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版权兴市战略措施建议

版权兴市战略措施建议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版权兴市战略措施建议为促使成都版权产业快速发展,形成独具成都特色的版权经济体系,实现版权兴市战略目标,为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找到最优化的推进路径,我们从多角度为5-8年的近期阶段目标提出具体措施建议,将从以下四大体系建设入手:一、打造全域成都版权产业体系版权产业体系是成都版权兴市战略的核心和关键,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第二节 版权兴市战略措施建议

为促使成都版权产业快速发展,形成独具成都特色的版权经济体系,实现版权兴市战略目标,为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找到最优化的推进路径,我们从多角度为5-8年的近期阶段目标提出具体措施建议,将从以下四大体系建设入手:

一、打造全域成都版权产业体系

版权产业体系是成都版权兴市战略的核心和关键,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都积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背景下,版权产业体系不但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成都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而且还是推动中国和成都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一个完整的版权产业体系包括版权产业规划、版权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版权产业政策扶持体系、版权产业统计体系、版权人才培养体系等几大方面。就成都版权兴市战略而言,打造成都版权产业体系,首先应树立全域成都的理念,成都的发展不单单是成都城市的单面发展,而是城乡携手共进、全面腾跃。因此,成都版权产业体系应是全域成都版权产业体系的打造。具体来说,全域成都版权产业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全域成都版权产业发展规划

1.总体规划

以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奋斗目标为出发点,以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为契机,广泛参考国内外版权产业发展经验,深入调研成都市版权资源,密切结合成都市实际,通过研究成都市版权产业的发展现状,就成都市版权产业发展中的条件、问题与制约因素,制定《成都市版权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及推进措施,为成都版权产业发展提供纲领性的指导方针,推动城市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2.行业规划

基于“大成都经济区(成都、绵阳、德阳、资阳、眉山、乐山、雅安)”格局,结合地区资源优势,以成都为中心,“成都-德阳-绵阳”、“成都-资阳”、“成都-眉山-乐山”、“成都-雅安”城市群为主体,制定完善版权产业各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把握行业最新动向,结合自身发展基础与特色,制定符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行业规划,集合相关领域的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信息软件、数字出版、数字娱乐、游戏动漫等新兴产业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业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产业快速发展,争取树立行业领先地位。

3.区县规划

以全域成都为着眼点,充分调动各区县发展版权产业的积极性,针对各个区县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推动各区县制定《区(县)版权产业发展规划》配合该区县整体发展需要,找准区域发展特色,打造版权产业区域亮点。

根据各区县产业特色,结合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定位的六大战略性功能及各级产业功能区划分,依据本课题初拟的成都版权产业分类标准,建议成都市版权产业区域发展参照以下布局。

(1)主要版权产业功能区:即以发展核心版权产业为主,包括软件业、出版发行业、广播影视业、演艺业、工艺美术业、广告及会展业、设计行业等。各区域共同构建成都主要版权产业功能体系。

依托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孵化园等软件、数字娱乐及信息服务业;锦江区以“红星路35号”、数字出版基地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青羊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杜甫草堂、青羊宫等为代表的文博产业;成华区数字音乐公园、工业设计产业;武侯区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金牛区高新西区电子商务业;温江区文化产业园、原创音乐基地;都江堰青城山文化产业园、中国当代美术馆群等项目聚集效应下的数字新媒体产业、工艺美术业;双流县航空港科技创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蒲江县以成都现代印务基地为中心的印刷业、以中国西部包装基地为聚集的包装设计业;大邑县“中国博物馆小镇”的文博产业及由此发展的影视产业等,打造成都核心版权产业集中发展区。

由各区县主动规划、积极申报,建成软件版权基地、数字出版基地、数字动漫(影视)基地、数字音乐基地等涵盖核心版权产业的国家、省、市多层级的产业集聚区。

(2)部分版权依托产业功能区:即以发展外围版权产业为主,包括从事制作、制造和销售其功能完全或主要是为作品及其他受版权保护客体的创作、制作和使用提供便利的设备的产业。如家居艺术业、建筑业、版权相关设备的制造业、运输业等。各区域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及本土产业特色,充分利用版权对产业的促进功能及资源的整合功能,共同构建成都版权依托产业功能体系。

