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短信人际交往的娱乐化

短信人际交往的娱乐化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短信人际交往的娱乐化形形色色的文字短信让人欲罢不能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它强大的娱乐功能。这种传播现象,是中国短信群体在文化心理层面上的自我认同,也折射了他们生活观念的变迁,即文化心理的变迁。在性格方面,中国民族性格从社会取向的性格向个人取向的性格演变。

二、短信人际交往的娱乐

形形色色的文字短信让人欲罢不能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它强大的娱乐功能。与电话相比,一条短信可以被多次、批量地发送。正如一位受访者说的那样:“一个好玩的短信被多次转发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欢乐总动员游戏,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在游戏中宣泄情绪,获得快感。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每天都承受着各种压力,精神高度紧张,娱乐短信能让大家紧张的神经得到片刻的松弛”。

当短信主体之间收发娱乐短信的时候,这些娱乐短信是作为人际传播而非大众传播的性质对个体产生作用的,他们将这种被短信写手和经营商们炮制的娱乐短信产品相互发送,就像在相互赠送一种能给对方带来快乐的礼物。

实例4-5

(受访者:张小姐,24岁,北京某电视台栏目策划)

笔 者:你喜欢收到那些短信笑话吗?

张小姐:喜欢啊,那些笑话多有创意啊,多多益善,有利于放松工作时候紧绷的神经,人老绷着怕会越来越傻。有时候我还自己编笑话玩儿呢,就拿身边事儿做素材,编好了发一圈给朋友们。

笔 者:那么你的朋友们反馈如何?

张小姐:每人反应不一样吧。编得越好玩,回复的(短信)越少,他们还以为我是在网上下载的呢。我经常给朋友们(用短信)说些只有他们自己才会爆笑的,比如自嘲,或者抓住他们那德性编排他们,开玩笑嘛,就是哄别人和自个儿一块儿开心。

笔 者:短信说笑话、开玩笑,和平常见面或者在网上开玩笑有什么不一样吗?

张小姐:当然不一样啦,手机(短信)的感觉更亲昵,而且出其不意的来一句,“挠”的效果更好啊。

笔 者:你喜欢这么玩,是不是跟你的职业有关呢?

张小姐:也有吧,但是不算明显。我的朋友什么职业的都有,要说特爱说笑话的人未必是真有意思的人,工作圈子之外有意思的人很多啊。我其实也不算特外向那种,反而有点内向其实,而且我发现我收到的但凡特逗的短信,多半还就是些有点内向的人发的,那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他是那么有趣的一个人。

除了作为产品的娱乐短信之外,在一般情形下的短信人际传播中,就情绪性的文本内容而言,人们也越来越喜欢用短信文本来营造或传递轻松快乐的状态或态度。

这种营造或传递轻松快乐的状态或态度的短信传播,是一种新的、互悦的娱乐方式,短信人际传播特点中的私密性和空前程度的自由便捷(移动性)鼓励了这种特殊娱乐方式的发展。这种传播现象,是中国短信群体在文化心理层面上的自我认同,也折射了他们生活观念的变迁,即文化心理的变迁。在某种程度上,短信传播方式所构建的短信人际关系在民族文化心理的变迁与重塑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为引证,“中国人传统和现代化量表”和某些气质特征测验量表的测验和相关分析表明,中国人在情绪性、焦虑、自我克制和谨慎以及社交性等气质特征上有所改变。焦虑降低、情绪稳定性增高;自我克制和谨慎性减弱、冲动和自发性增强;内向性减弱,外向性和社交性增强。在性格方面,中国民族性格从社会取向的性格向个人取向的性格演变。在民族性格转变的过程当中,我们无法测量手机短信人际传播在其中产生的多大的作用,但我们相信,短信人际传播的作用确实是一种积极的推力。手机娱乐短信在调节并缓解短信主体焦虑感、增加情绪稳定性方面,具有积极独到的作用,短信主体文化心理和短信传播特征共同使得娱乐化人际传播更为丰富,也更具现世精神,面对生活现实更愿意采取一种积极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