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国电视业制播模式

英国电视业制播模式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英国电视业制播模式英国电视实行的是不同于美国的公商并营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模式。这些ITV是商业性的节目制作和提供公司,除了没有发射设备,实属真正的电视台。C4对英国电视领域的巨大贡献是体现制播分离的“制片人委托制度”。C4的成功促进了英国电视节目的进一步市场化,独立制片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三、英国电视业制播模式

英国电视实行的是不同于美国的公商并营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模式。长期以来,英国广播电视的突出景观是有一个制播合一的节目提供者──英国广播公司(BBC)。这种情况,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改变。

(一) 英国电视体制的演变

1954年8月,英国通过《独立电视法案》,规定成立一个与BBC性质相近的公共机构——独立电视局(ITA),管理商业电视的广播。“独立电视”是“商业电视”的委婉语,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民众看来,“商业”一词有贪婪和低俗之意。次年,两家独立电视公司(ITV)在伦敦开播。随后,一批商业电视机构纷纷建立,并在联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独立电视网。从此,英国开始了商业电视历史的篇章;同时,开始出现公商并营的双轨电视体制。

ITA负责审批独立电视公司的许可证。它本身不制作节目,除了负责节目的技术播出之外,还负有审查和监督的责任,包括批准独立电视公司的业务方针、节目内容以及插播的广告等。这种结构方式既能够给予商业广播电视一定的竞争空间,又可以随时对其商业性加以控制和约束,因而与美国自由化的纯商业体制有所不同。独立电视局后来几经改组,曾经纳入广播,称独立广播电视局(IBA),1992年IBA的职能又分别由独立电视委员会ITC(专管电视)和无线电局RA(专管广播)代替,ITC增加了对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管理权。

ITA将英国划分为14个电视播出区域,选择15家独立电视公司(ITV)提供节目,其中大伦敦区域有两家公司(一个提供周日节目,一个提供周末节目)。这些ITV是商业性的节目制作和提供公司,除了没有发射设备,实属真正的电视台。它们负责制作、编排、包装节目,并出售广告时间。ITV的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广告。

长期以来,ITV的节目主要是地区性的,互补性的。此后逐渐形成电视网,联播性节目和地区性节目混合播出。15个独立电视公司中5个大公司(伦敦两个)位于英国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并提供主要的联网节目。5个中等公司覆盖人口较少的地方,一星期制作两小时的联网节目和本地节目(主要为地方性新闻时事节目)。5个小公司位于英国最偏远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它们仅仅制作本地节目,平均一天1小时。独立电视的节目来源除了它们自己制作的节目之外,还有这些公司共同拥有的独立新闻公司(这是一个辛迪加公司)向各电视台提供的综合新闻节目、国外进口节目和购自独立制片人的节目。广告占节目时间的10%左右。ITV节目比BBC更加通俗,更加富有娱乐性,因此也更加吸引观众,节目收视率一直高于大众化的BBC第一频道,市场份额大约占60%。

为了维持BBC和ITA两大系统之间的平衡,经英国议会通过,BBC第二频道(BBC-2)于1964年开播。此后,商营的第四频道(C4)于1982开播。1983年,议会又分别批准BBC和ITV播出早间电视节目。在英国,由于政府采取了“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维持平衡及适当倾斜的政策,大体维护了两类媒介的公平竞争和各种传播活动的均衡发展。

(二) 第四频道和“制片人委托制度”

在C4建立之前,无论是公营还是商营,英国电视业实行的都是制播合一的模式。1982年C4建立, 实行委托制片制度,自此才改变制播模式,开始了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分离。

按照最初的法律规定,C4由IBA直接管理,财政来源是独立电视系统的大宗税捐。它无权经营广告,节目与利润也不挂钩。因此,C4并不关心收视率的高低,也不刻意追求娱乐节目。它的新闻以严肃的政治性问题和多元文化观点为主,经常报道妇女解放、少数族群的权利等消息。它注重扶植民族文化和本国人才,主要播出具有启示性、创意性和风格独特的艺术节目,还经常播出非大众化的影视节目。这些大多是独立制片人的创作。

英国议会在建立C4的法案中提出了这样的构想:建立一个电视机构,这个机构自己不是节目的生产者,而仅仅是节目的发行人和传播者。这一模式是出版商分工制度在电视领域的体现,而这种实践了几个世纪的制度是,出版商负责刊物的出版,作者负责作品的创作。根据这种理念,C4是一个仅供“发表”的播出频道,它没有“自己的”制作设备和创作队伍,自己也不制作节目,而完全采用委托或者购买的方式从外部获得节目。此后,C4的法律地位虽有所改变,但制播分离的机制却保留下来。