利用崇州市家具产业优势,加强对家具作品的创意设计,形成特有风格,同时重视家具设计中的版权理念,从版权角度为崇州家具业找到新的发展生机。

以邛崃“文君文化”、“邛酒”的白酒文化、“邛窑”现代陶艺创作、展销、商贸等活动为基础,鼓励对现有资源的文化再创造,并纳入版权保护体系,让版权最大限度服务于其相依存产业。

依托武侯区红牌楼家居艺术街区、中国女鞋之都、科技商务区、武侯祠民俗街等区内优势产业环境,对接版权工作、发展版权经济。可考虑在综合产业基础上打造成都市级,甚至国家级的“版权经济示范区”。

在青羊区非遗项目蜀锦蜀绣漆器、龙泉驿青瓷、彭州陶艺、郫县蜀绣蜀锦等工艺品创作、生产环节中,加强与受版权保护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相结合,打造高端民俗作品。可借此设立相关工艺品的文博展示区、工艺主题产业园等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创意基地,争创“特色版权产业样板区”。

(3)版权支持产业功能区:即以发展版权产业相关产业为主,包括生产、制造和销售其功能主要是为了促进版权作品的创造、生产或使用的设备的产业,如一般批发零售业、一般运输业、通讯业等。各区域共同形成服务核心版权产业、支持外围版权产业相关版权产业的功能体系。

利用青白江建材等原材料制造产业、新都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大邑通用机械制造产业、金堂节能环保制造产业等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优势,为成都版权产业发展提供从设备制造到原料生产的各环节服务。

利用双流临空经济区的航空物流枢纽、新津铁路物流枢纽、新都和龙泉驿公路物流枢纽的优势,为成都版权产业各行业从原材料配送到成品发行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四大区域可结合周边核心版权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切实的版权物流规划,共同构成成都版权支持产业的物流功能区。(见图7-1)

(二)利用版权经济属性,加快一、二、三产业提档升级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变革,走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道路。要高度重视版权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挖掘版权资源,做好农业发展中的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使版权资源成为现代农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有力推手,全面提升现代农业附加值

img31

重视版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在第二三产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运用现代版权制度的文化、经济属性,激励企业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授权许可机制,规范行业版权资源的合法使用,最大化利用版权资源,使其成为第二三产业创富的助推器,促进高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高端化。

(三)打造国家版权产业基地,以集群效应带动版权产业发展

依托现有版权资源放大、扩充,打造国家级版权产业基地,建成具有高端化、高成长性的优秀项目集聚地,力争成为国际重要的版权产业集聚区之一。一方面,快速跟进现有园区、基地的申报工作,如天府软件园争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示范园区,创建高新区、武侯区“国家版权产业基地”,打造锦江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另一方面,可拓展现有园区、基地的功能范围,或规划全新的综合性基地,以出版印刷、工艺设计、数字音乐、游戏动漫等成都版权产业格局中发展较为成熟的几大重点行业为支柱,形成“一城二区三中心”的发展格局,为实力强大的企业、园区争取国家级授牌。

1.一城

“版权之城”:版权产业基地的整体规划均以利于成都版权业发展为本,规划特色景观建筑群,契合“田园城市”中心城区“园在城中”的发展布局,形成具有便利的工作办公条件、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良好的品牌声誉保障的版权产业集聚区。

2.二区

版权创意孵化园区:吸引版权产业相关行业的各大中小型企业及各类工作室入驻,搭建产业公共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为其生产创造高品质的版权作品提供便捷的服务。

青年版权人才创业园区:扶持青年创业,提供办公、住宿优惠,为版权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吸引版权人才聚居。

