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

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信息传播是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与生俱来。群体传播指非组织化的人群聚会在一起的传播形态,它可能发生在一个群体内,或发生在两个以上的群体之间。群体传播形态在许多方面大多是不稳定的,这主要是由于群体的“非组织化”造成的。非组织化的群体大多是偶发的和自发性的,很多时候关系都较松散,其成员自主性强。

三、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

信息传播是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与生俱来。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传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须臾离不开对信息的获取,同时也就离不开传播。

1.人类信息传播的类型

人类传播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播活动组成的。这些不同类型的传播活动作为社会传播总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衔接和交织,其总体运动构成了社会传播系统的大运行。根据传播活动所具有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我们可以把人类传播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五类。

(1)人内传播。人内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6]。这种传播大多是在外部信息刺激下个体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处理活动,包括对刺激的感觉及一系列诸如判断、分析、决定、记忆、想象、感情等思维活动,以及可能产生的各种情感或行为反应。如自言自语、自我反省、自我克制、沉思默想、内心矛盾等。

人内传播的产生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既有传播的一般特性,又有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思维性等个性特点,同时还具备传播者(主我)、信息(内储信息)、语言(内部语言)、接受者(客我)等语言传播活动的基本条件。

(2)人际传播。人际传播通常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也可能是在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进行。人际传播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互动过程,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维持和发展的润滑剂。

人际传播包括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通过某种媒介进行的交流。在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中,除了使用语言交流外,人们通常还会辅以手势、体姿、表情、眼神等手段,以传达更丰富的意义或增强传达效果。人际传播也可能借助于诸如电话、信函、便条、传真,以及互联网上的电子邮件或聊天软件等来进行。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传播者与受传者不断相互交换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并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改变传播方法。人际传播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基础,同时对个人形成自我认知具有重要意义。人际传播体现了人类社会传播的本质属性,对组织传播乃至大众传播都有重要影响。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指非组织化的人群聚会在一起的传播形态,它可能发生在一个群体内,或发生在两个以上的群体之间。群体传播形态在许多方面大多是不稳定的,这主要是由于群体的“非组织化”造成的。非组织化的群体大多是偶发的和自发性的,很多时候关系都较松散,其成员自主性强。群体传播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具有不确定性,其参与者的角色和关系大多也是非预定性的,会依据情境而发生变化。

(4)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指组织为实现目标而自主进行的内部和外部的传播活动。组织传播可以分为组织内部传播与组织外部传播。组织内部传播又可分为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纵向传播是组织内部具有不同权力、地位、职能和等级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横向传播是发生在组织内部各同级部门或员工之间的对称的信息交流活动。通常横向传播也被称为平行传播。组织外部传播是组织与其外部公众之间的信息互动的过程。它是一种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包括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两个方面。

(5)大众传播。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被认为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这些大众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7]

随着互联网迅速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生力军和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技术和手段的变革,传统观念中的大众传播含义已经难以全面准确地表达出现实的大众传播媒介的特征了。互联网传播的双向及互动性使得传播者与受传者界限模糊,互联网的多媒体性质也使得传统媒介较清楚的边界消失。就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借助新技术及手段增加了传播的互动性,如广播、电视的节目主持人与听众和观念之间的热线电话交流、手机短信交流等等。与此同时,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在根据市场的需要,把由原来向社会一般受众作为对象的传播逐渐改变为按群体或个人需求设计传播内容的“窄播”,大众传播在慢慢演变为“分众”传播。因此,大众传播的概念也将随着技术和时代的发展而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内涵。

2.人类信息传播过程的特点

(1)整体性。整体性,就是一个系统各个相关部分(要素)的综合,是具有有机性或内在关联性的整体。传播过程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的每一个因素,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是相互关联而不能被切割或分离的,任何因素、步骤和环节的改变,都将对整个传播过程产生影响。

(2)动态性。从信息的角度看,传播就是信息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移动和变化,即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不管是传播者还是受传者,在介入传播过程的时候,总是不断地受到来自他人的信息影响。人们在进行信息交流时,双方之间是存在意义共通的空间的。新的信息交流就是从这个意义共通开始的,并通过相互交流使得这个空间增大,使信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由此可见,信息传播的过程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动态过程。

(3)双向性。所有的信息交流都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过程,而不是传播者向受传者发送信息的单向过程。这个相互作用的信息传播过程主要是通过信息反馈来实现的。如果说信息的传递与接受构成了单向的信息传递过程,那么,反馈则使这个单向过程成为传播者与受传者彼此沟通,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

(4)社会性。作为人类所有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传播必然受到其他社会活动的制约,而又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影响。作为传播活动主体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和关系之中的成员,因此人的一切活动,包括传播活动在内,无一不受到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态对于人的传播行为具有极为强大的制约性,对于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活动能够施加根本性的影响。

传播过程的社会性除了信息传播与现实社会的相互作用外,还表现在信息传播与历史文化的相互作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的传播行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从而使人类传播呈现出鲜明的文化差异性。

(5)结构性。传播过程的结构即该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体。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形态上的链式联结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构特点。除了总体结构以外,传播过程中的各环节或要素本身还有各自的深层结构,例如,传播的传受双方都是译码者、释码者和编码者的统一体。

(6)序列性。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各环节或要素的作用都是各有先后次序的,这些环节或要素都是按照信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的,而不可能出现传受双方在同一时间向对方发送信息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