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听元素组合的多重形式

视听元素组合的多重形式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视听元素组合的多重形式视听元素是电视节目元素的主要构成。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传播产品,实际上也包含着从物质层到意义层到文化层这样一种整体概念,电视节目视听元素的运用组合,也就存在着多重表现形式。在电视节目中,两大子元素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多种声画组合的形式,传达基本的电视信息与意义。画面是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也是构成电视节目内容的主体语言。

第二节 视听元素组合的多重形式

视听元素是电视节目元素的主要构成。孙保国先生在《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中认为,电视节目元素主要包括“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刺激元素、情感元素、故事元素、时间元素、空间元素,甚至经济元素、政治元素、社会元素、技术元素等”。童宁在《电视节目结构方法》中将电视节目元素分为“人、声、词、话、音、字”等六个元素[11]

我们认为,凡是能够表达出思想、感情和意义,并使接受者获得感知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和方法,诸如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画面、人声、音乐、音响、造型、镜头、编辑、特技、符号、文字……都是构成电视节目视听效果的重要元素。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传播产品,实际上也包含着从物质层到意义层到文化层这样一种整体概念,电视节目视听元素的运用组合,也就存在着多重表现形式。

一、视听元素组合的物质形式——内容

电视艺术的思维方式,首先表现为一种场性思维,也就是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节目形态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场,在这个场中需要提供社会生活的全部信息,包括形、光、声、色、景、物、人等,还需要考虑到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对白、镜头、音乐、音响等,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境内容。

视听元素从内容上可分为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两种子元素。其中,视觉元素可进一步细分为画面、字幕、动画、图表等子元素;听觉元素可进一步细分为音响、同期声、解说、音乐等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两大子元素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多种声画组合的形式,传达基本的电视信息与意义。

(一)视觉元素

1.画面

画面又俗称镜头,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所记录下来的不间断的片断叫一个镜头,也称作一个画面。画面是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也是构成电视节目内容的主体语言。生动活泼的现场画面能带给人直观的感染力。从画面的组成元素来看,又可以分解为构图、光效色彩、拍摄角度、景别、运动方式等,这些组成元素构成一定的视觉形象,表达了画面基本的内涵。

(1)构图。构图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构图是画面的基础,画面是构图的表现形式。画面所表现的创作客体无外乎人、景、物这几种,影视构图通俗地讲就是处理人、景、物的位置关系以及形、光、色的配置关系。它通过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空间,以及由此构成的视觉形象传递思想和感情。

构图决定了在事物比较复杂、信息十分凌乱的环境中要选取哪些事物进入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首先是要注意形成画面的表现中心,突出主体形象,带给观众清晰的认知。在主体凸显中,要注意黄金分割率的使用,如主持人最好不要在屏幕正中,而应稍偏稍低,和大家一起观看旁边的大屏幕,这样既符合了美学要求,也显现出平民意识与共同参与感。其次是要尽量突出画面纵深感和立体感。尽管单个画面的信息表现大多是单一的,但也可以通过技巧使单个画面具有多重信息的同时展现。可以通过大全景或利用一种景深关系表现同一时空下的多个行为主体,如近几年春晚舞台设计越来越向纵深和立体感拓展,2010年春晚不仅在舞台背景和两侧的LED能播放动画,连地板和幕布也能播放动画,舞台效果的展示是全方位的。还可以通过多画面的特技手段将有关联的人或事并联到一个电视画面中。演播室的节目制作越来越频繁地采用此种制作方式。

