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节目的写实性

电视节目的写实性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电视节目的写实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人体的延伸”。电视对草原鄂温克人认知、情绪情感以及行为层面产生影响,主要源于电视节目的写实性。对于草原鄂温克人来说,电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由于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的隐蔽性,草原鄂温克人在观看过程中没有被明示节目背后还有一个制作过程,这样保真的幻觉才得以维持。

二、电视节目的写实性

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人体的延伸”。自从电视这一声画俱全、具有视听全方位传播优势的大众传播媒介进入草原鄂温克人家庭以后,一直生活在偏远、封闭环境中的鄂温克人的感官获得了延伸,最重要的是视觉得到了极大的延伸。通过电视,草原鄂温克人开阔了的视野,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事件场景,也能使其产生一种置身其中与在场的错觉,过去与外界社会的隔离状态得以消除,加强了草原与全国社会、乃至世界各地的联系。当草原鄂温克人把自身看成是“地球村”中的一员时,逐渐地对电视中所传播的外来文化不再产生排斥的心理,在电视的长期影响下,草原鄂温克人在认知世界的方式、情绪情感以及行为层面上开始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他们今天理解世界的方式。

电视对草原鄂温克人认知、情绪情感以及行为层面产生影响,主要源于电视节目的写实性。尤其是电视的视觉信息具有相当程度的仿真效果,这种仿真效果在使受众产生非常逼真、直观、身临其境的效果的同时,也激活了受众众多内在的认知需求。“多尔则评论到,电视要产生最大效果,其内容必须被认为是真实的。”[7]电视的写实性为草原鄂温克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拿电视来说,观众与所看内容之间没有隔膜,就好像电视机是一块透明的玻璃镜一样,能让观众对远景一览无遗。电视像或者说似乎像一道可以直视的风景。[8]实际上,观众很容易将电视所传播的内容看成是世界的真实写照,因为电视的视觉性特征更加坚定了这种印象,使受众相信他们是在直接地目睹世界。

关于这一点,鄂温克牧民也有同感: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不敢说电视里的节目都是真的,但是我相信大部分新闻肯定是真的。比如,巴彦托海嘎查的乔书记,她要是没给老百姓做那么多好事,电视上能经常播她的新闻吗?难道说那些新闻还能造假不成?我的一个亲戚从电视上看到乔书记那么为自己嘎查的牧民着想,他也试着求乔书记帮他卖羊,结果乔书记真答应了。

我认为像《新闻联播》、《内蒙古新闻》、《直通12》等新闻节目和一些传授各种知识或者教育人的节目肯定都是真实的,比如《致富经》和《经济信息》这样的节目,要是播假的信息那不是害人吗?至于电视剧之类的节目也就是看热闹、解闷,真假也都无所谓。

实际上,电视可以被看做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但是它并非百分之百保真。它主要展示的是世界的一种框架,现实的一种翻版[9]。对于草原鄂温克人来说,电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电视节目内容虽然展示的是世界的一种框架,现实的一种翻版,但是在草原鄂温克人眼里,由于生存环境的封闭、生活阅历的不够丰富以及对电视制作流程的不甚了解,这种框架和翻版并没有令他们产生对电视节目真实性的质疑,反而把这种框架和翻版作为对自身行为方式一种借鉴和参考。“电视给予人的那种与众不同的、立足于现在的感受强调了这一要求。电视不仅反映现实,而且还展现事情的经过。正如费尔所说,电视具有生动性。”由于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的隐蔽性,草原鄂温克人在观看过程中没有被明示节目背后还有一个制作过程,这样保真的幻觉才得以维持。“电视表现某一种现实,观众的心被说动,愿意把它当作唯一的现实。”[10]

由此可见,电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努力地创造真实感。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传播效果的大小与信息的真实程度成正比。用事实说话、言之有物、真实可靠的信息更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而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弄虚作假的套话和大话常常会引起受众的反感。正是由于草原鄂温克人对电视写实性的认可,电视节目内容才更容易对他们的思想和观念产生影响,进而引导鄂温克人的媒介行为。虽然“电视反映的意识形态并非真的是某一内容、思想,某组图像或声音,而是将思想、图像和声音组织起来的一套规则。因此,电视文本的世界是一个常识性的世界。在这一世界中,多数事情是司空见惯的,而且事情发展的结局就是要排除种种可能性,得出唯一真实的含义。”[11]但是,“受众在接收信息时,普遍存在着一种希望这一信息是真实的心理需求”。[12]而电视恰恰在“客观世界和受众之间承担了一个展现‘社会真实’的角色”。[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