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色与资料来源

特色与资料来源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还将研究目光投向回族人的日常生活习俗,从约定俗成的制度和行为规范中挖掘经济思想,力图使研究的内容更加全面具体。受汉文化的影响,回民家族也有记录家谱的传统,回族家谱被认为是研究回族历

第三节 研究方法、特色与资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本书主要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即通过对特定历史条件的分析,研究回族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社会效果,探索思想的形成轨迹,研究其本质和特征;此外,回族经济思想受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在形成中具有二元文化属性,所以比较分析也是本书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直观展现思想的特色,我们将回族经济思想与伊斯兰经典经济思想和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回族经济思想的基本特点,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分析回族经济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渊源和脉络。

2.经济学和其他多种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回族经济问题不仅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也纳入了民族学、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和宗教学的研究视野,这些学科对回族经济问题均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因此,把这些学科集合在一起的研究十分必要,而且多学科、多角度地研究有助于开阔视野,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们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研究特色

综观全文,本书的研究特色或者说创新之处可以做如下概括:

1.在研究内容上,本书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回族经济思想的渊源及内在逻辑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分析,着重探析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这种梳理和分析在国内还较为鲜见,虽然本书的论述还不深入,但为回族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

2.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从现实经济活动和回族思想家的言论著述中对回族经济思想进行论纲式的研究,而且将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同时注意吸取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以及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期望这些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

3.在资料运用上,注意发掘和整理回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思想文化资料,扩大史料范围,除了代表者的著述和言论、王朝历史记录、政治法律制度、地方文史资料等文献记载史料外,还包括历史碑刻、家系谱牒、匾额楹联等文物资料。而且,还将研究目光投向回族人的日常生活习俗,从约定俗成的制度和行为规范中挖掘经济思想,力图使研究的内容更加全面具体。

三、资料来源

拥有丰富而翔实的史料是进行经济思想研究的首要前提,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回族“大分散,小聚集”的地域分布状态,使得有关回族经济活动及其思想内容的文字资料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而且“官方文献”极少,仅有的几种史料,多集中于对清代回民起义的记述,对本书的研究借鉴意义不大。其实,正是资料的分散和匮乏才造成了回族经济思想至今乏人问津的局面,笔者在这方面也曾一度陷入困境,幸而从回族文化研究的领路人白寿彝先生的相关著作中受到资料搜集和运用方面的有益启发,而且宁夏少数民族古籍整理领导小组的研究者们近年来也做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工作,这使笔者的前期准备工作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推动了本选题的进行。本书依据的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历史典籍

明末清初在中国伊斯兰界产生了一批宣扬教义的汉文译著,这些汉文译著作品内容十分广泛,伊斯兰教的经济思想、哲学思想、历史、人物传记、典礼制度等方面的内容都有涉及,不少地方都是根据中国特点,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养料后的一种重新创作。如王岱舆的《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马注的《清真指南》,刘智的《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和《天方至圣实录》,以及马德新的《四典要会》和《大化总归》,金天柱的《清真释疑》,唐晋徽的《清真释疑补辑》等。从总体上看,中国伊斯兰学者的经济思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立足于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原则与精神实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内容及词汇,阐释了伊斯兰经典中有关经济问题的基本教义,如天课、施舍、利贷、消费等问题。二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将伊斯兰教教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所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思想。

(二)文物碑刻

碑刻是研究回族经济问题最重要的史料之一,散见于全国各地的碑记,凭其对回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道德、重大事件的记载而备受重视,这些碑记数量众多,跨时长久,题材广泛,记录了穆斯林的宗教生活、经堂生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最早的是唐宋时期的碑刻,多数是元以后的碑刻。从类别上看,有创建重建维修清真寺碑记、圣旨碑记、教义教旨碑记、教理教史碑记、功德纪念碑记、捐资助学碑记、禁约议约契约告示碑记、建立团体及述事抒怀碑记、人物碑记、回民墓地碑记等,这部分资料经过收集整理,目前出版了《中国回族金石录》《中国南方回族碑刻匾联选编》《广州伊斯兰古迹研究》《伊斯兰教与北京清真寺文化》《中国伊斯兰建筑》《中国清真寺综览》《中国清真寺综览续编》等书,共收录了大概27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篇碑铭,前人的基础性工作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阅资料,成为本书不可或缺的资料来源。

