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诸葛亮前出师表

诸葛亮前出师表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

诸葛亮前出师表

《三国志》

【题解】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先帝,汉昭烈帝刘备也。即位才三年而没。○万难心事,已倾泻此二语。今天下三分,蜀、吴,魏。益州疲敝,益州,蜀也。蜀小兵弱,敌大国,故云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先提明事势。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次叙群情,起下用人。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菲,轻也。言必上法尧、舜,高自期许,不当妄自轻薄,引喻浅近,以失大义。○连说宜与不宜,发起一篇告诚之意。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比,不宜异同。宫中,禁中也。府中,大将军幕府也。陟,升也。臧否,善恶也。若有作奸犯科作奸伪,犯科条。○否。及为忠善者,臧。宜付有司论其刑赏,陟罚。以昭陛下平明之治,平明,无异同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内、外,谓宫、府。○宫中亲近,府中疏远,出师进表,著意全在此一段。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衣、董允等,郭攸之、费祎俱为侍中。董允为黄门侍郎。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悲补阙漏,有所广益。此段言宫中之事宜开张圣听。将军向宠,向宠为中部督,典宿卫兵,迁中领军。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此段言府中之事宜开张圣听。○时宵人伺伏,必有乘孔明远出而蛊惑其君者,故亟亟荐引贤才,布列庶位以防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六句承上,作一关锁。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论兴隆、倾颓之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东汉桓帝、灵帝用阉竖败亡。○后主宠任黄皓,复蹈覆辙,尤可叹恨。侍中、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三人皆孔明所进,恐出师后未必用,故又另嘱,缴应“亲贤臣”六句。下乃自叙出处本末。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郡名。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孔明学问过人处在此。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猥,曲也。南阳邓县西南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观其出处不苟,真伊、傅一流人。后值倾覆,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败备于当阳长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刘备以建安十三年败,遣亮使吴,求救于孙权。亮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则备始与亮相遇,在军败前一年也。先帝知臣谨慎,孔明一生,尽此“谨慎”二字。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嘱以后事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建大业。”又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伏后“遗诏”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卢。深入不毛。建兴元年,南中诸部,并皆叛乱。三年春,亮率众征之,其秋悉平。泸,水名,出牂牁郡,中有瘴气,三、四月渡必死。不毛,谓不生草木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中原,魏也。向之不即伐魏者,以南方未定,有内顾之忧耳。今毕南征,当兴北伐。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奸凶,谓曹丕也。旧都,谓雍,洛二州,两汉所都也。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心事光明宏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收到攸之、祎、允处,极有关应。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咎,以彰其慢。二层,引起下一层。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责重后主。应前“开张圣听”数语。臣不胜升。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臣亮说:“先帝开创事业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已分成三国,我们益州地方困苦穷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紧急时刻。然而侍从警卫的臣子在内从不懈怠,忠诚坚贞的将士在外舍生忘死,这都是追思先帝的深恩厚遇,想对陛下报答这种恩情。陛下实在应当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来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志士的气节,不应当随便自轻自贱,言谈之中称引、比喻失去大义,以致堵塞忠臣进谏的道路。

“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提升和处罚、表扬和批评不应该有所差异。如果有为非作歹、触犯法令和尽忠言、做好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官吏评定赏罚,来显示陛下公平明察的治理,不应当有偏袒私心,使宫廷和相府法制有所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意志忠贞纯正的人,所以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廷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先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施行,一定能够补救欠缺遗漏的地方,获得很大的好处。将军向宠,品性善良,做事公正,通晓军事,在过去试用过,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推举他当中部督。我认为军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征求他的意见,一定能使军队和睦,能力大小不同的将士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灭亡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这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叹息痛心。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旺,就指日可待了。

“臣本是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只想在乱世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间谋求显达。先帝不因为我低微鄙陋,不惜降低身分,三次屈尊到草庐中来看我,拿当时的国家大事征询我的意见,因此我非常感激,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遭到失败。我就在军事失利的时候接受委托,在危难的时刻接受使命,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在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愁叹息,深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事没有成效,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里渡过了泸水,深入到不毛之地去平叛。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和率领全军,向北去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自己低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回到旧都去。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考虑国家政事的利害兴革,尽力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以告先帝在天之英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建议,就责备攸之、祎、允等人的过错,公布他们的过错。陛下也应当自己思念时局的艰难,去征询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并采纳人们的言论,深切地记住先帝的遗诏。那样我就是受到陛下的深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只能对着表章流泪,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末评】

后主建兴五年,诸葛孔明率军北驻汉中,以图中原,临发上此疏。大意只重亲贤远佞,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故始以“开张圣听”起,末以“咨诹”、“察纳”收。篇中十三引先帝,勤勤恳恳,皆根极至诚之言,自是至文。

【汇评】

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综练名实之意,自见于言语。至《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与《伊训》、《说命》相表里,非秦、汉以来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也。

真德秀《文章正宗》:三国非无文章,独取武侯一表者,以其发于至忠也。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此文,自来读者皆叹其矢死伐魏,以为精忠,殊不知此便是了没交涉也。看先生自云:“临表涕泣。”夫伐魏即伐魏耳,何用涕泣为哉?正惟此日国事实当危急存亡之际,而此日嗣主方在醉生梦死之中。“知子莫如父”,惟不才之目,固已险矣;岂“知臣莫如君”,而自取之语,乃遂敢真蹈也。于是而身提重师,万万不可不去;心牵钝物,又万万不能少宽。因而切切开导,勤勤叮咛,一回如严父,一回如慈妪。盖先生此日此表之涕泣,固自有甚难甚难于嗣主者,而非为汉贼之不两立也。后日杜工部有诗云:“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正是此一副眼泪矣。哀哉,哀哉!

林云铭《古文析义》:表为出师而作,而“出师”语,却只在末段点过,前后倦倦惟以君德为词。……篇中段段提出先帝大旨,以兴复汉室必当追,先帝之遗德,欲追先帝遗德,止在用贤纳谏,刑赏无私一着。贤臣用,则小人自远矣。

浦起龙《古文眉诠》:伊尹频称先王,武乡频引先帝,具圣贤气象,兼骨肉恩情,似老家人出外,丁宁幼主人。言言声泪兼并,而一时外攘内顾,双管并下。于事则主行师,于情则主居守,平侧自见也。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出屯汉中,以图中原,此番大事,固所难已。而后帝资禀昏懦,比昵嬖幸,关系不小,又难远离。计惟荐人自代,上匡主德,下昭平明。一片忠心,千古如见。其文笔之古茂,亦且突过西京。昔人谓诸葛君真名士也,自是定评。

过珙《详订古文评注全集》:恳恳恻恻,是君臣语,亦是父子语。看其叙宠遇,则曰“三顾臣”,曰“谘臣”,曰“寄臣以大事”;叙报效,则曰:“许先帝”,曰“受任”,曰“恐付托不效”。当年心事,自有耿耿不可磨灭处。

唐介轩《古文翼》:亲贤远佞,是通篇主意。说到叹息痛恨处,千古而下,为之扼腕。前后“先帝”凡十三见,忠爱勤恳,此心可贯金石,循环讽咏,不忍释手。

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古人绝大事业,恒以精心敬慎出之。以区区蜀汉一隅,而欲出师关中,北伐曹魏,其志愿之宏大,事势之艰危,亦古今所罕见。而此文不言其艰巨,但言志气宜恢宏,刑赏宜平允,君宜以亲贤纳言为务,臣宜以讨贼进谏为职而已,故知不朽之文必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也。

img102

◆诸葛亮像◆

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