(2)光效色彩。画面的表现手法无外乎是利用光影色彩的变化和一个个镜头的连接所形成的表意。光线是画面视觉信息和视觉造型的基础。电视画面的光线根据被摄体与灯光的位置关系,可分为顶光、脚光、顺光、逆光、侧光、侧逆光等,根据光线的效果又可分为主光、副光、环境光、修饰光、眼神光、轮廓光、效果光等。由光的性质、成分、角度、层次、强弱、明暗所体现的千差万别的变化,构成了极为丰富的表意效果,形成光效。舞台灯光是极为注重光效运用的。运用舞台灯光设备(如照明灯具、幻灯、控制系统等)和技术手段,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光色及其变化显示环境、渲染气氛、突出中心人物,创造舞台空间感、时间感,塑造舞台演出的外部形象,并提供必要的灯光效果(如风、雨、云、水、闪电)等。湖南金鹰节上所设计的出场通道,在明星的脚下走一步,亮一步,蔚为壮观,当明星走上主席台时,身后便是一条光彩炫目的“星光大道”。

色彩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含义,能带给人直观的审美感受。色彩的艺术表现和合理配置是电视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既是语言,又是思想;既能表达情感,还能创造节奏,表现节目风格和内在主旨,具有多种象征意义。如纪录片《海豚湾》片头中被处理成青绿色的画面和“底片式”的影像处理,使得剧情显得紧张而充满神秘感。

色彩与光效、影像等相融合,可以构成十分和谐的电视色彩语言。而在镜头中的光影色彩的变化,则可形成影调。影调即画面上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明暗关系所形成的整个画面的调子。

(3)拍摄角度。电视画面的构成还存在机位的问题,即摄像机拍摄的角度。根据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向关系,可行成平拍、俯拍、仰拍、顶拍、倾斜角度拍摄等多种镜头表达方式。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具有不同的表现功能,或纪实再现或夸张地表现各种人物景观。

(4)景别。景别即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和范围,决定一个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越近,能拍摄到的范围就越小,主体在画面中占据的位置也就越大;反之,拍摄范围越大,主体显得越小。二是摄像机所使用的镜头的焦距长短。根据选取画面的大小、远近,景别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5)运动方式。运动方式主要是指摄像机的运动方式,而非景物自身的运动。它不仅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环境、叙述故事,而且可以创造节奏、风格、意蕴,是一种重要的画面造型手段,也是影视艺术审美创造的重要手段。

摄像机的运动方式有推、拉、摇、移、跟五种基本方式。

2.字幕

在电视节目中,字幕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表述元素,它对于引导观众的理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字幕作为画面的补充,其一可以用来介绍人物身份、画面背景信息;其二可以用作同期声谈话的内容注解,如讲话内容为方言,则需要打上字幕,使观众清晰明了;其三可以强调一些重要的信息,如法规、政策或者节目预告;其四可以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在一些娱乐性节目中,字幕往往采用艺术字的方式,逐字跳、滚、飞、转,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加强喜剧效果、卡通效果,增强趣味性,有时也成为恶搞的手段。比如星空卫视一档娱乐节目《爱情大挑战》中,两组队员互相向对方泼水时,其中一个游戏者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主持人笑着说“你看看,都‘湿身’了”。这时电视屏幕上出现放大的略显夸张的“湿身”两个字,通过这种刻意强化,使观众很快联想到“失身”二字,让人不禁失声而笑。此时,字幕的出现方式与画面内容互相依托,相得益彰。

3.动画

动画的应用不仅可以弥补画面资料的空白,而且还能活跃电视节目的气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越来越多地将触角伸展到电视这一强大的大众媒体领域,在多种电视节目类型中广泛使用,成为电视节目中一种新的视觉元素。

第一,动画可以弥补画面形象的不足,增强视觉效果,丰富画面语言。特别在一些关键的电视画面不能拍摄到时,通过一段动画使情景再现,再造真实场景和时空。编导及动画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节目要求设计出切合内容的、新颖的动画表现形式。如在纪录载人航天飞船升空和着陆的新闻画面中,我们可以依次看到飞船随火箭升空、飞船在太空遨游、飞船穿破云层进入低空、飞船着陆、返回舱回收等完整的画面。其中火箭升空,飞船穿破云层低空,返回舱回收是摄像机实拍的画面,而飞船在太空遨游、飞船着陆则是由动画制作代替的。精彩的动画制作,使我们对飞船的整个飞行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动画生动活泼,可以将抽象内容形象化,专业术语通俗化,学术概念大众化。由于动画的形象生动,越来越受到科教类电视节目的青睐。如关于日全食的报道,尽管有全程跟踪拍摄,但对于日全食的发生原理则需要动画设计来形象的解释。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解《论语》时,每期都会设计动画短片开场,整个讲座显得趣意盎然。

