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税法的概述

税法的概述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征税人是指代表国家行使税收征管职权的各级税务机关和其他征收机关。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规定纳税期限是为了及时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的入库。法律责任是指对违反国家税法规定的行为人采取的处罚措施。税法中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纳税人和税务人员违反税法规定,都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一节 税法的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和分类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定收入分配关系。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

(二)税收的分类

我国对税种的分类,通常有以下几种主要分类方法:

1.按课税对象不同划分

据此可将全部税种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五种类型。

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契税等。

资源税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

行为税包括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屠宰税、船舶吨税等。

2.按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不同划分

据此可以将全部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中央税,是指收入划归中央并由中央政府征收管理的税种,包括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等。

地方税,是指属于地方财政固定收入的税种,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城市房地产税、印花税、屠宰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

中央地方共享税,是指税收收入支配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享的税种,包括增值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等。

3.按计税依据不同划分

据此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从价税是指作为征税对象的商品、财产或所得是以价值量(或者价格)为计税依据,按一定比率计算征收的税种。

从量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体积等为计税依据来计算征税的税种。

4.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

据此可以把税种划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价内税是把税额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包括在商品价格之内的税种。

价外税是指税收是附加在价格之外的税种。

5.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

据此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类、财产税类等。

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二、税法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一)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

(二)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税法应当具备的必要因素和内容。税法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征税人

征税人是指代表国家行使税收征管职权的各级税务机关和其他征收机关。目前我国的税收征收机关有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和海关。

2.纳税人

纳税人是指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3.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即纳税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征税对象包括物或行为,它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不同的征税对象构成不同的税种。例如,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就是应纳税所得额,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或部分劳务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增值额。

4.税目

税目是指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是征税的具体根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例如,消费税规定了烟、酒、化妆品等11个税目,有的税目还进一步规定了若干子税目。营业税规定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等9个税目。

5.税率

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例或征收额度,它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我国现行税率主要有:

(1)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均按同一个比例征收的税率。我国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采用的是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率,是指对单位征税对象规定固定的税额。它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目前我国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采用定额税率。

(3)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累进税率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按征税对象的全部金额的多少划分为若干等级并按其达到的等级的不同规定不同的税率,征税对象的金额达到哪一个等级,即全部按相应的税率征税。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中已不采用这种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将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按不同的等级规定不同的税率,对每个等级分别计算税额。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采用这种税率。超率累进税率,是指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的税率。

6.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二者都反映着征税客体,其区别是二者解决的问题不同。征税对象解决的问题是对什么征税,计税依据解决的问题是在确定了征税对象之后,以什么为依据计算应纳税额的问题。如消费税的征税对象是税法列举的5个类别的消费品,而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计税依据有两种类型:一是从价计征应纳税额的计税依据,它以计税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计税金额是征税对象的数量乘以计税价格的数额;二是从量计征应纳税额的计税依据,它是以征税对象的重量、体积、数量等为计税依据。

7.纳税环节

商品流转过程包括生产、进出口、批发、零售各个环节。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的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缴纳税款的环节。例如,我国现行的消费税除金银首饰在零售环节征税以外,其他只在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和进口环节征税。而增值税从商品生产环节到商品零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就其增值额部分征税。

8.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规定纳税期限是为了及时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的入库。纳税人发生了纳税义务以后,必须在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内缴纳税款。

9.减免税

减免税是指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制定这种特殊规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鼓励和支持某些行业或项目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照顾某些纳税人的特殊困难。减免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减税和免税。减税是指从应征税额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对按规定应征收的税款全部免除。减税和免税具体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税法直接规定的长期减免税项目,另一种是依法给予的一定期限内的减免税措施,期满之后仍按规定纳税。

(2)起征点。起征点是指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3)免征额。免征额是指对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即对纳税对象中的一部分给予减免,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例如我国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每月收入未超过1600元的免税,超过1600元部分征税。

10.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对违反国家税法规定的行为人采取的处罚措施。税法中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纳税人和税务人员违反税法规定,都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