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代化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最早提出的现代化是指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际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现代化的内容和范围更加广泛和丰富。中国作为经济不发达国家,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包括陆地交通运输、海上交通运输和航空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中国最早提出的现代化是指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际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现代化的内容和范围更加广泛和丰富。我们是在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条件下,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的,因此难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和局限性。在当代国际社会环境下,我们对国家现代化的认识自然会具有更高的境界。就国民经济现代化而言,不仅包括工业、农业部门的现代化,还应包括海洋业开发、交通运输业、商业、邮电和信息技术业、金融和服务业等诸多部门和领域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也不像过去的理解和要求那样简单,它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和管理(软科学)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国防现代化不仅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的现代化,还包括航天业、建立宇宙空间站、卫星系统、机器人制造业和军民两用装备技术等系统的现代化,这是防御和制止现代侵略战争所必须的。

中国当代工业现代化包括双重任务,一方面要继续完成过去尚未完成的所谓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开展工业全盘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任务。这离不开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必须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工艺流程以及运用相应的科学管理体系和方法。这样,才能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相应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工业现代化建设快速地向前发展。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同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继续完成农业生产机械化的任务;另一方面要结合开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农业现代化既离不开工业现代化的建设,同时要依靠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应当认识到它比工业现代化的任务更为复杂和艰巨。西方几个发达国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期的农业机械化和技术革命,确立了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生产体系,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中国作为经济不发达国家,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现代农业是一种高新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关于生命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现代工程科学技术,根本不同于一般性即常规性农业科学技术,而是在生物基因和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基础上的一种重大突破。农业生产工厂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工程设计、新型材料、自动调控、专用品种、专门栽培、饲养和动植物保护防疫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发展信息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建立和完善农业和生物科学技术体系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按几个大地区建设“农业硅谷”和示范园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如果离开了包括农业科技在内的科技进步、应用和创新,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

中国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包括陆地交通运输、海上交通运输和航空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其中包括对各种传统交通运输设备技术、手段和型号进行现代化改造,实行升级换代;采用电子计算机系统操作、监控和调度;实行新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环保;建立客运快速化和货运物流化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先进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各类交通运输业,实现运输方式和手段现代化。这是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流通即商业现代化,同样离不开科技进步与创新。流通、商业、市场是同一性质和类型的几个概念。流通就是指商品流通,即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广义流通还包括商品运输、分类包装、储存和保管等几项内容,这是生产过程的后续任务在商品流通领域的继续。商业只不过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发达形式,是把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而成为一种社会的商品交换。市场则是指在商品流通领域一切交换活动的总和,亦即商品供求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所实现的商品流通的总和。这些概念反映了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传统商业已经不适应经济形势和国内外贸易与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必须对流通领域进行改造和革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流通的地位与作用显得日益重要,商业现代化逐步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迫切要求和标志,货物贸易结构的优化和服务贸易比重的上升意味着流通内容的更新,超市和商品连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流通业态的创新,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要求流通方式与手段的创新,要突破传统流通组织的格局和模式,实行流通组织体系的创新。要改革传统商业模式,实现商品流通领域的现代化,必须依靠信息科学技术和发展信息网络化服务,建设和完善科学的现代商业管理模式,实现流通方式与手段创新,为大幅度地节约流通费用和增加商业利润提供可能和条件。

金融业即进行资金融通行业的现代化,包括融通货币、资金和资本的经济活动。广义地说,包括经营银行、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社会保险业等各种经济活动。金融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业的现代化才刚刚起步,特别是农村的金融业还很落后,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金融业的现代化,研究信用、货币流通和资本市场在现阶段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运动的规律,对于货币流通和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银行间、地区、部门、行业和企业之间的资金融通和协调发展,对城乡居民生活提供快速、优质、安全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依靠高新科学技术,对金融系统发展信息业和网络化的安全服务,发展数字银行和一卡通服务,实现金融业的经营方式和手段创新,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快速高效发展与进步。

综上所述,要能获得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和迅速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要正确处理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之间的关系;按中国过去的说法,要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按照西方现在流行的说法,即要正确处理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即服务业的关系。对这几种划分和提法,中国经济学界的看法并不完全统一。但我们认为,它们各有所长和特点,是可以相互补充和利用的。虽说分类的角度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就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用的观点而言,这些划分也是可以相互补充和有所发展的。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配制,以及进行结构改革和升级换代,并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现代化,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理论和实践表明中国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如果不认识或者低估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就谈不上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只有在科技进步、创新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国防现代化提供条件和保障。用科技现代化推动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反过来,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又会有利于促进和加快科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此基础上,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就可以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可以加快实现“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协调发展。从而就可以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全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并会加快推进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第三步发展战略”和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历史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