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记·晋世家》:七年,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以其无礼于晋,文公出亡过郑,郑不礼之。伏下烛之武夜缒见秦君。佚之狐已有定算。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汜南。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国君,军队一定会退走。”烛之武答应了他。秦得郑而晋收之,势必至者。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左传》

【题解】

史记·晋世家》:七年,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晋侯、文公。秦伯穆公。围郑,晋文主兵,秦穆会之。以其无礼于晋,文公出亡过郑,郑不礼之。且贰于楚也。郑伯虽受曹盟,犹有二心于楚。○二句,言致伐之由。晋军函陵,秦军氾凡南。函陵、氾南,皆郑地。○二句,写秦、晋分军次舍。可以乘间私说。伏下烛之武夜缒见秦君。

佚之狐郑大夫。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郑大夫。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已有定算。公从之。遣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隐示不早见用意。虽近怨,然辞亦婉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公先自责。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转语急切,自然感动。许之。乃许出见秦君。

夜缒坠而出。缒,悬索也。至夜乃悬城而下,恐晋觉也。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提过郑事一边,妙绝。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反跌一句。下乃历言亡郑之无益而有害,极为透快。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秦在西,郑在东,晋居其间。设若得郑,而秦欲越晋国,以为边鄙,相隔甚远,君亦当知其难也。○亡郑无益。焉烟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陪,益也。邻,谓晋也。言秦得郑,必为晋所有,是益邻矣。邻之地厚,则秦之地相形而薄也。○亡郑又有害。若舍捨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同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在秦东,故曰东道。行李,使人也。言秦能舍郑以为东道主人,秦之使者,往来过此,或资粮乏困,郑能供给之,于秦又何所害焉。○舍郑有益无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晋君,谓惠公。赐,犹德也。焦、瑕,晋河外二邑。言穆公曾纳惠公,亦云有德矣。惠公许秦以河外焦、瑕二邑,乃朝济河,而夕即设版筑,以守二城。其背秦之速,君之所知也。○此借旧事以见晋惯背秦德,与之共事,断无有益。绝好一证。夫晋,何厌平声之有?宕笔妙。进一层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封,疆也。肆,大也。阙,削也。言既灭郑,以辟其东方之封疆,势必又欲大其西方之封疆,若不削小秦地,将何所取之以肆其西封也?○此言晋不独得郑,后必将欲得秦,为害甚大。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上言“亡郑以陪邻”,此直言“阙秦以利晋”,何等透快。

秦伯说悦,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恕之,三子皆秦大夫。戍,屯兵以守也。乃还。秦师退矣。

子犯晋文公舅。请击之。请击秦师。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无也。夫人,指秦伯。文公亦秦所纳,故言微秦伯之力,何缘得为晋君?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赖秦力得国,而反害秦,是不仁也。失其所与,不知智;○误与同事,是不知也。以乱易整,不武。二国整师而来,而乃自相攻击,易之以乱,是不武也。吾其还也。”亦去之。晋师亦退矣。

晋侯、秦伯出兵包围郑国,因为它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晋国怀有二心,而同楚国亲近。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汜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国君,军队一定会退走。”郑伯听从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说:“下臣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不能早重用您,现在情况危急才来求您,这是寡人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您也有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他。

夜里,烛之武从城墙上用绳子吊下去,出了城,晋见秦伯,说:“秦、晋两国军队包围了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灭了郑国而对您有益,那就麻烦您这样做吧。越过晋国,把遥远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是知道它的难处的。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力量雄厚了,就是您秦国力量的削弱。如果赦免郑国让它做为您东方路上待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经过郑国,供应他们所缺少的一切,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给晋君施过恩惠,晋君也曾答应给您焦、瑕两个地方,可是晋君早上渡河回国,晚上就设版筑城防御您了,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哪里会满足呢?晋国已经要把郑国作为它东边的疆界,势必又要肆意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它如果不损害秦国,将到哪里去取得土地?损害秦国来有益于晋国,请您考虑一下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就和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扬孙在郑国戍守,就回去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国军队,晋侯说:“不行。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不能到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这个人的力量得到好处,而又反过来损害这个人,这是不仁道的;攻击秦军,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聪明的;用相互冲突去改变原来的步调一致,这是不威武的。我还是回去吧。”也就撤军离开了郑国。

【末评】

郑近于晋,而远于秦。秦得郑而晋收之,势必至者。越国鄙远,亡郑陪邻,阙秦利晋,俱为至理。古今破同事之国,多用此说。篇中前段写亡郑乃以陪晋,后段写亡郑即以亡秦,中间引晋背秦一证,思之毛骨俱竦。宜乎秦伯之不但去郑,而且戍郑也。

【汇评】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分明一段写舍郑之无害,一段写陪晋之有害,而其文皆作连锁不断之句,一似读之急不得断者。○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读愈晓畅。

林云铭《古文析义》:晋文修怨于郑,与秦何涉?会兵围之,自是过举。但既同围郑矣,乃听烛之武之言,中变而与郑盟,且舍成焉,晋岂有不憾者?后此,晋柩牛吼,西师暴骨于二陵,结衅不休,皆自此始。此尤失策之大者也。但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转斗无前,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计较利害处,实开战国游说门户,佚之狐当受荐贤上赏矣。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秦晋同围郑,郑独遣武说秦者,以师出自晋,秦特助之耳。去其羽翼,兵势自孤,故秦军退而晋军自退也。此篇起首一段叙出围郑之故并两军驻扎之地,便见郑原未尝得罪于秦,而乘间可以进说意,是为下文伏案也。“佚之狐”段叙遣武事,却用一辞作波,是行文纡徐有致处。武“见秦伯”之段,前一段就秦与郑说,后一段就秦与晋说,皆从利害上立言。反反复复,似深为秦筹者,委婉人情,令人自为心折,极是辞令妙品。后段末以“乃还”二字结“秦军汜南”句。“子犯”一段,又另将晋作一波,以“亦去之”三字结“晋军函陵”句,章法尤为精密。说秦伯语虽分两段,其实一气相生,先以“有益”反起“君之薄”,次以“无所害”反应“君之薄”,再次以“阕秦”反应“无所害”。

过珙《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得势全在“秦、晋围郑,郑既知亡”二语,先令人气平了一半。以后纡徐曲折,言言刺入秦伯心窝里去。词令之妙,一至于此。其悦而且戍也,固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