C4对英国电视领域的巨大贡献是体现制播分离的“制片人委托制度”。这一制度大大繁荣了独立制片公司。起初,规定C4委托独立制片人制作15%到35%的节目;但因为独立制片人能以低得多的价格提供同等质量的节目,第一年C4采用独立制片人的节目便超过了整个频道播出节目的50%。2000年,频道采用的独立制片公司的节目占整个频道的66%。

C4的成功促进了英国电视节目的进一步市场化,独立制片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出于商业成本的考虑,ITV也开始大量采用独立制片人的节目——独立电视公司使用的戏剧娱乐节目,全部都是自由职业者和独立制片人的作品。

为了打破广播电视节目市场的垄断现象,为独立制片人开辟生存空间,英国1990年《广播电视法案》规定,英国传统的传统广播电视必须有25%的节目播出独立制片人的作品。政治、经济和法律的压力迫使BBC也开始实行制播分离;虽然BBC并不情愿。

(三) BBC的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

从80年代开始,随着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的崛起,特别是境外电视的冲击,英国的广播电视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经不是原来“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传统格局,而变成“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混战场面了。

此时,积极主张推行“私有化”的撒切尔政府开始考虑让BBC放弃收费许可,通过广告或赞助部分或全部地承担经营费用;甚至考虑将BBC私有化,以提高经济效率,降低成本。但是,负责调查上述构想可能性的皮考克委员会在1986年提交的报告中却认为,公共广播电视不可能仅仅由市场来支持,从而否定了将BBC商业化的可能性。不过皮考克委员会提出:为了降低成本,BBC应该减少内部制作的节目,应该学习C4的运作模式,把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公司制作。

面对商业竞争的现实,为了解决机构重叠、官僚主义作风和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BBC决定采用釜底抽薪的改革措施。

第一步采取的,也是最受争议的改革举措是“制片人选择制”。这项制度鼓励BBC的制片人去外部寻找节目资源。这样,BBC的各个节目部门就被置于与成百上千的独立制片公司竞争的境地。不仅如此,“制片人选择制”还将雇员从终身制转向了短期合同制,从而打破了原来BBC雇员的铁饭碗。

1997年4月,BBC又对公司的机构进行了重大改组。机构调整后的BBC下设播出中心、制作中心、新闻中心、资源中心、国际中心和经营管理中心六个主要部门,将节目编辑部合并,围绕公司的重点节目编排制作。现在BBC实行的是机构内部完全的制播分离,主要是将制作机构与播出机构分离开来。从此,BBC频道就要向BBC制作公司购买节目了。进一步,还要将委托制作部分从制作部分出去。BBC成立了发行节目的版权处,通过辛迪加组织在节目制作者、使用者、销售者和资金来源之间架起桥梁。

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BBC制作中心有固定员工4000多人,是BBC最大的部门。制播分离导致许多人失业。同时,一批最有才华的制作人离开了BBC,成为独立制片人。BBC的许多人担心,失去BBC控制的委托制作节目,名牌效应丧失,质量也难以保证。

节目改革虽然引起了争议,但是BBC高层仍然认为,制播分离的决策是成功的。据英国文化遗产部评估,BBC在迎接数字化挑战、财务管理水平和市场地位等方面均比几年前大为加强。BBC的改革也在世界上引人注目,引起了公共广播电视领域的连锁反应。

(四) 英国电视节目的市场运作

自从引进商业电视打开英国电视节目市场之后,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英国公营和商营两种媒介都积累了丰富的节目经验,并在节目市场中找到相似的机遇和各自的位置。现在,它们的市场运作方式大同小异。