3.三中心

办公中心(服务):版权各行业协会或相关企业办公地点聚集区。

版权创意中心(研发):各层次版权作品的研发、创意、设计中心,版权创意人才的集体创作基地。

版权交易中心:集各类版权资源信息查询、版权登记、交易、展示、保护、商务投资、融资等于一体的功能齐备、配套完善的综合性版权服务平台。

(四)建立成都版权产业统计体系

基于目前版权产业相关统计体系不完善、有效信息有限、对行业指导作用不强的现状,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借鉴国外版权产业统计经验,结合成都实际,开展版权产业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滚动调查相结合的统计制度,着手建立成都市版权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并可以此为依据向全国推广,促进我国版权产业统计体系规范化、统计指标科学化,使版权统计对版权经济真正起到反向指导作用,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五)加强政策扶持体系建设

1.做好产业政策衔接

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与版权政策的衔接,强化文学、艺术、科技领域创新活动中的政策导向作用,优化版权相关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全市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以创新来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2.设立版权产业基金,为版权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为满足成都市版权相关产业中各大型企业及众多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解决其融资难题,建立起多层次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平台,促进成都版权产业的快速发展,可借鉴其他产业发展基金的模式,考虑设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版权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通过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版权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与作用,打造创新型投融资平台,带动社会资本围绕政府整体产业布局来有效聚集、整合,激发民间版权产业发展动力与活力。

基金可主要用于园区建设、产业孵化、研究及培训基地等的补贴、资助和奖励,保障版权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六)加大版权产业人才培养

版权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资源是否充沛关系着版权产业能否长足快速发展。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成都市版权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成都发展版权产业的战略性难题。

1.市校联合建成“国家版权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成都市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而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具有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可以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各学科优势资源,创办跨文学、艺术、经济管理等学科的院系,专门培养版权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意人才、研发人才、策划人才、经纪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等。为此,成都市可与优势高校共建集研究创造、教育培训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国家级版权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版权创作、管理、经营等人才为主要任务,通过建立高端版权人才共享机制、国际版权人才交流机制等措施,发挥成都版权人才的最大贡献。

2.加强对企业版权人才的培训考核

由于版权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建议达到一定规模的版权相关企业设立专人负责日常版权工作,如版权登记、版权贸易等。版权主管部门可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及考核,由企业指派员工作为专门的版权人才参加培训、考核过关,获取从业资格。

如设立“版权教室”,以讲座或授课等形式,定期邀请版权产业相关专家、主管部门领导、优秀版权人等,为版权从业者进行培训。在适当的时机,可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规定,为专门的版权人才申报新职业,形成国家职业标准,并以成都为试点向全国逐步推广。

3.拓宽版权人才引进渠道,完善版权人才引进机制

(1)吸纳版权人才留驻成都

制定发布成都高端版权人才需求目录,采用多种形式如公开招聘、合作演出、客席聘用、片约制及签约代理制等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版权产业人才。其次,可考虑建立创意工作室和作家村,吸引国内外成名的创意设计专家或作家来成都,以配套的优惠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创意创作环境,大力支持其创意创作计划,为其创造施展才华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2)建立高端人才共享机制

与东部创意人才集中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建立共享创意人才机制。在当前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高端创意人才身在成都,也可以通过网络会议、电子邮件等手段让东部城市的一些高端创意人才为成都的版权产业服务。

(3)国际版权人才交流

重点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国内外著名培训组织来成都建立培训机构,以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版权产业人才。推进人才培训的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境外培训基地,定期选派一批与版权产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公务员、研究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版权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

二、构建版权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体系

版权服务是加快融通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个环节的有力推手,是促进版权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构建完善的版权服务体系是成都市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背景下完善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版权兴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市各类版权权利人、使用者以及传播者对版权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范围越来越广泛,这对加快完善全域成都的版权服务体系提出了更为现实和迫切的需要。结合成都实际,可以从以下方面构建和完善版权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体系:

(一)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做好全域成都版权公共服务规划

在我国版权业发展的现阶段,需要强化政府版权公共服务功能,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建议政府牵头,从服务全市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本地区版权业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做好版权公共服务规划,在全市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建立版权公共服务网络,逐步构建城乡一体的版权公共服务体系。

(二)建立版权城市战略联盟,以点带面优化产业环境

1.建立成渝版权经济圈,整合优质资源,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基于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可以进一步加强成都和重庆版权产业的合作与互动,构建“成渝版权经济圈”。历史上成渝地区本就是一个经济共同体,产业联系比较紧密,具有开展版权产业跨区域深层次合作、推动生产要素跨地区高效流动和版权资源优化整合的良好基础。这一经济圈一旦形成,将为成渝地区版权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直追京、沪、深三地区的又一个版权产业共同体。

2.成都与深圳、香港等地共建版权合作城市,共建“国家级版权创新试验城市”,发挥各自基础优势,探索版权产业发展新模式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特区和前沿阵地,可以代表着东南沿海地区的版权产业发展模式;香港具有各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背景与优势;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成都可深度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利用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的平台,加快向东南沿海地区辐射;与深圳、香港建立新型版权合作城市,利用深港的国际化环境促使成都版权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在此基础上联合共建“国家级版权创新试验城市”。试验城市的版权产业发展模式不同于普通城市,其版权产业在资本运作、内容生产、审核销售,尤其是国际版权贸易等环节享有更多的优惠和更宽松的政策,以此为试点探索不同地域版权产业发展的最优模式。

3.联合杭州、武汉、沈阳、广州建立“东西南北中”格局的“版权城市联盟”

从地域角度看,杭州、成都、广州、沈阳、武汉五个城市分别处于中国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上,而且五个城市的版权资源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其版权产业的重点行业发展有一定的互补空间,组建“版权城市联盟”,可形成版权产业在全国范围“东西南北中”全域发展的战略。以各成员城市为基点,该区域可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信息、市场、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其他地区建立广泛的合作,打造跨区域互补、互动、互惠、共赢的平台,以推动版权产业的整体发展。

4.以“友好城市”关系为纽带,与国外城市共建“国际版权合作城市”

自1981年成都市与法国蒙彼利埃市正式缔结为第一对友好城市,2009年7月31日成都市与德国波恩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与成都市确立友好城市关系、友好合作关系的城市已有几十个,其中不乏在版权产业发展方面独具优势的国外城市。根据成都市版权产业全球视阈与产业优势互补的战略原则,可在现有友好城市中选择具有合作优势的城市,共建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或其他相关机构认可的“国际版权合作城市”;也可以版权项目为桥梁,与国外其他具有版权产业基础优势、发展潜力的城市确立合作关系,进而推动缔结友好城市,为成都加入全球城市竞争体系拓宽道路。

(三)建立版权综合服务平台

1.建立成都版权交易中心

立足于较丰富的版权资源和人才优势,着力在鼓励创新、搭建交易平台、打通交易渠道、优化服务体系、推动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方面构建功能齐备、配套完善的综合性版权服务平台。及时传递国际国内版权资源、市场供需信息,提供作品登记、交易、展示、保护以及版权数据信息查询等服务,以多种形式与国内、国际著作权集体组织合作,深层次参与版权投资商务运作,最大限度地开发版权资源的增值空间。

2.建立版权投融资机制

由于无形资产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其作为贷款的质押品,在价值确定、权利归属、处置流通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版权投融资机制,对于企业和权利人在版权产品风险评估、资产投入、银行融资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因此,从版权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应尽快组织开展版权资源资产评估研究,引入风险投资,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版权投融资机制,解决版权资源投融资难的问题。

3.搭建国际性版权会展平台

利用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展会,充分展示成都良好的版权产业发展环境,吸引世界著名版权组织、知名人士、大型企业来蓉发展;积极创办国际性版权产业博览会——“成都·国际版权产业博览会”,举办成都“国际版权产业高峰论坛”,力争形成周期性的大型展会,开展国内外版权业交流合作,探讨版权前沿热点问题,并通过主题展、专题展、外围展等多种形式,推动成都版权产业的发展。

