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主持人传播的意义

研究主持人传播的意义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研究主持人传播的意义1.理论意义我国的主持人节目起步虽晚,但是发展迅速。诸如关于节目主持人、主持人节目、板块节目、杂志型栏目等的界定,至今尚未取得共识。但是能够将主持人的传播活动置于传播学理论范畴进行研究的并不多。从国际上研究状况来看,中西主持人传播在传播体制和传播观念上存在较大差别。主持人在吸引受众注意力、增强传播效果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研究主持人传播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我国的主持人节目起步虽晚,但是发展迅速。白谦诚先生在“主持人世纪论坛”开幕式暨《主持人20年》首发式上的主题发言中指出:“20年来,主持人节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现已成为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主体样式。节目主持人作为一个新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独立工种已得到业内乃至社会的认可,节目主持人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并已成为知识青年择业求职的热门职业之一;节目主持学作为广播电视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已基本形成,并已成为广播电视学术研究领域昌盛不衰的热门课题之一。”[21]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他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的主持人理论研究滞后于飞速发展的实践,对实际工作未能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22]。主持人传播在中国出现的历史不算很长,在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初步构建了这个学科的理论框架,勾画出主持人节目与节目主持人演化、发展的轨迹”[23]。但是,“在有些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上,立论尚不够严谨、稳重,甚至存在明显的表象认识偏误”[24]。我国的主持人理论研究大都还停留在主持人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初步提升的层面,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导致对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如关于节目主持人、主持人节目、板块节目、杂志型栏目等的界定,至今尚未取得共识。对一些基础性问题内涵的研究也相对滞后,在理解上大相径庭。比如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区别、如何培训主持人、应设置哪些基本课程等,看法、做法悬殊甚大。

主持人传播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实践性、理论性、前瞻性强,内涵丰富。它涉及新闻学、传播学、播音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创新经济学、品牌学等诸多学科的领域。囿于多方面的限制,任何个人欲想系统全面研究均有相当难度。也许正是基于这个缘由,研究者们只是从各自专业优势出发,从一个侧面去研究。陆锡初先生对中国主持人节目20年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他发现:有从语言、语体角度来研究的,如关于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语言运用,心里语言,语义场,以及语言风格、规格的研究。有从新闻主持角度研究的,如探讨主持人的策划、采访、编辑、评论艺术和现场主持的艺术。还有从节目本体角度研究的,如从主持人节目与非主持人节目(播音员节目)的区别差异入手,探讨主持人与节目的关系,不同类型节目主持人的素质构成、培养,探讨主持人节目的策划、定位、结构规律等[25]。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经验总结层面或审美文化方面,往往失之零散,并偏重于实务性和操作性。

从目前的研究方法来说,有采用个案研究的,重点放在著名主持人的个案剖析,通过一个个典型个案研究,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东西;有比较研究,通过中外节目主持人的比较,同类主持人与节目的比较,分析异同,寻找突破点。还有从边缘切入进行研究的,力求有较宽广的探索、创新的余地[26]。但是能够将主持人的传播活动置于传播学理论范畴进行研究的并不多。

从国际上研究状况来看,中西主持人传播在传播体制和传播观念上存在较大差别。在美国,没有专门培养主持人的学校和专业,新闻节目主持人一般由经验丰富的资深记者担纲,而娱乐节目主持人则大多脱胎于能言善辩的演艺明星。所以,虽然国外有许多新闻传播学院,但是关于主持人传播方面的研究还处于一种被漠视或被遗忘的状态,可以说目前国外可资利用的研究资料是微乎其微。

主持人传播涉及的学科门类多,知识范围广,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有限,这给全面系统研究带来了相当难度。但是,建构、整合主持人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体系,提炼出一系列符合主持人传播实际,又能指导主持人传播实践的思路、方法与观念,对于主持人理论研究及相关的传播学研究都可能带来新的素材、新的话语,乃至新的观念与方法。主持人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另外,选择主持人传播这一课题还和笔者自身的前期知识积累、研究偏好有很大关系。作为在主持人岗位上工作了数十年的实践者,作为高校专门从事主持人专业教学的研究者,笔者长期关注并参与了主持人实践活动,密切跟踪主持人领域研究的最新前沿动向,在主持人实践和理论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知识尤其集中于主持人传播方面。以此为对象,也算是研究者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现实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吧。

