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

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所创造的精神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但这些国际条约大多是粗线条的,主要意在突破知识产权的地域性限制,明确缔约国之间应相互保护知识产权,并为这种保护规定基本的框架和标准,而没有形成详细的统一实体规则,具体的规则与制度尚依赖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在这些条约所统一了的问题上,缔约国之间消除了法律冲突。

第十一章 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

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所创造的精神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人们一般将知识产权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另一类是著作权,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邻接权。起初,知识产权被认为具有严格的属地性,只在授予国有效,在外国不受保护,而对于在外国(依据外国法)取得的知识产权,内国也不予以保护。同一个发明虽然可以在若干个国家分别申请专利,但每一个专利权都只能在授予国的领域内有效。这类似于国际私法上的“极端属地法”时期,不会出现法律选择问题。

从19世纪末起,随着国际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需要跨国的保护。人们尝试以实体法的国际统一来解决法律冲突问题,订立了一系列国际条约,因而其冲突法方法长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但这些国际条约大多是粗线条的,主要意在突破知识产权的地域性限制,明确缔约国之间应相互保护知识产权,并为这种保护规定基本的框架和标准,而没有形成详细的统一实体规则,具体的规则与制度尚依赖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各国法律规定不一致,因而会频繁发生法律冲突,适用甲国法有效获得的专利,依据乙国法可能是无效的,因而需要冲突法来发挥作用。

因此,在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上,需要将统一实体法与冲突法结合起来,而前者主要表现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商标法条约》、《专利合作条约》、《世界版权公约》、《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罗马公约》、《关于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的载有节目信号的布鲁塞尔公约》、《与贸易(包括冒牌货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一系列的相关国际条约。在这些条约所统一了的问题上,缔约国之间消除了法律冲突。本书没有足够的空间对每个条约进行详细介绍,但从下面对其中几个最重要条约的考察来看,这种统一的程度是十分有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