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塬乡寨科小学_会宁校史

新塬乡寨科小学_会宁校史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塬乡寨科小学_会宁校史新塬乡寨科小学寨科小学位于新塬乡东南部,嵌于南北走向小山脉之间,学校创办于1954年,纵观学校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这一时期是学校的初创时期,学制为三年制小学。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特征。深信在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教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寨科小学一定会办得越来越好。

新塬乡寨科小学_会宁校史

新塬乡寨科小学

寨科小学位于新塬乡东南部,嵌于南北走向小山脉之间,学校创办于1954年,纵观学校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4年—1973年)

这一时期是学校的初创时期,学制为三年制小学。有教师3名,学生人数为20人左右,历任校长是:郭居湖、张兆瑞、刘万都、周克兴、贾世都、郭连成。校舍是简陋的窑洞课桌为土台上搭的木板,学校占地面积800平方米。规模小、条件差、底子薄,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第二阶段(1974年—1976年)(www.guayunfan.com)

学校搬迁,学制由三年制改为五年制,有教师4人,学生100多人,历任校长王养密、何建华。学校拥有办公室3间,占地面积54平方米,教室4间,占地600平方米,农基地一亩,年均收入30元,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学校的教学质量仍徘徊不前。

第三阶段(1977年—1983年)

学校的校址再次搬迁,学制也变为七年级初级中学,新校址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有教师8人,学生约150人,历届校长为李春胜、何建华、席明珍。时值高考制度刚刚恢复,政府、社会对教育较为重视,老百姓的办学热情空前高涨,在干旱少雨的情况下,当地老百姓用扁担挑、用牲口驮,到十几里外的山沟里运水,到距学校40多里地且交通不便的地方用畜力拉车运转瓦。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只能由地方政府集资,老百姓投工、投料,才勉强建起了3间标准教室,4间较小教室,但桌凳齐全,这样也就基本上保证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的进行,学校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第四阶段(1984—2008)

这一时期,学校取消初中部,先改为五年制小学后改为六年制。历任校长王宗义、郭志军、张怀庭、张学武、伏儒渊。现任校长杨世统,教师9人,学生24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2%,在校学生毕业率达100%,为初中输送大批合格毕业生。

2003年学校被列入国家二期“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新建标准化教室6间,教师宿舍6间,1间微机室。建筑总面积935平方米。总投资20万元,配发电脑一台,电视机两台,基本满足了教学需求。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明智的追求,是广大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是农村学校获得新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学校立足课堂,高举“科研兴教”的大旗,从实际出发,营造科研气氛,研究科研课题,培养科研型教师,努力向科研、教研要质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道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历届学校领导都注意端正办学思想,始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建设一支素质高、稳定性强、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始终坚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特征。

学校坚持以“三个面向”为办学方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尊师重教、求实创新”为校训,形成了“守纪、文明、进取”之校风,“严谨、求实、开拓”之教风,“诚实、勤奋、精练”之学风。近年来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目标管理,科学管理。

二、重视抓好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抓好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体教师形成合力,抓好校风、学风建设,使校容、校貌焕然一新,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校氛围也是一种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独特交往形式,她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蕴涵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

回顾过去,风雨兼程;展望未来,前程似锦。深信在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教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寨科小学一定会办得越来越好。

(供稿人:杨世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