4.图表

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地图、图表等具有抽象概括的作用。图表往往和字幕配合使用,表述一些数字、数据关系和说明性信息。电视片中的字幕、图表有时是直接叠加在相关的画面上,有时则中断画面来展现。我们常看到有关人口统计、经济发展趋势等,通常是用字幕和图表来表现的,具有介绍题目、交代人物、提示重点、加深印象、方便收看的效果。

一些成功的电视片正是全方位调动一切电视手段,充分运用资料、图表、字幕、动画等各种功能,向观众提供多元信息需求,增强了电视画面的典型性、生动性、新颖性和审美性,发挥出电视传播的最大优势。

具体来说,视觉元素不仅包括以上所讲这些,还包括影片、照片、录像、文献资料、绘画、示意图、模型以及各种特技镜头等。大而言之,演播室设计、栏目题花、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形象等,也都属于视觉元素系统,而这也是我们下一个层次要讲到的。

(二)听觉元素

电视艺术是一种“声画艺术”。在充分肯定画面语言是电视艺术的本体语言之后,绝不能忽视有声语言在电视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听觉元素由有声语言构成,主要是指在电视屏幕上能够表情达意的一切声音形态,诸如人声、音乐、音响。

1.人声

人声指屏幕上的人物表达思想和情感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诸如,言语、啼笑、感喟等,是构成电视节目的主要有声语言形态。这些有声语言,是电视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声语言在电视节目中具体又分为解说(报道词)、对白、独白、同期声等。从与画面的关系来看,又可分为画外音与画内音。

2.音乐

音乐,主要由节奏、旋律和音韵所组成的有组织的乐音,它是电视节目中一个重要的表意、抒情的语言元素。

节目又可分为节目音乐和音乐节目。当音乐与语言、图像、音响相互融合,充当某个具体节目的表现手段时,这种音乐形式叫做节目音乐。当音乐经过电子技术处理,并列入广播电视节目序列时,就成为我们常说的音乐节目。

3.音响

音响,自然也是一种语言形态。

所谓音响语言,主要是指在电视艺术作品中,除人声、音乐之外,所有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待环境的一切声音形态的总称。其应用范围广泛,几乎囊括自然界的一切音响。

(三)声画组合

在电视节目中,听觉元素与视觉元素相结合,便产生了声画的关系问题。到目前为止,电视节目中声音和画面的主要关系可分为声画统一、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三种。

1.声画统一

声画统一,就是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协调统一,语言、音乐、音响各声音元素在基本内容、时代色彩、环境特征、人物情绪上与画面风格基本统一。

2.声画并行

声画并行是指声音和画面在两条线上并行发展,二者之间若即若离,表面游离,实质上是貌离而神合,通过声画并行调动观众的联想,去理解声画结合之后的新的意义。

许多介绍先进人物事迹的专题节目,某一段解说词是对人物几十年来成长历程追述,而画面是表现“现在时”的人物工作、学习、生活的场面,使观众产生联想。

3.声画对立

声画对立是指声音与画面是在相反、对立的关系中,通过对立双方的反衬作用,表现出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收到更加感人的艺术效果。

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死就利用声画对立的方法创造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画面上:潇湘馆里林黛玉已奄奄一息;声音上:远处怡红院里贾宝玉大婚的喜乐之声隐隐传来。声音与画面的悲喜对比更加深此刻的悲剧效果。

