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依据与原则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依据与原则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施工过程的协调性是指施工过程中的各阶段、各项工作之间在施工能力或施工强度上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均衡施工能够充分利用劳动力和施工机械,并能达到经济性的要求。施工过程的经济性是指以尽可能小的劳动消耗来取得尽可能大的施工成果,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尽力降低成本。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安排上,做到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协调性和均衡性,即可达到施工过程的经济性。

第二节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依据与原则

一、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包括工程已列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批准文件,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编制的概(预)算,国土管理单位批准的土地征购通知单,以及拆迁情况、资金来源、材料、设备供应程度和协作配套情况,以及施工许可证(执照)等。

2.自然条件资料:包括建设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资料。

3.建设地区的技术经济条件:包括建设地区的建材工业及其产品、资源、能源及其保障程度,交通运输、生活、生产和福利设施等。

4.主管部门有关指导:包括建设项目交付期限,施工中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技术及技术经济指导等。

5.施工企业及相关协作单位可配备的人力、机械设备和技术状况。

6.国家及地方有关的现行定额,规程、规范和规定。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要力求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过程,一般需要遵循下列的原则。

二、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原则

(一)施工过程的连续性

施工过程的连续性是指施工过程中的各阶段、各项工作的进行,在时间上应是紧密衔接的,不应发生不合理的中断,保证时间有效地被利用。保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应从工艺和组织上设法避免施工队发生不必要的等待和窝工,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工期、节约流动资金的目的。

(二)施工过程的协调性

施工过程的协调性是指施工过程中的各阶段、各项工作之间在施工能力或施工强度上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各施工环节的劳动力的数量及生产率、施工机械的数量及生产率、主导机械之间或主导机械与辅助机械之间的配合都必须互相协调,不要发生脱节和比例失调的现象。例如,混凝土工程中的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和浇筑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混凝土的生产能力应满足混凝土浇筑强度的要求,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与混凝土生产能力相协调,使之不发生混凝土拌和设备等待汽车,或汽车排队等待装车的现象。

(三)施工过程的均衡性

施工过程的均衡性是指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按照计划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等或等量递增(或递减)的工程量,使在一定的时间内,各种资源的消耗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发生时紧时松、忽高忽低的现象。在整个工期内使各种资源都得到均衡的使用,这是一种期望,绝对的均衡是难以做到的,但通过优化手段安排进度,可以求得资源消耗达到趋于均衡的状态。均衡施工能够充分利用劳动力和施工机械,并能达到经济性的要求。

(四)施工过程的经济性

施工过程的经济性是指以尽可能小的劳动消耗来取得尽可能大的施工成果,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尽力降低成本。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安排上,做到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协调性和均衡性,即可达到施工过程的经济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