(三)匾额对联

匾联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中国人历来都有书写、张贴或悬挂匾联的习俗,回族人民长期接受汉文化的熏陶,说汉语,习汉字,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匾联也为广大回族群众所喜闻乐见,他们喜爱匾联,并主动使用这种典型的汉文化艺术形式阐述自己的宗教信仰、理想追求、道德情操,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中国伊斯兰文化的特色。回族的匾联一般分为宗教古迹的楹联和穆斯林家庭生活中悬挂的寿联、挽联,文体分为阿拉伯文和汉文,内容大多为警言名句,涉及宗教信仰、人生哲学、伦理道德的阐述和道德教化。通过对回族对联的研究,我们可以透视回族文化丰富的内涵、特色和回族的发展历史,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极具学术价值。这些对联还涉及到穆斯林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关注,表现了回民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仗义疏财、赈济贫民的思想,以及教育教民诚实守信、忠厚、忍耐的美德。近几年来,已经有学者专门对这些匾额和对联做过相应的搜集和整理工作,这类成果为我们今天的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有助于我们体会回族人民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如《三元集》《回族对联》《中国清真寺楹联》《中国清真寺对联选注》等。

(四)家系谱牒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家庭、家族是社会的缩影,家系谱牒是中国传统社会记载家庭历史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对家谱的研究考证一个民族的族源、迁徙、分布以及社会经济状况、政治地位等情况。受汉文化的影响,回民家族也有记录家谱的传统,回族家谱被认为是研究回族历史的宝贵资料,是社会史料的一部分,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近年来,这方面的资料逐渐增多,如《湖南回族史料辑要》《辽宁回族家谱选编》《河北回族家谱选编》《中国南方回族谱牒选编》《南海甘焦蒲氏家谱》《赛典赤家谱》《怀宁马氏家谱》《河南程氏宗谱》《郑和家世资料》等,比较正规的族谱都有族规、族训、家规和家训,内容涉及祭祀、守法、立业、处世等内容,这些族规、族训都和伊斯兰教信仰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也有不少内容体现了典型的中国传统思想,这些资料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五)资料汇编

1958年,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历史调查,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吸收了以往研究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宁夏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成《回族简史简志合编》,于1963年铅印成册,1978年,由宁夏人民出版社以《回族简史》名义出版发行。该书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回族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总结了回族在反对封建压迫、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反动派反动统治斗争中的贡献以及在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此外,各地方政协的文史资料选辑介绍文章较多,部分地区汇有回族史料专辑,如《宁夏文史资料》第18辑、《西安文史资料》第12辑、《沈阳文史资料》第8辑、《河北文史资料》第29辑(民族史料专辑)、《沙甸回族史料》《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张家川文史资料》《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红河州回族史料选辑》《昭通回族社会历史资料》《(大理)回族史资料集》《呼和浩特回族史料》《包头回族史料》《山东省民族志资料选编回族专辑》等,内容主要包括各地回族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民族经济、民族宗教、社会生活、人物传记等,大部分是与当地有联系而又史迹较远的考证资料,为文本提供了广泛而客观的一手资料。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尽管笔者从各个渠道收集到了如上资料,但是,本书实际展开的研究同期望的资料丰富性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笔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一定量的间接资料与辅助资料,比如除了利用现有的原始资料和公开出版的调查报告以外,有一些是源自前人学者对原始资料进行研究的成果,此外,本书个别部分的分析是依靠民俗资料支撑的,所以,从总体来看,史料还是略显单薄。笔者对本选题的研究,只能说是在这个尚未有太多研究者涉足的领域里进行的一个大胆尝试,是一次初步的探索,书中的一些想法并不成熟,有些甚至连自己也不满意,斗胆将这个相对比较粗糙的研究结果呈现给读者权作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学者对此选题的关注,并与在这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同仁交流,共同提高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