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网互动的未来前景

报网互动的未来前景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能否成为受众所选择的信息源,将成为未来网络新闻市场获胜的关键,这对拥有强大新闻采编、生产能力的传统报媒来说,无疑是寻求数字化生存的一次重大机遇。在未来,报网互动的另一个趋势,将是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报媒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

四、报网互动的未来前景

腾讯网地方版的建设采用与地方优势报媒合作的方式:通过强强联合,实现协同效应,在报媒与网络企业之间形成共赢的合作关系,是一种有效的报网互动模式。这一运作方式使报网互动突破了之前新闻网站与集团刊物之间单一的合作方式,还将报媒与网络企业间的互动从新闻内容扩展到各项资源、资本等多层面,进行立体式的互动,为报网互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

数字技术背景下,技术创新往往是改变产业格局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2005年开始,随着RSS技术出现和流行,全球网民的浏览习惯,特别是网络新闻信息接触习惯正悄然改变。

RSS是一种信息沟通标准,也称为聚合内容。RSS作为站点间的信息沟通标准,有两个特点:一是网站间自动完成,无需人工介入,将对互联网信息传送的速度和广度产生影响;二是传送的内容是一个分类的索引信息,互联网信息的定义将从纯粹的文本符号上升到有语义联系的层面。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交流标准,RSS为互联网任意两个站点间提供了自动的信息沟通方法,这对需要加强信息传递的网站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新闻聚合工具软件(例如NewzCrawler、FeedDemon),接收按照预设的格式、地点、时间和方式,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网站如果能够提供RSS输出,则有利于让用户发现网站内容的更新、提高用户黏度。RSS目前在信息源类的网站中有较多的使用。Yahoo、BBC、CNN、Amazon、Ebay等国外新闻站点,以及网典、Blogchina等中文网站都纷纷推出RSS新闻频道,同时所有标准的Blog站点也都支持RSS。RSS在搜索引擎类的网站中作为聚合新闻频道使用,应用比较广泛。例如百度news.baidu.com,谷歌news.google.com。作为信息源的网站,提供RSS方式,能够方便客户对内容的直接访问,扩大内容的影响力;对于信息接收的网站,可以方便地接收多家信息,并能实时跟踪,达到广泛、及时的目的。

RSS所带来的对网络新闻市场的挑战,不再仅是针对传统报媒的新闻网站,而是面向所有的网络新闻市场竞争者。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和经营模式的成型,网络新闻市场格局将再次变动。如果说在前一次网络新闻市场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传统报媒没有获得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长时间处于被动,那么新的RSS技术的出现则给予了报媒与其他竞争者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能否成为受众所选择的信息源,将成为未来网络新闻市场获胜的关键,这对拥有强大新闻采编、生产能力的传统报媒来说,无疑是寻求数字化生存的一次重大机遇。如何抢占技术先机,迅速实现RSS技术与自身优势的结合,成为受众的信息源,成为传统报媒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意味着传统模式将遭遇挑战,也意味着新的市场机遇的出现。在未来,报网互动的另一个趋势,将是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报媒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

当我们审视报网互动的未来发展时,还应站在产业发展的视角下,眼光再一次投向不断变化发展的数字技术领域。无论是传统报媒还是新兴网络企业,都已不可逆转地被卷入数字化浪潮中,那么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就决定着这些媒体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方向。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媒介融合正快速推进,它所引发的不再仅是纸媒与网络之间两种媒体的简单结合,而是发生在传媒、通信和IT产业间的深刻的产业变革。因此,当我们讨论到报网互动的未来时,应纳入媒介融合这一整体框架进行考察。数字融合基础上实现的电信、广播电视和IT之间的产业融合是在固定化产业边界发生本质性变化(即模糊化)的条件下出现的。数字化革命将不同的信息形式统一起来,使不同形式的信息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都可以依靠数字技术产生的标准化表达方式精确表达、迅速传递。“网络”所指涉的也就不再仅是单纯的互联网,而是基于数字技术的电视、通信和互联网的三网合一。这也就是说,报媒将要寻求的网络化生存、将要实现的报网互动,将在三网合一后的“新网络”中实现。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时期的报网互动将给报媒带来更加深刻的从生产形态到产业角色的全面改变,它将是生存形态的革新,甚至连目前较为成熟的报网互动的方式也将不再适应新的格局。报业如何在互动中寻找自己的角色、位置?如何寻求生存和发展的路径?这是对未来报网互动最为深层的思考。

