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海采油美梦成真

南海采油美梦成真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海采油美梦成真王 健马年新春,在广州珠江之滨的一座楼宇里,拜候德高望重的马廷栋先生。一提起南海石油,就想起马公。时间过得真快,20年前,随马公环游海南岛,回程到湛江,颇费周折始进入广州湾畔的南海石油基地,揭开《大公报》记者采访南海石油的序幕。南海油田正在崛起,举世瞩目。此刻已露出“南海采油梦成真”的曙光,南海石油基地则已成为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

南海采油美梦成真

王 健

马年新春,在广州珠江之滨的一座楼宇里,拜候德高望重的马廷栋先生。他们夫妇同庚,今年都已届88岁高龄。马公紧紧握住我的手,还是那么有劲。一提起南海石油,就想起马公。时间过得真快,20年前,随马公环游海南岛,回程到湛江,颇费周折始进入广州湾畔的南海石油基地,揭开《大公报》记者采访南海石油的序幕。回忆往事,历历如在目前,唯马公马首是瞻,才得以完成编辑部交付的重大任务。

话得从头说起。

10年浩劫,香港《大公报》广州办事处被砸得粉碎。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侨办廖承志主任的亲自主持下,才得以恢复,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980年圣诞节,《大公报》老社长费彝民先生到广州参加花园酒店奠基典礼,兴致勃勃地向黄克夫宣布:《大公报》广州联络处从1981年1月1日开始发稿,黄克夫任联络处主任。劫后余生,当年香港《大公报》驻广州记者,已寥若晨星,于是,费社长亲自致函广东省出版局黄文俞局长,请他放我回《大公报》老家。我刚回到《大公报》广州联络处,就接到《大公报》编辑部“十万火急”的来函,再三强调中外合作勘探开发南海石油,是头等重要的大新闻,编辑部对此“茫无头绪”,要我尽最大努力进行采访。

那时候,我们也真闭塞,只知道在广州湾畔的湛江陂头,有个南海石油基地。其实,中国从60年代初期,已开始在北部湾进行航空勘测。7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海洋二号”调查船,从北部湾的南海北部大陆架的西部向东推延,进行地震、磁力、重力、测深等综合地球物理调查。

接到编辑部“十万火急”的来函后,我正策划飞赴湛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很凑巧,《广州日报》副总编辑王修平,邀马廷栋副社长环游海南岛。马公约我同行,讲明回程到湛江。我已预感到“任重道远”。果然,马公在海口下榻,即和我长谈采访南海石油的设想。在海南环岛游后,从海口飞赴湛江,我的心口好似灌了铅那么沉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明知南海石油基地是不好对付的。果然,到湛江机场“迎接”我们的,是非常冰冷的面孔,作为到湛江采访南海石油的《大公报》记者,受到前所未有的冷遇,这不要紧,我好像也有一股“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傻劲。最后,还得借助我们马廷栋副社长是广东省人大常委,南海石油基地才安排外联部负责人,向我们作了中外合作在南中国海进行勘探开发的详尽介绍,中国锐意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已圈定南海珠江口、莺歌海和北部湾3个盆地,总面积25.5万平方公里,且已按照中国和外国石油公司的合同区协议,由珠江口盆地从东往西分为6个勘探区块,均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接着,我又沾了马公是广东省人大常委的光,得以尾随马公进入南海石油基地观光并拍摄照片。据此而写成的消息,《大公报》以头版头条位置刊出,并以很大篇幅刊登特稿和图片。此乃《大公报》对南海石油的第一次独家报道,没有马公的带头,是无论如何采访不到的。实话实说,马公对南海石油的采访的关心,时刻在鞭策我努力完成编辑部下达的任务。我甚至连做梦都在想,有朝一日南海果真采出石油,那就一定会对国家的四个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一定会迅速改变广东的形象。基于这样的信念,我一头扎进中国海石油界中。

南海油田正在崛起,举世瞩目。根据我的观察,有种种迹象表明,南海石油第一轮招标,按照中国的惯例,很有可能在1982年春节后进行,设在湛江的南海石油基地,以及正在北部湾正进行钻探的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应该是一个报道热点。因此,请广州民航宣传处的老赵帮忙,一起飞到湛江去。在湛江机场我们与驾驶直升机的飞行员同吃同住,探讨他们为南海钻井平台提供服务的事迹,又请湛江航站站长迮明江帮忙,顺利乘上贝尔二一二型直升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拒绝记者采访的南海石油基地,着实把他们吓了一大跳。他们仍坚持一定要北京批准才能进行采访。然而,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此行目的是拜访设在基地内的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湛江总部,作业经理博逊非常客气。我随手奉上一份香港《大公报》英文周刊,博逊说他每期都看的,是英文周刊编辑部直接寄给他的。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中,我大着胆子提出,想上北部湾钻井平台看看,博逊望望窗外的直升机,一口答应,并当即用无线电话与北部湾南海三号钻井船船长联系,约定中午12时抵达平台。

