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语的语法

德语的语法

时间:2022-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语名词的变格比较复杂,也是其主要难点之一。鉴于德语名词本身所带的格词尾有限,所以德语的格词尾主要由其他的静词体现,如冠词、形容词。这点证明德语的语法变化正在走向简单化的趋势,与俄语等高度屈折的语言形成对比。与英语等语言不同,德语中大部分形容词不需变化即可直接作“副词”使用,修饰动词。

6. 德语的语法

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德语在语法学上属于所谓的“屈折语”,即德语主要靠词形变化,而不是像分析语一样靠语序、虚词来表达清楚一个句子的含义,如汉语。德语构词法可以构建出相当长的单词,其间不像法语或英语一样需要连字符(-)来连接。德语名词(及部分代词)首字母均为大写,同一个单词首字母是否大写往往是名词与动词、形容词的重要区分,甚至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比如 sie 和 Sie)。德语名词不仅有单复数,还有三个性别,即阳性(冠词der)、阴性(定冠词die)和中性(定冠词das)。名词的复数可以通过:变更词尾、变更一个元音(元音变音)或者以上两者同时出现的方式来表示。例如:Baum(树,单数) - Bäume(树,复数),a变为ä,并加上词尾e。一个具体的名词是什么性,总体来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部分单词的性别归属可以找出根据,但是大部分只能靠强制记忆或是其他规律。举例而言,der Mann(男人)为阳性,die Frau(女人)为阴性,尚符合逻辑,但是 das Mädchen(小女孩)为中性,die Sonne(太阳)为阴性,就无法从英语或者汉语的意义上解释其性属的原因。但是根据其他规律,可以确定一部分名词的性(有特例,最后还是要查字典确定),比如:大部分以“-e”结尾的词为阴性,die Sonne就是一例,还有 die Liebe (爱情)、die Energie(能量);但是也有例外,如:der Name(名字)、der Käse(奶酪),而且der Name还是阳性弱变化名词;以“-schaft”为名词后缀的都为阴性,比如:die Mannschaft(队伍)、die Wirtschaft(经济)。德语的定冠词 der/die/das 用于名词单数,复数形式统一为 die,用于指代确定的这个、这些;德语的不定冠词 ein用于阳性和中性单数名词第一格之前,eine用于阴性单数名词第一格之前,没有复数的不定冠词形式。名词、代词以及形容词词尾有四个格的变化,分别是作主语和表语的第一格(Nom.),可表所属关系或受部分介词、动词支配的第二格(Gen.),可作一些介词和动词(间接)宾语的第三格(Dat.)和(直接)宾语的第四格(Akk.)。[1]德语名词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其性、数、格进行变化,而修饰、限定名词的形容词、冠词等也需要随之变化,称为变格。德语名词的变格比较复杂,也是其主要难点之一。

从表中可以看到,只有阳性名词可以明确地区分各种情况下的冠词变化,其他两种性需要其他成分(如形容词)或在句子中分析才能明确。德语的冠词及形容词需要随同其修饰的名词之性数格变化。德语的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关系主要由格变化体现。鉴于德语名词本身所带的格词尾有限(仅存于阳性和中性名词单数的第二、第三格,个别少量弱变化名词除外),所以德语的格词尾主要由其他的静词体现,如冠词、形容词。这点证明德语的语法变化正在走向简单化的趋势,与俄语等高度屈折的语言形成对比。

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一般置于名词之前,该名词若有冠词则列于冠词后。与英语等语言不同,德语中大部分形容词不需变化即可直接作“副词”使用,修饰动词。如:

Er ist schnell. 他很快。

Er läuft schnell. 他跑得快。

作为定语的形容词在德语中需要变格,而作为表语的形容词与副词形式一样,不需要改变。需要变格的情况又可细分为无冠词还是跟在定冠词、不定冠词之后三种情况。例如:

形容词变格列表如下:

① 不定冠词(ein, eine, ein)(一个)、不定代词(kein, keine, kein)(没有),物主代词(mein, dein, sein ...)后的形容词词尾变化:

② 定冠词(der, die, das)或指示代词(dieser, jener, solcher, jeder, mancher, alle/er/es)后:

③ 形容词前无冠词或位于无词尾变化的代词(deren, dessen)之后的词尾变化:

此外,德语形容词可分为三级:一般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德语的动词变形分成数类,分别为强变化、弱变化、强弱混合变化以及不规则变化等,情况比较复杂。德语的强变化动词和不规则变化动词的基本词总共有约200个,由这些动词添加前缀构成的派生动词自然也是强变化或不规则变化的。以下是三个动词对部分人称的现在直陈式变位。

在德语的句子中,动词所在的位置也属于比较特殊的,有动词第二位和动词第一位之说。就简单句而言,在命令式和一般疑问句中,动词放在第一位;在陈述句和特殊疑问句中,动词位于第二位。这里的“位”是针对“语法功能词或短语”而言的,而非单个单词。此外,若一句话里有助动词,那么这个助动词放在第二位或者第一位,真正的动词要放在句尾,这就是德语教学中常提到的“框架结构”,即放在第二位或第一位的助动词与放在句末的真正表意的实意动词组成一个类似框子一样的结构。下面的一句话里动词被加粗:

在主从复合句结构中,从句的动词一律被放在句子的最后(以als为连词的非现实比较句除外):

Er sagte, dass die Leiche vom Liao-Kaiser gesalzt wurde. 他说辽国皇帝的遗体被用盐腌渍了起来。

Weil seine Mutter ihn sehen wollte. 因为他的母亲想见他。

Das Mädchen, das wenige Freunde hat, ist süß. 那个朋友很少的女孩子长得很可爱。

介词是学德语的难关之一。德语中有的介词要求其后的名词用第二格,有的要求第三格,有的要求第四格,有的根据语句中的不同情况,有时要求三格,有时要求四格。德语介词通常为前置词,置于其所支配之名词前。一般来说,可以要求第三和第四格的介词,在表示某个静止状态时要求三格,表示向某个状态发展时要求四格,这就是德语教学中常提到的“静三动四”。以下是一个介词(auf)的例子:

要求三格:(liegen)auf dem Tisch 在桌子上

要求四格:(legen)auf den Tisch 往桌子上(去或者放)

然而,有些介词固定搭配第三格,这些介词如下:zu(到……)、von(自……/……的)、aus(由……向外/来自……)、bei(在……旁/在……附近)、nach(……之后)、seit(从……开始)、mit(与……一起/用……)。除此之外,亦有搭配其他格之介词存在。德语的介词有时会和冠词缩略成一个单词,例如im即in dem的缩略;zum即zu dem的缩略;fürs即für das的缩略。

【注释】

[1]印欧语系原始有八个格,而现今的德语保留其中四个,分别是主格(也叫第一格)、属格(也叫第二格或所有格)、与格(也叫第三格)、宾格(也叫第四格或对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