声画对立是在三种声画关系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种,它往往可以通过对比反差达到很深刻的艺术效果;但它使用起来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种,如果使用不好,反而会破坏整体效果,所以要慎用。

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可以类比为:

“声画统一”,即“你笑我也笑,你哭我也哭”。

“声画并行”,即“你笑(哭)你的,我笑(哭)我的”。

“声画对立”,即“你笑我哭,你哭我笑”。

二、视听元素组合的意义形式——包装

成功的电视节目需要将各种基本的视听元素进行整合,表达出更为完整的信息和意义,渲染突出的艺术效果。这就形成了视听元素组合的第二层次——包装。电视包装目前已成为电视台和各电视节目公司、广告公司最常用的概念之一。没有进行整体包装的电视节目往往显得粗糙,而经过包装的节目由于有了好的名称、标识、片头、片花、色调、主持人或演员、主题音乐、节奏、节目定位、广告语、播出时段、编排策略、评价体系等包装要素,能体现出节目的水准和品格,从而吸引受众。

一般意义的包装原本是针对产品而言的,而电视的包装与产品的包装有着许多共同之处。电视包装的含义是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乃至电视台整体形象进行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这种外在形式要素指的就是各种视听元素,如声音(语言、音响、音乐、音效等)、图像(固定画面、活动画面、动画、颜色等)等诸多要素。

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的包装,可以从技术表现和艺术传达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引入CIS战略,突出自己节目、栏目、频道的个性特征和特点,确立并增强观众对自己节目、栏目、频道的识别能力,使包装的形式和节目、栏目、频道有机融合,打造节目、栏目、频道的品牌;另一方面运用艺术化的思维方式实现频道的形象化人际传播,加强对明星主持人的包装打造,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一)电视频道的形象识别与品牌打造

电视行业的包装应该是从内到外的全面包装,在电视行业中全面引入CIS战略是一种有效途径。

CIS(Corporation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它对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企业社会地位,巩固企业文化和内部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已被世人认可。将CIS引入现代传媒,成为提升媒体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和实现品牌营销的有效途径。它将传媒的经营活动、经营理念等企业精神和文化,运用视觉沟通技术,以视觉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形式传达给社会和大众,以塑造良好的形象,使人们产生对其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感,以赢取社会大众及目标群的肯定,以达到双重的效益。在CIS中最为外在、最直观的部分是标识系统VI(Visual Identity),也是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式,它通过组织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传达媒体各种信息,主要包括:台标、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形、吉祥物等基本要素。

比如中央电视台宣传片《传承五千年文明》,五千年文明单纯用几个画面是很难表现的。于是,用蒙太奇的手法将雄伟连绵的长城和奔腾宽广的黄河连接在一起,以大海的深蓝色为主色调,显示中华文化是一个海纳百川的文化。音画呼应,大气磅礴,这与其地位十分相符。“央视”十套则以书本为贯穿始终的识别元素,每当书页合起或打开时,观众感受到的是一种厚重的文化气息。这个创意的成功取决于识别元素在整个频道中的系统运用。

总之,电视台将节目、栏目看做产品,整个频道则被视为品牌。频道的标志、名称、主色调等构成品牌的主视觉元素,宣传语、主题音乐、背景音效等构成品牌的主听觉元素,成为整体包装的传播核心。包装的统一协调、主视听觉元素的传达到位,以及频道品牌形象的传播能力成为评判电视包装成败的最主要依据。如果观众不能够清晰准确地回答自己看的是什么节目或频道,这种模糊的意识只能造成收视人群的大量流失;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传播载体的识别能力弱化,所以不断优化、更新频道品牌形象载体是提升电视整体包装品牌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二)明星主持人的包装打造