1、独立制片人制度

独立制片人现象是从英国引进第四频道(C4)开始的,是伴随制播分离而来的。

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的衰退导致公共广播电视业大量裁员,以节省资金。于是,BBC的许多从业人员变为自由职业者──他们仍为广播电视工作,只是由“固定工”变为灵活的(因而也是无“铁饭碗”保障的)“合同工”。他们面向市场,为所有的媒介──包括BBC和ITV──工作。90年代,商业电视节省资金的第一个措施也是裁员,于是,独立系统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又成为自由职业者。由于电视台停止或者减少长期委托,要求原先固定的节目供应商提高质量,降低价格,从而迫使它们精简机构,将它们自己的职员也推入独立制片人的队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英国政府对独立制片人的偏爱,越来越多的“小企业”生长起来。独立制片人目前是英国广播电视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独立制片人制作自己的节目,销售给电视台;或者接受媒介的委托,为其制作节目。这些仍在老行当干的自由职业者不再享受旱涝保收的工资待遇。他们必须建立自己的办公室,学会推销自己,学会做预算,学会掌握制作日程和管理财务,并从事经营和谈判工作。在团队作业的广播电视行业,无论是想获得委托或者委托他人,自由职业者还必须学会建立关系网和组织集体。广播电视自由职业者有自己的固定组织,在英国,他们的组织是“广播电视、娱乐、电影和戏剧协会”(BECTU),它有自己的行规,是行业自我保护与合作、协调的组织。

2、媒介制片人制度

制片人是随着商业性的独立电视台的出现而产生的。

在BBC只有一个频道、每天播出6小时的时候,多数节目不需要单独的节目制片人,那时,由部门的负责人兼任此职,他从头至尾负责节目经费的预算和管理。但是,商业电视的运作产生了市场,产生了竞争,产生了独立制片人,最后是BBC的制片人。于是,委托制作节目的播出部门经理退居二线,不再亲自决定具体节目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转而监督各制片人的最后产品。随着电视节目产量越来越多大,品种越来越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制片人。有新闻制片人、戏剧节目制片人、纪录片的制片人,等等。

英国节目制作的中心人物是制片人。制片人组织创作队伍,控制节目资金和制作流程。他对节目生产和制作人员的所有问题作关键性的决策。所以,每一个重要的节目(栏目)都要任命一个制片人,在节目的末尾用粗体字标明。

3、发行、预售、合作制片与音像制品

发行。BBC有自己的商业发行机构──“BBC世界电视”公司。1995年,“BBC世界电视”向80多个国家售出超过14500小时的节目,成为欧洲最大的节目出口商。ITV也有自己的销售发行公司。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发行代理机构,成为版权买卖的中介,情况非常复杂而灵活。

预售。制片人在制作前已先向广播电视机构出售了创意,获得了部分资金投入。但他们从媒介那里一般不能得到所需要的全部制作投资,于是他们向相关机构征求合作。制片人会从一两个投资来源获得足够资金;节目播出时会获得电视台的部分经济补偿;节目播出之后,还可通过发行得到额外利润。制作者或者他委托的发行者可以通过预售方式从国外的媒介处获得投资,但在此之前,他们应该有国内的广播电视媒介投资垫底。内外资金到位,才可能进入制作。

合作制片。如今,高额的节目费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无法由传统的方法来投资制作了。合作制片是一个出路。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合作制片必须风险共担,同时利益分享。因为涉及国内独家市场的问题,因此合作者通常寻找另外的一个或者几个国家的电视机构进行合作。显然,这些一开始就确定要在不同国家流通的节目必须具有国际性,能同时吸引不同国家的观众。

音像制品。英国通常是在影院上映将结束或者广播电视媒介播放权到期之后,才开始进行影视节目的音像制品销售,使其登上零售商或出租店的柜台。影视制品的销售往往获得更大的市场成功和经济效益。租借或者购买录像带的顾客通常是看过电影、接受了电视上的宣传或者读过 有关评论的受众。其中,导演制作的片花可能是促销的得力工具。

附:英国的委托制片制度大事记

1982年,随着英国第四频道的出现,委托(Commission)制片制度开始建立。

1986年,匹考克调查委员会就英国广播公司的财政问题提出了报告,在报告中建议英国广播公司和独立电视委员会增加使用委托独立制片人制作的节目。

1987年,独立广播委员会宣布,将使用委托独立电视制片人的节目数额达到全部播出量的25%,1988年,独立广播委员会发表了《独立电视委托独立制片人制作节目的规定》。到1992年末,独立电视台使用委托独立制片人制作的节目达到播出总量的22%。

1990年广播法第16条第2款h项和第25条第2款f项要求,所有第三频道、第四频道、第五频道的持照人,每年使用委托独立制片人的节目数量不少于播出总量的25%。

1996年广播法第19条第2款b项就数字地面电视播出规定,使用委托制作的数字节目不得少于数字播出总量的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