4.建立成都版权资源信息库

为实现版权供需方资源信息对等,建立成都版权资源信息平台库,同时采用多种信息载体,保证传播效果最大化。定期发行“成都版权通讯”内部刊物,使版权相关信息能够强势、有效地传达到高相关人群。以网站的形式建立版权信息库,既是官方收集成都版权信息的数据库,又可为企业、人才搭建平台共享信息;既是公众了解版权交易、资源、人才等信息的虚拟空间,又是消费者进行版权消费的网络空间。

5.推进现代物流中心建设

构建现代化物流中心,通过提供丰富的物流资源,推进现代物流供应链建设,形成为各类版权产品生产、销售等各个层次的版权相关企业提供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运输、装卸、中介代理、信息交易、资源配置等全过程、全方位的一站式物流服务,为版权产业发展提供物流保障。

(四)发展版权社会服务组织

引导、鼓励和支持版权中介机构的发展,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和多功能的版权服务组织,不断强化其版权代理、评估、咨询、交易等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版权专业机构和协会的优势,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整体提升我市版权社会服务水平。

(五)发展版权贸易,推动成都品牌走向世界

版权贸易是有效运用版权带动成都品牌“走出去”的重要环节,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世界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重视开展成都的版权贸易工作。

(1)广开版权贸易渠道。由版权主管部门组织版权相关企业,积极参展全国性、国际性的图书博览会、版权博览会等展会,主动向外推介成都版权作品;主动联系国外大型出版、发行等版权机构,形成定期定点的沟通机制,跟踪国际版权市场最新动态,输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版权产品。

(2)拓展版权贸易范围。成都近年来版权输出均为港澳台或日本等亚洲地区,而版权引进地也多集中于美、英、法等国,韩国、东南亚地区、澳洲贸易量极少,其余地区则更为鲜见,海外市场尚未完全打开。应利用成都域内有诸多国家驻华领事馆的便捷条件,加强沟通,拓展版权贸易对象范围。

(3)丰富版权贸易品种。目前成都版权输出主要以中医中药、经典小说等书籍为主,形式单一,能够反映地域特色和中国时代风貌的作品非常欠缺。成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发达的蜀绣、蜀锦、漆器等实用版权产业,可由相关部门组织代表性企业召开版权推介会,向国际市场推出独具成都特色的版权品种。

(4)注重“成都版权”品牌推介。将“成都版权”系统内的作品分门别类,作为整体向外推介,不定期举行一定规模的海内外巡展,加大作品“走出去”的力度。

三、健全版权保护体系

版权保护作为版权工作的基础环节,是版权产业和版权事业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版权保护体系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完善的版权保护体系有利于增强市民的法制意识,切实维护社会公正,在全社会营造出公平竞争的环境,形成尊重创造、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全方位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背景下,健全的版权保护体系还将成为成都市新的城市品牌,增强成都市的城市号召力和城市影响力,对高端人才和域外资金形成强大的聚合力,以版权产业的发展促进版权事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一)加强地方性版权立法

相关部门加强版权业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结合成都实际,研究制定版权保护地方性法规,指导地方版权保护工作;探索出台旨在鼓励、保护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民族文化、文艺作品创作的规范性文件。

(二)完善版权保护机制

(1)强化版权行政保护。加强市、县两级版权行政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强化版权保护职能,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为版权保护提供基础保障。加大监管力度,净化版权产业市场环境,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游戏动漫、信息网络、工艺美术等重点领域,围绕创作、流通、传播等重要环节,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加强音像、软件、图书、电子出版物、电脑预装市场监管,有效遏制侵权盗版行为;把中心城区和经济发达区(市)县作为版权执法重点区域,把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侵权盗版作为版权执法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大执法,有效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营造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版权司法保护。加强版权保护司法审判工作,逐步在有条件的区县完善版权审判机构;畅通版权司法保护渠道,完善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健全刑事案件移送机制,严厉打击侵犯版权的犯罪行为。

