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翻译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但是,翻译界对此还没有完全一致的定论。纵观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不难发现翻译标准的核心就是译文要“忠实”。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中提出“忠实、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除此之外,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等值翻译标准和等效翻译标准。总之,国内外翻译的标准提法很多,可谓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翻译是项艰巨的工程,译者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按部就班地来完成这一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什么是翻译?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

英国译论家卡特福特给翻译下的定义是:“将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替换为与之对等的另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Catford,1965)翻译实质上就是一个语际转换的过程。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作者的方式用另一种语言将原文的意思表现出来”。(Newmark,2001)也就是说,翻译不仅要做到语意相同,而且风格也要相同。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翻译就是在译语中用最为贴切自然的对等语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风格上再现原语的信息。”(Nida &Taber,1974)准确地说,翻译要译的是信息;但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原文和译文只能做到相对的对等;译文要自然,不但在语义上,而且在风格上也要再现原文的风貌。

我国的孙致礼教授给翻译下的定义是:“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孙致礼,2003:6)翻译是一项文化传播活动,便于不同文化、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因此,它是一门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活动,必须要在文化、社会和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

总而言之,翻译既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有限制性的艺术创作。翻译还是一门技能,可以通过讲习或实践学习而获得。在翻译过程中,既要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同时还有语言背后承载的文化。所以,要做好翻译,译者必须要精通两门语言,熟悉两种文化,掌握合理的翻译策略和先进的IT技术,具备广博的杂学知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人文修养。

由此可知,翻译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英国文艺批评家理查兹(I.A.Richard)说,翻译“很可能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止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鲁迅就曾感叹做翻译时,“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

从教学角度来分类,翻译可分为外语译成本族语、本族语译成外语;从涉及的语言而论,翻译可分为语内翻译(如把古代语译成现代语)和语际翻译(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按工作方式,可分成笔译、口译(口译可分为同声传译和连续翻译)和机器翻译;按处理方式而言,翻译可分为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等;按题材,可分为专业性翻译(科技文献、学术著作等)、一般性翻译(公文、外贸函电、新闻报导、旅游宣传等)和文学性翻译。本教程将根据题材分类,对不同题材的文本翻译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翻译标准是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也是翻译工作者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但是,翻译界对此还没有完全一致的定论。纵观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不难发现翻译标准的核心就是译文要“忠实”。

在我国,早在公元4世纪,东晋名僧道安主持译场,将梵文佛经译成中文。道安不识梵文,担心译文失真,所以推崇严格的逐字对译,表明他非常重视翻译的忠实性。

到了唐朝,大翻译家、名僧玄奘,根据自己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也就是既要忠实、真切地反映原文的本意,又要通顺易懂。强调了译文的忠实性与可读性同等重要。

1898年,清末著名翻译家、思想启蒙家严复在其《天演论·译例言》中首次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即忠实于原著,译笔流畅,文字典雅。

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中提出“忠实、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在他看来,译者不但必须把原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传译出来,而且还“必须兼顾着两个方面,一当然是其易解,二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1951年,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指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实际上,傅雷提出的“神似”论就是要求译文必须在深层意义上和语体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1964年,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化境”说。他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精变成另一国文字,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是达到了“化”境。

以上是中国译界学者提出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翻译标准。后来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与严复的三字原则稍有不同的翻译原则如“信、达、切”(刘重德)、“信、达、美”(林语堂)、“信、达、贴”(思果)等等。

在国外,早在1792年,英国著名学者泰特勒在他的著作《论翻译的原则》中,提出了翻译的三项基本原则:(1)译作应保全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除此之外,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等值翻译标准和等效翻译标准。等值翻译标准不但要求译文与原文思想内容等值,而且要求语言形式上也要等值。等效翻译标准所追求的目标是,译文读者能和原文读者同样顺利地获得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信息,包括原文精神、具体事实、意境、风格等。这类翻译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有:前苏联巴尔胡达罗夫的“意义不变”标准、美国奈达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和英国卡特福德的“篇章等值”等。到了八十年代,英国的彼得·纽马克理论联系实际,对翻译中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型的等值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德国的莱斯、威密尔和诺德提出功能翻译理论,为翻译标准带来一股清新之风。90年代初,诺德提出“功能+忠实”标准,对翻译实践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总之,国内外翻译的标准提法很多,可谓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但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性原则,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经常会无所适从。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现时通用的一般标准“忠实、通顺”四个字为好,即译文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而且读起来通顺易懂,符合译入语规范。