CIS战略的运用,是从技术的层面对电视视听元素的整体包装,而打造明星主持则是从艺术的角度加强电视频道、栏目的品牌地位。明星主持人是一种有效的形象标志,直接传达着一个栏目、一个频道、一个台的整体形象,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视欲”心态,引起他们的视觉心理的审美共鸣。同时也有利于频道栏目的人际化传播,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节目主持人的荧屏形象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对他们的造型设计、包装,小到睫毛、大到整体形象设计,都应兼顾考虑。明星主持人的形象要素又可细化为形象和语言,这也是电视视听元素的组成内容。而主持人通过自身形象的宣传,通过个性化、风格化的“言说”,强调主持人自己的感受。这样,主持人给受众的感觉也不再是表象的、空洞的、肤浅的,而是真实的、深度的、鲜活的。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彰显,成为电视竞争的重要筹码。

具体来说,明星主持人的形象要素有如下几种:

1.面容

面容是一个人先天固有的面部特征。

首先要选择合适面容的人作为类型节目的主持人,并根据节目进展随时调整。如新闻节目主持人需要有一张稳重成熟的脸,而娱乐类主持则需要活泼微笑的脸。中央电视台的李咏正是以一张“灿烂的马脸”,为他主持的节目增添了不少娱乐气息。

另外,也可以通过化妆技巧来修饰面容,使之符合节目要求,电视化妆造型为塑造观众喜爱的荧屏形象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包括肤色、脸型、眉型、眼型、唇型等的设计。

落落大方、自然、得体的形象,向来是我们中华民族所认同和欣赏的。所以,在给主持人进行形象设计时,切忌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不可小气、媚气、俗气、邪气、傲气,要恰到好处,力求真实、可信。如果主持人的形象是刻意雕饰、浓妆艳抹,或企图让现场的嘉宾、群众像捧月一样烘托着主持人,势必喧宾夺主,干扰观众对信息的关注、接受和理解。这样的形象设计是失败的。

2.气质

主持人的形象设计是集形、色、韵为一体的,“形”即形状,指面部的造型和形体,“色”即色彩,是造型的重要手段,这都可以通过化妆师的技术打造出来。而“韵”即内蕴,指人的修养、文化、风度、个性,是一个人气质的体现,也是基于形、色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综合表达。

一般来说,新闻类、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要求稳重、典雅、大气、亲和,有权威性,以静态为主;综艺类节目主持人要求青春、时尚、幽默、活泼,有煽动性和感染力,主持人可时常走动,配合节目做出各种动作;体育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要健康、奔放、阳光、有张力;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要亲切、温和、富有母性光辉。

凤凰卫视善于为各种类型的主持人提供一个展现个性的平台,在节目的策划和编排中以主持人为中心,根据主持人自身的特点来定位节目。以素有凤凰“王牌”主持人之称的吴小莉来说,她出语简洁睿智,判断准确敏捷,播态活泼大方,加之长相靓丽,面带微笑,动作端庄,形成了特有的“小莉风格”,不少人称赞她气质好,说话快,读词方法独特,传情达意到位,是一位优秀的时事新闻主播;《鲁豫有约》中的陈鲁豫则因其独具的敏捷机智和沉稳淡定的气质而被塑造成一位邻家女孩的形象,在节目中,她邀请受众和她一起聆听客人讲故事,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学者、专家,也无论拥有多么辉煌丰富的人生,到了这里,被访者就只是一个普通的“说故事的人”。接替陈鲁豫担任《凤凰早班车》主持人的陈晓楠,也以其自然、质朴、真诚的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3.语言

