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

年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6年以《人民日报》为典范的新闻工作的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闻界的一件大事。这次改革历经一年多时间,从中国实际出发,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辟了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其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建设好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继承中国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得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和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

三、1956年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上。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落后于现实生活的矛盾日益明显。1月,党中央召开了讨论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4月,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总结我国经验,分析学习苏联经验中的弊端,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5—6月,刘少奇在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时听取了新华社、中央广播事业局的工作汇报,对新闻工作做了重要谈话,强调要从教条主义、党八股中解脱出来,对于别人的经验,不要盲从迷信,要独立思考。在国际方面,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揭露和批评了斯大林的错误,批判了个人崇拜,这使得人们的思想活跃起来。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进行了重大改革。

人民日报》率先改版,为全国的新闻改革作出了典范。《人民日报》围绕“扩大报道范围,力求适应读者的需要”、“开展自由讨论”、“改进文风”的三个基本要求,对报纸进行改版,其目的是把《人民日报》真正办成党和人民的报纸。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以对开8个版的新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原来扩大了一倍的篇幅,从形式到内容焕然一新。改版后的《人民日报》在半年多中,内容充实,形式活泼,较好地报道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反映了群众的声音,体现了全国欣欣向荣的、生机勃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形势,为如何办好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机关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带动了全国报纸通讯社,电台等新闻事业的改革。

1956年以《人民日报》为典范的新闻工作的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闻界的一件大事。这次改革历经一年多时间,从中国实际出发,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辟了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首先,广电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与解放。这次改革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破除了盲从迷信,认识到对于苏联经验要结合本国实际有分析地加以借鉴,不可盲目照搬;对于国内外资产阶级的办报经验,不能全盘否定,也可批判地接受其中有益的部分。其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建设好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继承中国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得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和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再次,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并带来了报纸发行量、特别是自费订阅部分的大幅度增加。

这次改革也有偏颇之处,比如在反对教条主义思想时,有人又走向了全盘否定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历史必然性和受益方面的极端。又如,在对待旧中国资产阶级报纸的传统问题上,有人主张不加分析批判地学习继承。尽管如此,这次改革的思想和成果在我国新闻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它的影响是重大深远和不可磨灭的。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开始后,1956年兴起的新闻工作改革,因反右扩大化等诸多原因中途夭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