(三)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提倡行业自律,版权职能部门定期指导各行业协会加强版权保护工作,发挥行业协会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作用;逐步在文化娱乐、广播影视、软件、动漫、服务外包等行业建立行业版权保护自律机制,规范行业版权保护;加强行业企业内部版权管理机制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既注重保护自身版权,又尊重他人版权。

(四)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重视版权保护社会监督机制建设,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奖励机制;在相关行业、市场、企业、学校探索建立版权保护协管员、版权保护志愿者等制度,注重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保护版权的良好氛围。

四、培育版权文化体系

版权对城市发展的长远影响,要求人们转变长期以来对版权概念的狭隘认识,形成“版权兴市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一种有效推进路径”的集体共识。特别是版权保护对促进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性,版权服务对于打造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版权产业对于发展高端产业或促进产业高端化、营造具有自然之美的社会环境的意义等,均亟须社会公众了解并认同。同时,对版权文化的重视,是全社会增强版权创造能力、充分运用版权资源、自觉保护版权所有、有效管理版权相关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版权兴市战略中,应当将版权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培育版权文化体系。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版权文化建设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政府引导、舆论支持、公众参与的版权普法教育工作体系,将版权普法教育纳入城市文明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着眼于社会公众对版权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立足于全面推进版权文化建设,做好宣传普及规划,加大国际版权公约、惯例以及国内版权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普及,持续开展“版权干部工程”、“版权孩子工程”和“版权公益宣传工程”,深入推进版权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的“五进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针对机关干部、青少年、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版权教育活动,形象生动、潜移默化地强化全社会版权意识,树立“保护版权,人人有利”的价值观,在全社会弘扬以创新为荣、剽窃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假冒欺骗为耻的道德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版权文化氛围。

(二)发挥市场主体能动作用,培育企业版权文化

企业作为版权要素市场的主体,应充分认识到版权对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合法运用版权,既是企业依法经营、树立诚信品牌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商业营运模式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应重视培育自身版权文化,让版权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建立现代版权保护机制,理顺企业内部版权关系,规范企业市场运用行为,综合提高企业运用版权的能力;通过企业版权人才教育,逐步培养员工的版权意识,激励创新,促进智力成果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政府在鼓励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在全社会树立版权示范的典型,推进版权示范单位和园区建设工作,逐步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版权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并积极申报建设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单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激发更多的企业重视版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自觉建立企业内部版权机制,逐步与国际接轨,培育良好的企业版权文化氛围。

(三)加强舆论引导,培育使用正版产品的社会氛围

重视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和传播范围,引导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版权相关知识、热点问题、版权产业典型案例等进行点面结合宣传报道,强化版权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同时,完善表彰奖励机制,设立具有公信力的专门奖项,如:“成都出版·版权奖”,对优秀的版权资源、版权人才、版权项目、版权机构等给予表彰奖励和宣传推广,既起到了政府引导的作用,也形成了良好的舆论导向。

建立规范长效的文字、音乐、影视等各类作品版权授权许可使用机制,倡导全社会推广使用正版软件,做好流通领域产品版权保护,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使用正版产品,逐步形成“我用正版,我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强版权理论研究,为版权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众所周知,版权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日益成为经济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项知识产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版权资源作为产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并且相互吸引、积聚、支撑,形成了门类广泛、影响深远的版权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被世界公认为朝阳产业。目前,我国理论界学术界对版权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法理层面,对版权的权利研究较为深入,而对版权在产业发展、城市经济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应高度重视版权与产业、经济发展等的理论研究,促进大学、科研机构不断推出新成果,形成区域性理论研究中心,对版权产业规划、理论、政策等进行长期研究,同时,积极开展与海外版权机构及WIPO、WTO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加强专业人员互动往来,共同探索促进我国版权产业发展的前沿理论依据与科学发展模式,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