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殊的身体心理素质

特殊的身体心理素质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特殊的身体心理素质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新闻记者位居十大危险行业的第三名,仅次于矿工和警察。这些人员固然需要安置,但过于集中对于提高党报群众工作者的战斗力不利。(二)群众工作对心理素质的要求就心理素质而言,党报群众工作者首先要亲民爱民,不嫌贫爱富,关心困难群众。党报群众工作者要机智勇敢,善于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复杂情况。

三、特殊的身体心理素质

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新闻记者位居十大危险行业的第三名,仅次于矿工和警察。为此,有些保险公司专门推出了“记者险”,包括记者家属也可连带保险。根据《北京青年报新闻调查工作室友邦顾问调查结果显示,58.4%的被访者认为记者行业属于高危职业,41.6%的被访者持否定态度。京沪穗三地在此项调查上认为记者行业属于高危职业的比例依次是:61.4%、55.4%和58.4%。[4]当然,高危行业特性对记者的身体心理素质要求就比较高。而党报群众工作者作为这一高危行业从业者中的一部分,他们所面对的情况与其他记者有所区别,因此在身体心理素质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一)群众工作对身体素质的要求

尽管新闻记者从事的是脑力劳动,但是没有充沛的体力支撑是不行的。近年来,都市类报纸记者的平均年龄一般只有20多岁。相比之下,党报系统记者的平均年龄要高些,通常都在30岁以上,而党报群工部门记者的平均年龄则更高,以40来岁、50来岁的居多。笔者在各家党报群众工作部门调研中发现,与时政部、经济部等要害部门兵强马壮不同的是,一些报社群工部配备的编辑记者则以“年老体弱”者为主。在很多党报都没把群工部当成一个重要部门,认为党报群众工作不过就是听听电话、接接来访、看看来信、编编来稿,随便什么人去都行。尽管许多报社都实行了竞聘上岗,但往往是时政部、经济部等重要部门落聘的、年龄比较大的、身体不太好的同志被安置到群工部。这些人员固然需要安置,但过于集中对于提高党报群众工作者的战斗力不利。如今,党报群众工作已经走过了靠来信来电来访来稿这种“等客上门”阶段,必须“主动出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因此,党报群众工作也需要多配备身体强健、精力充沛的年轻记者。

(二)群众工作对心理素质的要求

就心理素质而言,党报群众工作者首先要亲民爱民,不嫌贫爱富,关心困难群众。到报社来访的群众有可能衣衫不整,有可能蓬头垢面,有可能口齿不清,有可能逻辑混乱……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应该热情接待,并设身处地帮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党报群众工作者要有耐性,受得了气,灭得了火。来访群众有可能怨气冲天,有可能态度蛮横,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跟来访群众发生正面冲突,耐心听其讲解,待其平静之后语气温和地摆事实讲道理,不管问题能不能及时解决,都要让群众满意而归。

党报群众工作者要不怕吃苦,敢于到艰苦的地方去为群众排忧解难。向报社反映情况群众的居住地有可能不通公路,有可能还没通电,有可能缺吃少穿……无论有多艰苦,只要群众生产生活存在问题,需要党报提供服务和帮助,我们都不能推辞。

党报群众工作者要机智勇敢,善于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在批评报道的采访过程中,批评对象拒不配合、恶语相加、恐吓威胁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批评报道见报后,批评对象无端纠缠、恶意诉讼、打击报复的也屡见不鲜。我们既要不畏强暴又要善于保护自己,注重采写编辑技巧,不和批评对象发生正面冲突,尽量避免新闻失实;问题出现之后也不要回避矛盾,一定要积极设法解决。

党报群众工作者要心态平和,持之以恒,不要见异思迁,不安本职。与其他部门记者出门采访有人车接车送、请吃请喝、还有红包礼品等不同的是,群工部记者采访一般不会有这种待遇,而且多数情况下还要吃“闭门羹”,找不到采访对象,完不成采访任务。在以稿分计酬的考核机制中,其他部门的记者可能发稿多多、奖金丰厚,而群工部记者好不容易采写的一条批评报道可能由于宣传部门控负、有关人士说情而胎死腹中。与搞正面报道的记者到处结朋交友、广布人缘不同的是,群工部搞批评报道的记者有可能“走一方黑一方”,既得罪了各种关系,又得罪了批评对象……如此种种,如果党报群众工作者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很难坚守岗位,履行自身的职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