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合同解除的限制性规定

劳动合同解除的限制性规定

时间:2022-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限制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规定相对较严格。但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受到职业病威胁的劳动者而言,他们是社会弱势群体,更加需要法律的保障,因而《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是解除劳动合同的必经程序。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合同的除外。老职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时间长,做出的贡献较大,而再就业能力却较低,该规定是《劳动合同法》保护老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

二、劳动合同解除的限制性规定

《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动者解除合同的限制性规定比较少,主要规定有第22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限制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规定相对较严格。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对于一般的劳动者,如果满足法定条件,用人单位就可以对其进行解除,无须进行离职前健康检查。但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受到职业病威胁的劳动者而言,他们是社会弱势群体,更加需要法律的保障,因而《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是解除劳动合同的必经程序。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职业病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物质引起的疾病。因工负伤,顾名思义是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情形。无论是职业病还是因工负伤,都与用人单位有关工作条件、安全制度或者劳动保护制度不尽完善有关,发生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用人单位作为用工组织者和直接受益者理应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一旦发生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都可能造成劳动者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如果此时允许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将会给劳动者的医疗、生活等带来困难,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根据原劳动部1994年颁布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1994]479号)的规定,医疗期一般为3个月到24个月,以劳动者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为标准计算具体的医疗期。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我国一贯重视对女职工的权益保护。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合同的除外。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老职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时间长,做出的贡献较大,而再就业能力却较低,该规定是《劳动合同法》保护老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微型案例:

吴某,女,26岁,某企业的仓库保管员,由于工作时间在仓库内违规使用大功率的电热汀取暖,导致仓库失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该企业经研究决定解除与吴某的劳动合同,并要求吴某赔偿损失,而吴某此时已怀孕4个月,该企业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