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降水与暴雨

降水与暴雨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月5日至7日,3天的最大降雨量为1605毫米,相当于驻马店地区年平均雨量的1.8倍。这场特大暴雨,造成了巨大的洪水灾难。此外,组成大气环境主要因子的行星尺度系统,影响大范围降水区的稳定或移动,决定暴雨区水蒸气的输送,对长历时大面积的持续性暴雨有重要影响。中国24小时降水量极值接近或超过1000毫米的暴雨,不仅在沿海地区,而且在内陆地区也出现过。
降水与暴雨_说水谈冰话瑞雪

降水与暴雨

一般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如雨、雪、雹、霰等),从空气中直接凝结在地面或地物上而成的液态水或固态水(如露、霜等),都统计在降水之内。降水过程有阵性和连续性两种,降水是气象要素之一。

降水的分类

降水的特性决定于上升气流、水汽的供应和云的微物理特征,其中尤以上升气流最为重要。通常按上升气流的特性,将降水分成对流性降水、系统性降水和地形性降水3种。

降水的形态有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为不同大小的水滴,包括雨和毛毛雨。固态降水的形状多种多样,包括雪、霰、米雪、冰粒、冰雹等。各种降水物的大小和密度不同,因此落速相差也很大。

暴 雨

暴雨是一种强降水过程,一般指降雨强度很大的雨。单位时间内的降雨称为降雨强度。暴雨的定量标准各地并不一致,视具体情况而定。中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雨量大于50毫米为暴雨;大于100毫米为大暴雨,等于或大于200毫米为特大暴雨。水利部门根据防洪需要按不同地区或流域规定了各种暴雨的标准。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经济损失,但适度的暴雨则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暴雨发生在我国的河南驻马店。1975年8月4日至8日,暴雨中心最大过程雨量达1631毫米。8月5日至7日,3天的最大降雨量为1605毫米,相当于驻马店地区年平均雨量的1.8倍。8月4日至8日,超过400毫米的降雨面积达19410千米2,大于1000毫米的降水区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在暴雨中心位于板桥水库的林庄,最大6小时雨量为830毫米,超过了当时的世界最高纪录(美国宾州密士港的782毫米);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也创造了我国同类指标的最高纪录。目击者称:暴雨到来的数日内,白天如同黑夜;暴雨如矢,雨后山间遍地死雀;从屋内端出脸盆,眨眼间水满。这场特大暴雨,造成了巨大的洪水灾难。

暴雨的成因

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有源源不断的充足水蒸气,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

对不同历时、不同笼罩面积的暴雨起主导作用的是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小尺度系统的积雨云是产生暴雨的降水单体,它的水平尺度为几千米,生命史仅10~30分钟,降雨强度很大,形成暴雨中心,笼罩范围极小。中尺度系统有若干个积雨云的对流活动,形成雨团,水平尺度10~300千米,持续时间一般为几小时,雨量可达每小时10毫米以上,产生暴雨区。大尺度系统可多次产生中尺度系统和雨团,水平尺度在10000千米以下,持续时间约半天到3天,形成大范围雨区。这种系统构成特大暴雨或持续性暴雨等一类灾害性天气。此外,组成大气环境主要因子的行星尺度系统,影响大范围降水区的稳定或移动,决定暴雨区水蒸气的输送,对长历时大面积的持续性暴雨有重要影响。

我国暴雨的时空分布

在我国的东半部,冬季,暴雨只局限在华南沿海,从4月开始,由南向北推进。4~6月间,华南地区暴雨频频发生,降水具有温带系统的特性,点雨量很大,称为前汛期暴雨。6~7月间,长江中下游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期称为梅雨,降雨持久稳定,常有持续性暴雨出现,历时长,笼罩面广,雨量也大。7~8月是北方各省的主要暴雨季节,暴雨强度很大。8~10月雨带又逐渐南撤。夏秋之后,东海和南海的台风暴雨十分活跃。7~8月间台风往往在东海沿岸登陆,并向北和东北移动。6月前和9月后,台风一般在华南沿海向西移动,或在太平洋西部转向东北。台风暴雨的点雨量往往很大。中国24小时降水量极值接近或超过1000毫米的暴雨,不仅在沿海地区,而且在内陆地区也出现过。从辽东半岛南部起,沿着燕山、阴山,经河套、关中、四川到广西、广东,这条界线以南、以东地区都是容易出现大暴雨的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