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与《大公报》三十年

我与《大公报》三十年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与《大公报》三十年陈左高《大公报》百年名报,历史悠久,弘扬文化,影响深远,为中国报业史增添光辉璀璨之篇章。我与《大公报》结缘,远在20世纪60年代伊始。忆当初,郑逸梅丈见告“近见香港《大公报·艺林》转载了《越缦堂日记记逸》,系君原载于北京《文物》者。”从这时起,还按期寄赠《艺林》专页。《大公报》有着优良传统,选择学者任编辑,关心作者,兢兢业业,蔚然成风。

我与《大公报》三十年

陈左高

《大公报》百年名报,历史悠久,弘扬文化,影响深远,为中国报业史增添光辉璀璨之篇章。我与《大公报》结缘,远在20世纪60年代伊始。忆当初,郑逸梅丈见告“近见香港《大公报·艺林》转载了《越缦堂日记记逸》,系君原载于北京《文物》者。”一月后,艺林主编陈凡先生莅舍约稿。谈次,知固定专栏作者90多人。如章士钊、陈垣、启功、沈尹默、唐圭璋、温肇桐、俞剑华、夏承焘、冼玉清、潘伯鹰、宋云彬、郭绍虞等,皆国内第一流学者,环顾当时学刊,莫与伦比。

从这时起,还按期寄赠《艺林》专页。数年间,喜读名家宏文佳构,珠玑纷呈。除附骥涂鸦外,还是一个忠实读者,逐篇洛诵,藏报迄今。

《大公报》有着优良传统,选择学者任编辑,关心作者,兢兢业业,蔚然成风。陈凡先生是诗人,执编之时,仆仆于大江南北,踵门约稿,故名家欣然秉笔也。

1966年“文革”开始,《艺林》一度停刊,但编者作者保持联系不变,通报治学近况,希冀一旦拨雾见晴,有复刊之一日。忆其时艺林作者词人黄清士见访,谓此刊学术价值高,可与《东方杂志》媲美,停办是学林一大损失。

80年代,万象更新,《艺林》复刊有日,陈凡先生垂垂老矣,嗣由马国权兄仔肩编务,除健在原有名家续稿外,编者更广拓稿源,邀请海内外专家发表精辟论述。或书画金石研究,或历代篆刻评介,或考订各种文物连载,视前更具可读性。在这期间,知我先父先兄(巨来)及我之忘年交中,不乏文坛宿儒,耳濡目染,留有资料,爰嘱试写人物轶事。先被刊出了张元济、金兆蕃、陈宝琛、况蕙风、朱彊村、杨云史、陆廉夫、张大千、溥儒、汪东、熊十力等逸事,逾百篇。时王蘧常师语余曰:“翻读《艺林》,专注于论书画诗词金石部分,旁征博引,辄有胜解,编者吾友,为书法研究名家,约稿有方,故有此学术争鸣之沃土。”

近数年来,《艺林》刊文,久盛不衰,佳著叠见,诸如任道斌《思嘉室收藏录》、聂崇正谈画、陈邦炎论诗词、马国权书学著述等,皆属学术上力作。亦见编者关礼光先生之精心筹划。

综观《大公报》办得出色,副刊质量一流,之一要归功于始终有一支高素质而又敬业的编辑队伍,加强编者作者读者之不断联系,日就月将,矢志不渝,所以能永臻佳境。值兹百年庆典,略缀芜言,以志祝贺景仰之忱。

(原载2001年11月12日《大公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