个性化的主持人语言是构成节目特色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语音、语气、强调、语速的个性化,如果不能做到语言的开合有度、伸缩自如、详略得当,就会影响到节目的欣赏效果,主持人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凤凰卫视的陈鲁豫还享有“说新闻”流派“掌门人”的美誉,其实早在《凤凰早班车》中她就以“说新闻”而一举成名,在温和轻松的说新闻氛围中,她一改以往播读新闻的方式,以清新流畅的语调、亲切的笑脸、极富人情化的语言将一天中发生的大事娓娓道来,第一次赋予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的概念;“央视”二套《第一时间》主持人马斌的“到这里”、“就到这里”标志性的结束语,令人耳目一新,感受到一种自然、平等和交流的人文精神;崔永元在主持节目时,幽默风趣而不粗俗低劣、机智动情而不卖弄夸张、画龙点睛而不喧宾夺主的语言特色,始终“把精彩留给现场嘉宾”,使节目在严肃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过程中,主持人个性得以拓现;还有像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志犀利的语气,白岩松敏锐、含蓄、口若悬河的语速,无不彰显着他们个人的魅力风采。

总的来说,通过形象包装之后的主持人会形成特有的风格类型,从当前的荧屏表现来看,主持人的风格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儒雅型、幽默型、庄严型、恬适型等几种。

三、视听元素组合的文化形式——泛娱乐

正如本章第一节所论述的,大众文化背景之下,娱乐模式已经蔓延到各种电视节目形态中去,如娱乐谈话节目、娱乐资讯节目、娱乐新闻节目、情景喜剧、肥皂剧等。娱乐和明星、新闻、爱情、游戏等相结合,在电视传媒中大量快速地被复制和推广,产生大范围的轰动效应。

娱乐的泛化已是当代电视节目的一种文化表征,而电视节目所产生的这种文化意义,离不开基本的视听元素的各种组合,这些组合形成各种娱乐元素,集中表达了泛娱乐的文化倾向。

(一)娱乐元素之一:故事化叙述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曾提出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即受众选择媒体的或然率=期望的实现程度/费力的程度,可见,受众是希望在轻松愉快中从媒体里获其所需的。而受众接触电视的目的包括放松娱乐,获取信息,寻求人生的模式和获得移情效应,受众希望从媒体里获得信息和娱乐,而故事化叙述恰恰是能让受众获得娱乐的一种良好方式。诚如罗伯特·麦基所言,娱乐即是沉湎于故事的仪式之中,一直到知识上和情感上都满足为止[12]。此外,故事化叙述也很容易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其中,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角色的喜怒哀乐而开怀大笑或潸然泪下,进而释放其心理压力并获得愉悦满足。

故事化的叙述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中,成为增添节目娱乐性的重要方法。一些比较受欢迎的节目类型都以此种方法为其特色,如《今日说法》、《走进科学》、《百家讲坛》、《王刚讲故事》等,主持人往往是故事的讲述者,主持人叙述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叙述中不断凸显故事的冲突和悬念,将最能吸引人的部分放在最前面,然后娓娓道来,并在其间穿插各种影像或图片来进行解读说明。

(二)娱乐元素之二:巧妙的视听剪辑

随着电视制作技术水平的提高,用一种更加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剪辑电视节目不失为一种创新的思路。

即使是电视新闻的剪辑,只要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前提下,也可以运用多种视听元素,达到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如湖北电视台的《新闻360》,每期都会有一个“360视点”,内容是一个代表本台观点的新闻小短评。画面由各种新闻图片、漫画、特效文字构成幻灯片形式,再配上主持人的简短评论、特效音乐和背景音乐,显得犀利、诙谐。这种剪辑方法在民生新闻中经常运用,如某新闻对闯红灯的行为的曝光,排出了闯红灯前十名,加入大量特技效果和小动画,对蛮横闯红灯不认错的人打上马赛克后,将其凶恶表现定格、后退、重复播放,并将同期声同步重复,取得了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有人将此称为电视新闻小品,其实这就是运用了简单的电影制作方法,所不同的是内容都是真实的,只不过采用了一种更加吸引人的形式,因此新闻只要合理编排制作也可以吸引受众。

