社会规则、规范的交融与一致。

2.企业管理活动中所倡导的道德品德,与一定的社会伦理所要求人们具有的道德品德是一致的。现代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及企业普通员工的个人素质提出了许多要求,这些要求中有关个人道德品德的内容总是与社会伦理相一致的。现代企业管理对领导者的品德魅力与影响力的要求,正是管理与伦理交融的一个证明。

3.企业管理者总是运用建立在激励基础上的道德调控手段调节人们的行为,达到一定的管理目的。如何通过合理的激励手段调动各部门、各阶层的员工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是现代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企业内道德规范作用于员工收益分配标准、晋升奖励标准和企业文化荣辱观的确立,并对企业内员工生产协作经营行为产生多方面的激励调节作用。善于运用伦理协调手段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企业往往其整体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回报有长期稳定的发展。

企业管理是交融伦理的管理,就是说在企业管理中包含伦理因素,管理与伦理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相关性。但是,现在也有人提出管理的非伦理化。如果说人们要求管理的非伦理化,是力图防止以伦理的效用代替企业管理自身,那是可取的。因为伦理的效用仅在管理中起一部分作用,且伦理的效用必须与管理中的其他因素相配合方可奏效。但是,若提出这种观点,仅仅是为了否认、排斥伦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作用,那是不科学的。事实上,确实有这么一种观念,认为伦理是务虚的,管理是务实的,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他们认为如果硬要让伦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那么难免菩萨心肠,优柔寡断,与管理的系统目标相悖这种观点至少是一种误解。正如前面已指出的,管理与伦理具有与生俱来的联系。伦理的确有务虚的成分,但研究人们的品质与情操,端正人们的价值目标,恰恰又可以改变组织的结构、功能,务虚正是为了务实。何况伦理对人们相互关系的研究与改善。更是直接对组织结构与功能的优化。伦理自身就是一种管理。

(二)企业伦理的道德规范作用

善与恶,既是评价人们行为的一种表述,又是评价的尺度。企业伦理正是通过其对企业经营行为和管理者行为的善恶评价判断,起到对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行为产生道德规范的作用。

1.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人们总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3页)。企业伦理的基本原则对管理者的日常管理行为和重大决策的价值取向都起到约束作用。即所谓“千夫所指,虽金石犹可销也”。同时,企业伦理的道德规范为各级管理人员确立了行为准则,告诫管理者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企业管理者的自身品行的价值取向具有认识上的指示作用。在一个崇尚民主管理的企业管理伦理舆论指导下,专断独行的管理者就会感到自身的行为与他人的期望,与同行的评价格格不入,进而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省”。此外,通过对一些管理者行为的褒贬,企业管理伦理的道德规范起到了向其他管理者示范的效应。

作为企业管理活动评价尺度的“善”,应当是融组织目标、组织规范、社会规范为一体的评价坐标系。在社会主义现阶段,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组织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有利于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民族进步、人民幸福,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作为道德价值标准的基本原则,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具有现实性的内容。

值得提出的是,企业伦理对管理者行为调控的现实性,一方面取决于人们是否愿意成为评价主体。即广大的企业成员,企业外的广大消费者,社会监督者是否愿意颂扬企业管理者的正确行为,指责其不良的行为,从而加强伦理的行为调节作用。在一个价值评判标准剧烈变化或者民主权利不受充分保护的环境里,广大公众不愿充当评价主体的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另一方面,企业伦理对管理者行为的调控的现实性有赖于被评价者自身的状况。若被评价者价值取向非常明确,意志力非常强时,企业伦理规范调节作用同样也可能是十分微弱的。

2.评价管理者行为的标准。企业道德规范可以用以评价和衡量管理者行为的善恶。这种评价标准,可判断管理者是否称职,是否具有从事管理工作所应有的道德品质。

企业道德规范的这种功能,主要是通过管理者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而得以实现的。当管理者真正信奉企业道德规范时,他才能自觉地按照企业道德规范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也才能自觉而公正地以此为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这种行为。

当管理者无视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不遵守企业道德规范,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社会舆论就会出来干涉,以企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对他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谴责,直到他改正自己的错误或受到一定的组织处理为止。当然,社会舆论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批评性的,它还具有表扬性的一面,即赞扬、宣传管理者的正确行为,以鼓励、支持管理者继续自己的这种正确行为。

3.培养管理者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任何企业单位,都要树立艰苦奋斗,肃贪倡廉的风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权力相对扩大,管理者手中掌管着人、财、物和产、供、销的权力,防止腐败现象和违法乱纪问题显得更重要了。因此,要加强企业道德的教育,使各级企业管理人员都要懂得企业道德的要求,认识企业伦理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陶冶管理者的情感,使他们对管理过程中的高尚行为产生喜爱、欣赏的情绪,对管理中的不良行为产生厌恶和鄙弃的情绪,并进行批评和抵制,以锻炼管理者的道德意志。

管理者的道德意志,是以管理者个人对企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程度为基础的,是促进管理者产生道德行为的“杠杆”,只有经过这个环节,才能使管理者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对企业道德规范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深信不疑,对它具有坚定不移的信仰。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道德信念,促使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能够依据企业道德规范,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错误的行为。管理者的正确行为几经反复,就会固定下来,形成管理者持久的职业道德品质,并进而形成更为高级的管理者的职业道德习惯。

管理者一旦形成稳固的职业道德习惯和职业道德品质,他对管理过程中的人际道德关系的认识就会深刻得多,全面得多,他对自己行为的选择,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就能正确处理管理中的人际道德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和企业的关系,高度重视道德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就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