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分子的渊源

知识分子的渊源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知识分子的渊源什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虽然是一个近代才出现的词,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的历史中,都是有其渊源的。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前身是士大夫。人们已经认识到以往贬低和歧视知识分子是错误、不理性、不明智的。知识分子所代表的质疑勇气、社会正义与道德、为追求真理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使得人们关注、景仰并且信任这支队伍。

一、知识分子的渊源

什么是知识分子?对此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有的人认为知识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有的人将其界定为从事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人,也有人视知识分子为具有强烈批判意识、以批判现实为己任的人。在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讨论中,最通俗、最基本的定义是这样界定的: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知识分子”作为一个词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的法国:1894年,法国上尉德雷福斯因其犹太身份而遭受诬陷,这一事件引起了当时一批具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人士,包括佐拉、雨果等文人的义愤,他们站出来为德雷福斯辩护,并发表了一篇题为《知识分子宣言》的文章。这一批具有批判意识和社会良知,为社会伸张正义的人士,就被称为“知识分子”。

近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诞生应当通过两个尺度来衡量:外在的是大学教育体制的形成,这是知识分子得以成长为群体性社会力量的环境;内在的是理性批判或理性反思精神的确立,这是知识分子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思维理念。照这个标准看,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出现在戊戌变法前后。“知识分子”这个概念也是在此期间由日本传入中国的。这时候,新学堂普遍取代了科举制度,理性主义也随着不同于经史子集的知识学科的传授而影响到人们的心灵。

知识分子虽然是一个近代才出现的词,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的历史中,都是有其渊源的。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前身是士大夫。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多以儒家理想中的“士”自诩,信奉“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的说法,坚持“道统”、“学统”、“独尊儒术”而“党同伐异”,衷心维护正统。在西方,“知识分子”最早特指供职于修道院大学、以教授知识为业、不同于一般神甫和修士的教会人员。

一般认为,近代知识分子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大学的发展,人文学科的传播,为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提供了必备的条件。知识分子阶层造就了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特别是在法国,知识分子通过反对统治阶级和旧制度的教会,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批评者。正是在扮演社会的批评者这一角色时,近代知识分子才显得引人注目。

目前知识分子问题在思想界和学术界以及全社会逐渐引起高度重视,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人们已经认识到以往贬低和歧视知识分子是错误、不理性、不明智的。知识分子是社会的重要阶层,知识分子在批评社会的同时,以努力找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责任。社会的飞速发展,说明知识分子已经成为人类解放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成为人类逐步寻求独立、自由与民主解放的启蒙者、先行者、牺牲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质疑勇气、社会正义与道德、为追求真理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使得人们关注、景仰并且信任这支队伍。要繁荣包括新闻事业在内的文化事业,离不开作为科学和文化创造与传播的主体——知识分子的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