受数字技术影响,传媒产业结构和市场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内容供应商、硬件生产商、软件开发商、渠道运营商将成为未来传媒产业链的主要构成部分。以此为契机,传统报业企业可供选择的转型路径有二:一是转型为信息供应商;二是转型为综合型传媒集团。

采编业务是报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未来的网络无论采用何种表现形式、具有何种技术特征,新闻信息的生产能力和长期以来积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始终是其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集团转型为信息供应商的基础,更是传统报媒在面对媒介融合、产业变革时所应始终坚守的领域。市场对综合性新闻信息供应商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有相当数量的报业集团需转型为专业化的信息提供商,如财经信息、教育信息、政策信息、区域信息等,通过差异化的定位,获得各自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另一个方面,媒介融合促使传媒集团的经营不再局限于传媒以及与传媒相关的产业,而会走向更为多元的跨行业、跨产业发展。积极促进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聚合其他产业是这一趋势对传媒产业所有企业提出的要求。报业企业还可以直接收购已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新兴媒体(如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等),自建新兴媒体网络(如社区电子显示屏),以此逐步建构集团的数字产品结构,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转型为综合传媒集团。转型过程中,集团应以协同效益、产品结构改善、业务整合为标准慎选新业务。

【注释】

(1)刘素心、王汝芳、张广森:《论网络环境下“信息控污”》,《大众科学》,2007年第5期,第40~42页。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页。

(3)美国人麦特·德拉吉创办了个人网站:http://www.drudgereport.com,经营网上邮件列表——“德拉吉报道”。1998年1月17日深夜,他通过自己经营的网上邮件列表——“德拉吉报道”向他的世界各地的近5万名新闻邮件订户发送了一条题为《克林顿总统对一个叫莱温斯基的女人微笑》的新闻,从而迅速掀起了在美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绯闻报道狂潮”。德拉吉由此名声大噪,他的“德拉吉报道”的日访问量也从5万人,猛增到650万人。这一纪录远远超过了时代周刊一个月的发行量。

(4)参见刘劲松:《是“第四媒体”还是“唯一媒体”?》,《国际展望》,2000年第19期,第50~52页。

(5)参见杜骏飞:《网络时代的“全时化”新闻理念》,http://www.cjr.com.cn,2009年1月17日。

(6)南方报业网相关资料参见:http://www.nanfangdaily.com.cn,2008年12月29日。

(7)人民网相关资料参见:http://www.people.com.cn,2008年12月29日。

(8)大洋网相关资料参见:http://www.dayoo.com,2008年12月29日。

(9)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2月30日。

(10)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2009年1月25日。

(11)参见《看〈华尔街日报〉在报网互动方面的新探索》,http://www.cjr.com.cn,2008年12月25日。

(12)参见官建文:《中国新闻网站的创新与发展》,http://www.people.com.cn,2009年1月3日。

(13)耿先锋:《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的评价和选择》,《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第3期,第31~33页。

(14)参见耿先锋:《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的评价和选择》,《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第3期,第31~33页。

(15)参见《网络与报纸,可以双赢!》http://www.emkt.com.cn/,2009年1月4日。

(16)参见2000年亿唐美国网络行系列报道之五:《嬗变中的传统媒体》,网站:http://www.people.com.cn,2009年1月12日。

(17)陈静诗:《报纸媒体网络化初探》,《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18)苟凯:《解开数字报发展的谜题》,《中国传媒科技》,2008年第7期。

(19)参见百度百科:数据库,http://baike.baidu.com,2008年12月18日。

(20)赵炳芳:《谈网络时代外文期刊采购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年第4期。

(21)参见李彦魁、闵大洪:《报业数据库建设是实现数字报业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报业》,2006年第10期。

(22)奥一网相关信息参见:南方报业上线新媒体项目,打造虚拟城市生活,http://www.donews.com/,2008年12月28日。

(23)腾讯公司相关资料参见:http://www.qq.com/,2009年1月3日。

(24)参见庞春燕:《腾讯:看好与地方报纸网站的合作》,《传媒》,2007年第4期。

(25)在某些城市,腾讯也选择单独建站,如成都的大成网、西安的大陕网。为了结合地方资源,大成网、大陕网都从当地媒体招聘专业人员,建立当地化团队,与当地媒体进行合作。

(26)彭小欢:《我们和腾讯是共出力、共获利》,http://www.chinaxwcb.com/,2009年1月20日。

(27)参见大渝网:《重庆人的网上生活家园》,http://finance.sina.com.cn,2009年1月10日。

(28)李友凡:《腾讯·大渝网,开创报网互动新模式》,《传媒》,2007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