2.实践意义

节目主持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1928年,荷兰对外广播开播了第一个主持人形式的节目——“快乐的电台”,主持人为艾迪·勒达兹,他将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内容串联起来,轻松活泼地传递给听众,被后人公认为“历史最为悠久,最富个人独特风格的国际广播节目主持人”。而节目主持人的发展兴盛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其代表为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他以资深记者的老到,进行深入的新闻报道和独特的分析评述,成为世界级的新闻主持明星。与此同时,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国也相应推出了不同类型的节目主持人。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正式推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1980年7月12日开播的《观察与思考》节目,正式打出了“主持人”字幕。之后,中国的主持人节目开始得到发展,中国的节目主持人逐步走向成熟,主持人的队伍不断壮大。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人事教育司最新统计,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播音员主持人达到2万2千6百多人[27]。主持人在吸引受众注意力、增强传播效果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学者张同道曾就大学生的电视观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对所喜爱的主持人离开了所在栏目,63.3%的受访者兴趣减半,但仍会偶尔关注,有33.4%的受访者可以不受到影响地继续收看,而不再看这个栏目或者跟着主持人看新的栏目的占3.3%,这说明主持人对于一个栏目来说是有很大影响的。”[28]因成功主持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而走红的主持人崔永元,常常有走在大街上被人认出来的经历。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很多时候人们不是一下子叫出崔永元他的名字,而是会指着他大叫:“你就是《实话实说》。”这大概是主持人作为栏目标志的最为形象的例证。

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媒体已经由广告竞争、发行竞争、新闻竞争、人才竞争发展到了品牌竞争阶段,具有品牌价值的优秀主持人是电视台最鲜活、最具个性的品牌,不但对观众具有广泛的号召力,而且对观众的忠诚度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独家编制的200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排行榜上,李咏以5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蝉联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品牌节目主持人。李咏在《幸运52》成名后,利用其个人魅力在全国选秀,同样大受欢迎,这正是其价值所在。有学者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节目主持人的地位和重要性:如果广播电台或电视台裁减到一个人的话,那么,留下的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节目主持人[29]

随着主持人行业的逐步发展,不但从事主持工作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多,而且节目主持艺术的爱好者也日益增多。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节目的报名期期爆满,踌躇满志的主持艺术爱好者争先恐后地走上这个挑战台来展示自己的风采。各大高校则纷纷开设主持艺术专业,广泛招生,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主持人行业培养生力军。这种培养机制有好的一面,比如由此选拔的主持人在语言、形象等方面能够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准,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和误区,即过分看重外观形象和播音技巧,忽视了对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应变能力的培养。学校在招收主持人时,对文化课的分数可以比别的专业放低一些,主持人群体普遍存在着学识浅、文化素养低的先天不足。通过这样标准选拔培养出来的主持人,往往是外美有余,内秀不足;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被包装成名,却难以真正树立起个人风格、建立自己的固定观众群,其艺术寿命普遍较短。“今天在岗的年轻主持人,如果5年后能留下50%,10年后能留下20%,就算是很高的‘成活率’了。”[30]

随着我国媒体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没有实力的主持人只能被淘汰。而实力并不是指美丽的外貌,而是主持人对节目主持知识的掌握和主持人传播规律的精通。主持人与媒体、受众及嘉宾之间的关系需要在新理念的支撑下完成;主持人的地位作用、角色定位、品牌价值必须在良好素质的基础上成为一种完全的自觉。这些都迫切需要在这一领域中建立系统而完善的理论,使主持人从一名传声筒变成一个合格的传播者。

节目主持人对主持人传播的相关理论研究有着急切的渴望。更多的主持人希望理论作为一种对现实的指导性力量告诉他们,在传播过程中如何更大地提高传播效率,怎样更好地提升传播品格,未来朝哪里前进才会获得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更久远的可持续发展。在笔者与主持人的交谈中,不止一次地听到他们对行之有效的理论总结的呼唤。有一个例证就是在2005年举行的纪念节目主持人诞生二十五周年研讨会上,传媒论坛的主题为“主持人如何走得更远”。演讲者由我国老中青三代主持人组成的豪华阵容,按历届金话筒获奖顺序出场讲述自身经历,探讨各台主持人的发展道路。在理论缺位的背景下,主持人操作层面的跟进基本上是一种自发自救行为,带有相当的偶然性,其效率也显然不高。往往是许多成功之处被人看到,而不少失败及困境未被人知晓。这种自救过程中,虽然也参照了一定的理论做依据,但是总的来说,理论的价值远未发现[31]。作为研究者而言,将主持人传播纳入研究视野已经是“时不我待”的事情。如何使节目主持人发挥其最佳的传播效果?如何将主持人的个性与节目特色有机融合?如何满足受众对主持人的心理期待?这些都需要通过主持人传播研究予以回答和解决,以对主持人传播实践提供指导。

主持人传播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着眼于主持人传播实践,从现实实践中总结、梳理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并进一步升华为理论表述,是符合主持人传播现实需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