翻译是项艰巨的工程,译者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按部就班地来完成这一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奈达把这一过程分为分析、传译、重组和检验四个程序,其中分析最为关键;斯坦纳(George Steiner)把它划为相信、进攻、吸收、补偿或恢复四个阶段。而我国一些学者习惯把它划分为理解、表达和校定三个阶段,这一分法比较合理,更适合于指导我国学生学习翻译。具体的操作过程请见下列图表。

翻译过程示意图

一、理解阶段

正确的理解是充分翻译的前提。如果理解不深不透,甚至理解错误,译文就会出现偏差。要想全面地理解一个文本,译者至少要通读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说,如果时间允许,初学者应对原文读上三遍:第一遍是粗读全文,掌握大意,对不认识的单词、疑难结构、知识点作上记号;第二遍开始细细研读,逐词、逐句地剖析,借助工具书等解决疑难问题;第三遍再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理顺前后的逻辑关系,做到既见树也见林。

理解的过程,就是对源语进行语言分析(如词汇意义、语法结构等)、语境分析(上下文含义、篇章语体特征)和逻辑分析,并力求透彻领会文本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时,具备一定的常识,对理解原文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1)After many years of interviewing and hiring salesmen,I have 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an with the glib tongue doesn’t necessarily become the top producer....Too often,the sales manager who hires salesmen simply because of their extroverted and flamboyant personalities will have a high turnover.

经过多年面试和聘用销售人员之后,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油嘴滑舌的人未必会成为一流的工作者……通常,销售经理如果聘用性格外向且张扬的销售人员,就会有很高的人员调整率。

在译这句话时,有人将a high turnover译成“很高的营业额”。显然,译者没有从上下文去理解“turnover”的真正含义。“turnover”是个多义词,既有“营业额”、“货物周转率”的意思,也有“人事变动率”的意思。而在此句中,源语作者显然指的是“人员调整率”,意思是如果用了性格外向且张扬的销售人员,那么销售业绩肯定反而不好,就需要调整人员了。所以,如果译者认真分析一下其中的逻辑关系和词在语境中的含意的话,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2)I do not ascribe it to perversity on my part,but rather to the inconsequence of childhood,which is deficient in moral sense,that I could never quite reconcile myself to the lesson.

我一直难以接受其中的寓意。这不是因为我自己过于执拗,而是因为儿时不合逻辑的思维,那时尚未形成健全的道德观。

在翻译这样的长句时,除了首先分析每一个词的意义外,还要分析其语法结构。往往有人会把“that I could never quite reconcile myself to the lesson”理解为so that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于是整个句子被译为:“我不把它归因于自己的执拗,而是归因于童年时尚未形成的健全的道德观,所以我不能接受这个寓意。”其实,只要认真分析一下这个句子的结构,就发现it是个先行词,指代“that I could never quite reconcile myself to the lesson”。这个从句并不是结果状语从句,而是一个后置的宾语从句。所以对原文错误的理解会导致错误的译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结构分析在翻译中是何等的重要。

3)He had saved a tidy sum,but not enough to live on without doing something,and life seemed to cost more every year.He had never thought to be troubled with such questions.The vergers of St.Peter’s,like the popes of Rome,were there for life.

他已省下一笔相当可观的钱,但不做其他事情而靠它生活是不够的,而且生活费似乎年年渐涨。以前,他从未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圣彼得教堂的司事犹如罗马的大主教是终身制的。

有人在翻译此句时,把“The vergers of St.Peter’s,like the popes of Rome,were there for life”译成“圣彼得教堂的司事和罗马的教皇,都是为了活命呆在那里”。问题出在哪里呢?因为英语词语“for life”有两种意思:1.终生;2.为了保命。从语义上讲,选择任何一种都可以;但是,从常识上讲,罗马的教皇都是终身制的。原文作者要说明的意思是:圣彼得教堂的司事可以一直干下去,直到逝世为止,就像罗马的教皇一样都是终身制的,所以他以前从未想过这些问题。如果缺乏这一基本常识和一定的上下文逻辑推理,译者在选择词义时就会出现偏差。可见,博览群书,多具备一些必要的常识,对做好翻译工作很有帮助。

如果说英译汉时,理解很重要,那么,在汉译英中,理解就显得更加必不可少。因为汉语博大精深,经常“话里有话”,所以要把它译成地道的英语,译者必须要进行精确的理解。例如:

4)他看见我那辆漂亮的新车就非常眼红。

When he saw my splendid new car,he was absolutely green with envy.