还是这架贝尔二一二直升机,由我国第一代最优秀的直升机驾驶员叶观维驾驶,从湛江机场升空,就可以从荧光屏上看到南海三号钻井船的位置。飞临碧波万顷的北部湾不久,就看到前方的波涛中屹立着雄伟的南海三号钻井船,我举起早已装上长焦距的相机连连拍摄。南海三号钻井船船长王龙章在甲板上恭候第一位前来采访的记者。他作了极为详尽的介绍,并允许到处可以拍照。后来,我们这架直升机回程时,应我的要求,在南海石油基地上空兜了几个圈子,拍了一组照片。当这些照片和文章在《大公报》、《新晚报》连续以显著篇幅发表时,恰逢南海石油开始对外第一轮招标,宣传时机把握得非常好,编辑部来函颇为嘉许。时隔数年,当1986年10月记者乘南海西部石油公司直升机重临北部湾时,已是南海第一个油田投产前夕,蔚为壮观的采油平台和载重量17.4万吨的“南海希望”号储油轮,令人刮目相看。此刻已露出“南海采油梦成真”的曙光,南海石油基地则已成为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

湛江的话题,暂时到此收住。

现在要到珠江口盆地了。1982年初,在广州流花新村一间极简陋的办公室前,挂起“珠江口筹建处”的招牌,我在此认识三员大将,即后来任石油部长的王涛,石油专家金世望,从大庆油田来的高级工程师赵荣发。因此,他们常常说:“《大公报》老王是最早采访南海石油的。”“80年代初,珠江口石油还是一片空白,《大公报》老王是最好的见证。”

整个80年代在《大公报》所发表的南海石油的报道,无论就其数量和质量,都可以说是海内外报章所仅见的。我以为有两点可以告慰于读者,一是在第一轮招标后,对南海石油的储量,出现了超越常识的狂热,有些专家以为“南海可以找到好几个大庆油田”,甚至推断南海有100多亿吨石油储量。我对此持慎重态度,决不跟着起哄。二是当第一轮八口探井只有一口见到少量油气,悲观失望气氛弥漫在珠江口,甚至有些外国记者也散布“珠江口根本没有石油”的胡言乱语。这时候,我常常提醒自己,要相信科学。珠江水系的流域面积虽不及长江、黄河,但珠江水系每年出海的流量,据地理学家的考证,每年高达3 659亿立方。如此巨量的水源,虽然只及长江的1/3,然而要比黄河出海的水量多6倍。滚滚而来的珠江水,挟带大量的泥沙和极为可观的有机物质,成为珠江口盆地产生石油资源的温床。基于以上的科学认识,在人们对珠江口石油持悲观态度时,我们的报道始终毫不动摇。后来的实践证明,珠江口油田不在曾经呼声最高的万山群岛和担杆列岛之间,而是在香港东南方150公里以外的惠州,海陆丰离岸,尤其是珠江口中央的隆起部位,即2 000万年群峰林立的东沙隆起区。在东沙隆起区的顶部,已探出珠江口东部第一个大油田。

1993年11月14日,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提前完成采油250万吨的年度计划,举座皆为之兴高采烈,南海采油梦成真,我据此写成文章,刊登在广东省老新闻记者协会王曼主编的《我的记者生涯》里。不久前,北京一家出版社又将此文编入《一次难忘的采访——88位资深记者亲历记》。这篇文章所引用的材料是1993年,南海东部采油294万吨,并且预测到1997年采油高峰,年产将会达到700万吨。

事实上,珠江口东部的石油年产量,在1996年已经超过1 000万吨。1997年的产量达到1 297万吨,而且连续数年年产量都超过1 000万吨,这是极为罕见的。

在珠江口泊着25万吨级的储油轮“南海发现”号,和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合作的CACT,英国BP,圣太菲,日本JHN,菲利普斯和挪威等外国石油公司有八座石油生产平台正在采油,如果现在有机会乘直升机到珠江口上空转一圈,那才是蔚为壮观的景象——南海采油真的美梦成真。

从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中看到,大连造船厂建造的16万吨级的储油轮“南海奋进”号,已经下水进行内部装修。预计今年6月间驶往珠江口到湛江之间的文昌构造——已经在此发现大油田,由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采。

南海油田的崛起,正方兴未艾,前程正未可限量。

(原载2002年3月13日《大公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