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吉县发现西夏文“神圣”褐釉瓷扁壶_固原文博探究

西吉县发现西夏文“神圣”褐釉瓷扁壶_固原文博探究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吉县发现西夏文“神圣”褐釉瓷扁壶_固原文博探究西吉县发现西夏文“神圣”褐釉瓷扁壶夏晓玉 马晓玲西吉县三合乡马家堡子村一农民,在田间取土时,挖出一件褐釉四系瓷扁壶,现被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这件西夏褐釉四系瓷扁壶,灰白胎质,釉色均匀。所以这件西夏褐釉瓷扁壶的出土对于考证西夏制瓷技术,统辖疆域和周边各民族的交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吉县发现西夏文“神圣”褐釉瓷扁壶_固原文博探究

西吉县发现西夏文“神圣”褐釉瓷扁壶

夏晓玉 马晓玲

西吉县三合乡马家堡子村一农民,在田间取土时,挖出一件褐釉四系瓷扁壶,现被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这件西夏褐釉四系瓷扁壶,灰白胎质,釉色均匀。高19厘米,腹径35厘米,底径20厘米,扁壶的边缘堆塑带状纹饰,腹部两侧正中为矮圈足。背面圈足两侧刻有两个相同的西夏文字,被西夏学专家李范文先生破释为“神圣”二字。这件瓷扁壶是游牧民用来马上盛水或酒的器物。扁壶口和系全都断裂,属出土后人为所致,四小系高约为2.5厘米,宽2.6厘米,一大系高约3.5厘米,宽6厘米。壶口向左侧偏斜,口径4.5厘米,高约5厘米,扁壶正背面露胎明显用竹刀削制而成,高低不平,烧制方法和北宋耀州窑烧“盒、碗”方法十分相似,成坯后再施釉,同样用垫圈,一面露胎处有遗流痕迹。扁壶上面两字所用竹刀刻写而成,字体刻写流畅、飘逸洒脱、刚劲有力、一气呵成。扁壶成形分两部分,正反面先成形,后结合,因为扁壶边缘堆塑带状纹饰是为了两部分结合而手工巧制成形。所以这件西夏褐釉瓷扁壶的出土对于考证西夏制瓷技术,统辖疆域和周边各民族的交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这件褐釉瓷扁壶工艺看,左、右圈足对称,露胎大小,宽窄恰到好处,壶边堆塑带状纹饰,高低与系相互搭配,壶嘴偏向侧面,远看形似一只大鸟蓄势待飞。釉面肥腴滋润,洁净光亮,匀中带晶,器形十分合理。再从这件扁壶的制造技术看,系多使人感觉不笨重,垫子正好放在矮圈足处,也不影响壶身的洁净。从坯胎到成形,造型设计别具匠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寓意深邃。所以从这件器物的器形、釉色、烧制技术看都和北宋瓷器十分相似,只是坯胎较厚重。因为西夏与北宋相互攻掠,受到内地先进文化影响,掌握了部分制瓷技术,提高了制瓷质量。宋瓷制造技术在我国历史上极具巅峰,西夏能够制造出与宋瓷相媲美的这件褐釉四系瓷扁壶,已证明西夏制瓷界同样拥有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从西夏统辖疆域和周边各民族文化、政治、生活交往看,史料记载西夏最盛时辖22州,包括宁夏、陕西北部、甘肃北部、青海东部和内蒙古一部分地区,先后和辽、金及北宋鼎峙,与北宋经济文化联系极为密切,茶、马、盐、铁交易频繁。后来与北宋关系恶化,互相杀掠,几无宁岁,而西北边民深受其害,这件瓷扁壶或许是西夏马踏塞内征战的遗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