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民(自然人)

公民(自然人)

时间:2022-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民概念强调国籍上的归属,自然人的概念强调此类民事主体的自然属性。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法赋予公民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公民的行为能力是以其权利能力为前提的,只有在法律赋予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内的民事行为,才能为法律承认和保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一、公民(自然人

1.公民(自然人)的概念

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凡是具有我国国籍的自然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自然人是指具有自然的生理机能的人类成员。公民概念强调国籍上的归属,自然人的概念强调此类民事主体的自然属性。公民与自然人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上并不完全相同,但在我国民法中这两个概念是可以相互通用的。

2.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法赋予公民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才享有法律上的人格,才能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才能享有具体的民事权利和承担具体的民事义务。

公民的民事权利具有平等性,即法律赋予所有的人平等地获得权利、参与民事活动的机会。公民的民事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既包括公民享受权利的资格,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资格。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可转让。权利能力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与人身不可分离,当事人自愿的转让、抛弃行为,不发生法律效力。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我国民法不承认胎儿有民事权利能力,但胎儿出生后即为民事主体,对其相关利益应给予特殊保护。

3.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不仅包括公民进行合法的行为从而取得民事权利义务的能力,也包括公民对其违法行为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能力。公民的行为能力是以其权利能力为前提的,只有在法律赋予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内的民事行为,才能为法律承认和保护。

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公民的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可作出不同的分类。(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具有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但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和维护经济秩序对其行为给予一定的限制。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3)无民事行为能力。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其进行民事活动。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单纯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的民事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