教育类的节目由于相对枯燥、呆板,更需要加入灵活多变的视听元素。如《百家讲坛》通过电脑软件的运用、有效的视频补充、动画和图表的制作等电视化手段的巧妙融合,使得节目结构变得更加紧凑,节奏变得更加明快,传播形式更加丰富生动。在节目剪辑中充分利用了蒙太奇手段,将关于讲座内容的背景资料和形象片段的镜头适时地缝合于讲座之中。如在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时经常插播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画面;而清十二帝疑案中又会出现热播的清宫剧的镜头;于丹解读论语的节目开头和节目中间都设计有动画短片,通过动画人物和画外音对节目内容进行解说,介绍每期节目的主题。总之,通过镜头的变动、各种视像符号的转换营造视听新鲜感而吸引并留住受众。此外,《百家讲坛》还善于根据画面的内容表达和讲座的整体节奏来匹配合适的音乐,例如,在马瑞芳教授说聊斋的系列节目中,除了配有相关人物的肖像画,在演讲中间还配有与剧情相关的音乐,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使人或紧张或轻松,或感动或深思。在合适的时机,节目还会穿插形式多样的图表,这样,既有助于受众理解所讲的知识内容,同时也丰富了电视画面语言。综上所述,这些丰富有效的视听元素与电视讲座产生了良好的互文作用,从而引导并促进观众对所讲述内容的理解,使得《百家讲坛》理智而不失生动,沉稳而不失活泼,从而大大增强了《百家讲坛》的可看性与趣味性[13]

(三)娱乐元素之三:戏仿

戏仿又叫“滑稽模仿”、“戏拟”、“谐仿”,源自英文paroay,是一种把所有严肃形式通过滑稽模仿吸引到诙谐文化中予以降格以求的艺术方式。电视戏仿是戏仿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一创作方式近几年来逐渐获得认同,如能对戏仿运用把握得当,不失为电视节目的强劲的另类创新力。

戏仿元素在电视中的运用,表现在视觉层面上主要有情节、场面戏仿,人物形象卡通化,超文本链接;表现在听觉层面上主要有语言谐谑、音乐拼贴。电视戏仿的源文本可以来自外界,如经典艺术作品、现实生活等;也可以来自电视节目本身,形成对节目自身的戏仿,对象则主要集中于品牌栏目和知名电视人两大范畴。

例如在一期《七天乐》中,以改版《天气预报》为由头,在《三国演义》中追溯《天气预报》的历史源头,讲述《天气预报》在民间的《百姓的故事》,甚至连广告时段也充满了《天气预报》的元素,改版结果是打造出了名副其实的《天气预报》频道。随后推出的独创搞笑版《艺术人生》、少儿综艺版《实话实说》、《月光小道》选拔赛也都是对品牌栏目的戏仿。此类节目的创意点完全基于观众对被戏仿电视栏目的熟知,他们了解栏目风格,因此改版产生的差异和错位是显而易见的,娱乐效果一触即发,同时还避免了语言类节目创作中的模式化弊病[14]

(四)娱乐元素之四:方言

方言电视节目正在各地升温,纷纷登上荧屏,收视率不断攀升,处于一种火热的状态,成为本土电视节目竞争的法宝之一。

早先的方言节目是通过搬上银幕的相声、小品被观众所熟知的。奇志、大兵的南派相声操着一口湖南话,深受大家的喜爱;郭德纲更在他的相声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赵本山让中国老老少少都能吆喝几句东北话。一些在相声、小品中成为经典的搞笑方言,通过电视迅速传播开来,在全国普及,成为那一年的“流行语”。于是,方言也就成了流行文化中的一个娱乐元素,并颇有几分时髦的意味。