要译好这个句子,首先要对“眼红”这个词组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汉语里,“眼红”从字面上讲,是指“眼睛发红”的意思。或许是由于工作、学习过度而使眼睛bloodshot(充血的);或许是由于眼睛感染而患上ophthalmia(眼炎),但在这个句子里,显然是“妒忌,嫉妒”的意思。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考虑情境,然后再作出确切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译文“忠实”于原文。

5)我讨厌这个寻花问柳的家伙。

I feel disgusted at this womanizing man.

在汉语里,“寻花问柳”的意思是男子与多个女子发生性关系的一种行为。有的人在翻译时,把“寻花问柳”译成了“look for flowers and inquire about willows”,这种逐字翻译法实际上是死译或胡译,表明译者缺乏汉语修养。因此,在理解过程中,还要深刻理解原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否则,译文就根本达不到促进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的目的。

二、表达阶段

表达是翻译工作的重心,译者要把自己从原文中所理解的内容,用译入语重新表达出来,使译文如“水中之盐,不可见而可味”。表达是理解的结果,但是理解得正确并不表明表达就会正确,理解和表达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透彻的理解有利于表达,而恰当的表达反过来又会加深理解。

在表达过程中,除了正确理解原文的这一前提外,还要依赖于对译入语的修养程度和对两种文化的把握。同时,运用一定的转换、重组技巧和翻译方法必不可少。在表达阶段,译者要以译入语的读者为中心,时时刻刻为他们考虑,运用他们习惯而地道的表达方式来转述原文作者的意思。译文应该做到修辞正确、逻辑合理、语言简洁、文理通顺。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英译汉时,行文要顺畅达意,符合汉语的语法,避免“的的不休”(喜欢连用两个以上的“的”)、“当当不绝”(一见when,就译成“当……时候”)和“它它不已”(喜欢用几个“它”连作主语)。余光中先生提出忠告:“既不许西风压倒东风,变成洋腔洋调的中文;也不许东风压倒西风,变成油腔滑调的中文。”

(2)汉译英时,行文要地道流畅,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避免死译、硬译、胡译。译出来的英语不能让人“看来碍眼、听来逆耳、说来拗口(金圣华)”。尽量减少“中文式的英语”或“洋泾浜英语”,如crowded traffic(交通拥挤);study knowledge(学习知识);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给你一点颜色看看);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

杨晓荣教授(2002:17)曾提出,构成汉译英能力的至少有这么几个要素:①翻译技巧;②对翻译标准、翻译原则的把握;③语言运用能力;④知识量(百科知识和语言知识);⑤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因此,在表达的过程中,不能想当然,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发挥,特别注意英文的表达特点:喜用名词或名词化词组作主语;喜用被动语态;多用后饰(如定语从句等);多用连词和介词;多用非谓语动词形式(如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独立主格结构等)。

(3)不论英译汉还是汉译英,涉及文化因素的翻译时,一定要根据翻译的目的和接受者的意向,采取“归化”或者“异化”策略。以“It is as significant as a game of cricket”为例,赞成归化的人认为该句不能译为“这件事如同板球赛一样重要”,而只能借用中文读者熟悉的形象,译为“这件事如同吃饭一样重要”,或干脆译为“这件事很重要”。其实,三种译法都正确,关键是看要达到什么翻译目的,接受者是谁。如果接受者文化程度不高,并不知道“板球赛”是什么,那就归化成“很重要”就可以了。如果接受者是位大学生,完全把它译成“如同板球赛一样重要”。在英国,板球是人们最热衷的运动,板球赛是男女老少都关注的事,所以这种异化既忠实了该句的原意,又能巧妙地把英国文化介绍到中国来,让广大读者了解英国文化背景。这样处理,显然弥补了归化翻译的不足。

又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接受者是个基督徒或者了解基督教,那么就译成“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这种异化译法引进“God”这个概念;但如果接受者信仰佛教,“天”就不能译成God,要归化成“Heaven”,译成“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

“我们在翻译外国作品时,有几种汉语成语是不宜使用的:一是反映中华民族特殊习俗的,如‘拂袖而去’、‘腰缠万贯’、‘罄竹难书’等;二是带有汉字特征的,如‘目不识丁’、‘八字没一撇’等;三是含有中国地名的,如‘稳若泰山’、‘黔驴技穷’、‘夜郎自大’、‘洛阳纸贵’等;四是含有中国人名的,如‘名落孙山’、‘江郎才尽’、‘事后诸葛亮’等。”(孙致礼,2002:43)

(4)要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特别是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还要处理好克己意识和创造冲动之间的关系。

例如:

1)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原译:迟到总比丧命好。(毛荣贵,《外国语》1992(1))

根据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原译基本表达了意思,同时保留了原来比较级的形式;但是,总觉得没有压原文的韵脚,所以马红军改译为“晚了总比完了好”(2000年版《翻译批评散论》),做到了形神兼备。

2)Illness brought her a strange restlessness and made her all the more eager to cling to life and squeeze from it the last drop of happiness.It made her envy health,but it also made her sentimental over a leaf that the wind had blown into her room.

原译:疾病带给她一种奇怪的烦乱不宁,使她更加迫切地抓住人生,从中挤出最后一滴幸福。疾病还使她羡慕健康,可是,也同样使她看见一片被风吹进房间的树叶而感伤。

原译虽然也译出了意义,但是没有诗意的语言,缺少美感,所以应该进行有意识地再创造,但又不能过头,有个分寸。毛荣贵先生把它改译成:“这种病使她特别敏感不安,她越发急切于抓住人生不放,似乎是要把人生的甜蜜幸福挤到最后的一滴而后已。这病使她多么羡慕人家的健康,也使她多愁善感,见一叶飘零,随风入室,便愁绪满怀,无以自解。”

三、校定阶段

校定是初步译好原文之后,进行全面查实工作的一个后期阶段。译者通读草稿时,要专心致志地对内容的忠实性、文体的切合性、译语的可读性进行甄别、查证、修改、点定。而且,对理解阶段和表达阶段尚无定论的问题,这时需要查得“水落石出”,不容懈怠。只有精益求精的译者,才会对翻译工作精耕细作,才会对译文精雕细刻。纽马克认为,译者应该根据文本的难易程度,花费翻译所用时间的50%—70%,来审校自己的译文(Newmark,2001:37)。可见,审校这一工序必不可少。

根据多数人的经验,译稿的通校核定可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磨对原作,逐句查对有无错译、漏译之处。第二步脱离原作,逐段查核有无生硬拗口、不符不顺之处。尤其是对人名、地名、日期、数字等具体信息,更要多次核对查证,不可草率从事。如果时间许可的话,再把译文大声朗读出来,看看是不是琅琅上口。

理解、表达与校定,是相互渗透、往返反复的有机统一的动态流程。译者在理解原文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思考最佳表达手法;在表达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琢磨原语的内容;在校定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要把原文和译文进行对照与比较,仔细掂量。

“诗无达诂”,译无定论。翻译活动永无止境,正如但汉源先生所说,“翻译工作经营惨淡,翻译过程步履维艰,针对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顽强抗译性,译者要用劲调动自己的所有能力——洞察力、分析力、理解力、鉴赏力、表现力、想像力、感染力、创造力、笔耕力、记忆力、耐劳力、决断力、应变力等,绞尽脑汁,笃行不倦,积极主动地争取原作语境在译语中的完满再现(但汉源,1999:11)。”

练 习

一、将下列句子或段落译成汉语:

1.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Nida)

2.Translation can be defined as follows: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Catford)

3.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Tytler)

4.Translation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to let in the light;that breaketh the shell,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that putteth aside the curtain,that we may look into the most holy place;that removeth the cover of the well,that we may come by the water.(translators of the King James Version of The Bible)

5.I like to think of the original work as an ice cube.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 cube is melted.While in its liquid state,every molecule changes place;none remains in its original relationship to the others.Then begins the process of forming the work in a second language.Molecules escape,new molecules are poured in to fill the spaces,but the lines of molding and mending are virtually invisible.The work exists in the second language as a new ice cube—different,but to all appearances the same.(Margaret Sayers Peden)

二、将下列句子译成英语:

1.译诗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诗遭殃,读者也跟着受罪!

2.三年前,他因盗窃而被判三年劳改。在劳改农场,因表现突出被提前一年释放。

3.他不满足于例行检查和发现铁轨表面上的裂缝,而是力图找出隐患,以此把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4.在写文章时经常需要随时查阅文献资料,如果遇上节日放假,图书馆就关门,我就只好干着急,眼看时间白白流失,所以我讨厌过节。

5.“鲜”,在现代都市几乎已经成为时尚。水果店里有鲜果,连锁店里有保鲜菜,副食品店里有保鲜奶、保鲜肉,大饭店里有鲜鱼鲜虾鲜海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