方言现在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形态范畴,在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中出现。既有电视新闻节目的方言化,也有娱乐节目的方言化。例如采用粤语播报新闻节目的《新闻日日睇》、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是较早出现的方言节目,它用浓郁、地道的四川话演绎百姓故事,当地观众称其“比连续剧还要好看”。一些方言情景节目虽让人感到有点“俗”,但收视业绩却一直表现不俗,有着稳固的收视群体。如湖北的《经视故事会》,上海的《老娘舅》、《红茶坊》。而方言电视剧更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随着电视剧《武林外传》在各个电视台的轮番热播,这个故事情节有些荒诞、却诙谐幽默,集陕西、四川、山东、东北方言于一体的电视剧,让人看后忍俊不禁、开怀大笑,受到观众的青睐。

(五)娱乐元素之五:婚恋

将婚恋作为电视娱乐元素之一,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细细想来却大有道理。在一些有关动物的纪录片中,你就会发现动物在求偶阶段的表现是最有意思的段落。在生活中,青春男女的花枝招展、扭捏作态甚至五迷三道往往也会成为过来人打趣的对象,有确实可乐的一面。

原籍中国台湾、现居美国的田文仲老先生是台湾电视红娘节目的创始人,据他介绍,台湾的电视红娘节目火了十多年,喜结良缘的男女有上万对。湖南卫视率先推出的《玫瑰之约》栏目,也曾红极一时。

男女相亲作为电视娱乐元素有很多可以利用之处。比方年轻女性的娇羞、青年男子的争强好胜、浪漫的现场氛围、男女之间相互选择的悬念……而近来火爆一时的《非诚勿扰》更是将婚恋元素的节目类型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节目以全新的互动形式突破过去传统的交友方式,体现出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速配成功。整个节目节奏感强,颇具戏剧化效果,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当然节目也饱受争议,一些嘉宾被指责为扭捏作态、不真实、哗众取宠、传达不健康的价值观,连广电总局都下文“相亲类节目存在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要求该节目作出整改。

(六)娱乐元素之六:竞赛

竞赛类电视节目有多种,一为斗智,通常称为益智类节目;一为斗勇,国外很多,国内还比较少见,可以举例的有在各大城市台播出的欢乐传媒制作的《勇者无畏》;又一种是斗才艺的,现在电视荧屏中甚是流行。

竞赛成为娱乐元素,一是因为有对抗、有输赢、有悬念;二是大多设有名或利的巨奖,博彩性质浓厚,如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最后的获胜者可拿走百万美元的巨额奖金;三是谁都可以参与,是大众化平民化的娱乐活动。中央电视台曾创收视率高峰的竞赛类节目《开心辞典》和《幸运52》等其实也都脱胎于《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只不过进行了中国本土化的改造,并且限制了奖金数额,淡化了博彩的性质。

(七)娱乐元素之七:游戏

人类先天具有游戏的本能,这种天性并不止于童年,成年人仍然有游戏的需求。电视引入游戏元素,不仅使观众亲身参与游戏,而且使通过电视看游戏成为一种消遣娱乐方式。

游戏节目的异军突起以湖南电视台的游戏节目《快乐大本营》的开播为标志,借助卫星电视覆盖的威力,掀起了一股中国电视的快乐浪潮。此后各地的同类节目纷纷出笼,形成了全国电视的“快乐”旋风。在这类节目中,电视的娱乐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电视游戏节目大都安排在大周末的晚上黄金时段播出,正好为忙碌了一周的人们舒解压力;现场观众也已经不再仅仅作为观赏者或是节目现场的点缀,他们上台与明星融为一体参与到节目进程中来。主持人都是青春时尚、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如《快乐大本营》的何炅;游戏的设计也是花样百出,踩气球,爬竿子,闷在水底世界开锁等,还有一些搞笑或让人意外的环节。此外,游戏总有输赢。和竞赛类节目赢家获大奖比起来,游戏节目注重的是对输家带有戏弄色彩的惩罚,如画鬼脸、罚吃辣椒等,让观众从他们的窘态中取乐[15]

电视将游戏这种娱乐活动作为一种节目形式媒介化,无疑契合了观众娱乐天性中的游戏心理。在这些节目中,文化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受到了抑制,而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得以强化和突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