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仿电视中的人致富

模仿电视中的人致富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敖登首先是在电视台播放的新闻中看到了关于养殖高产奶牛的报道。嘎查的一些牧民对敖登引进高产奶牛的做法感到新鲜,也知道他的这种想法和做法源于电视,敖登是在跟电视里的人学习致富。敖登夫妇在别人的惊奇和期待中精心地饲养着高产奶牛。敖登引进高产奶牛成功了,不但降低了养牛的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牛奶的质量和产量。

一、模仿电视中的人致富——敖登家第一个引进高产奶牛

美国学者鲁宾和柏斯将观众分为“工具性使用观众”和“仪式性使用观众”。工具性使用媒介的特点是指观众是主动地使用媒介,其目的是以追求刺激、娱乐、信息或知识为主。仪式性使用媒介的观众通常是习惯通过传媒来消磨时间或将注意力从现实生活中转移出来,或者说是消极地使用媒介,没有清晰的目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牧区鄂温克人中,以了解信息、开阔眼界、学习新知识为目的的工具性观众电视模仿行为较为明显。而以消遣休息、消磨时间、逃避生活压力为目的的仪式性观众则没有体现出明显的电视模仿行为。虽然牧区鄂温克人在收看电视时,仪式性与工具性动机的区别并不十分明显,但由此带来认知上的差异,会影响他们对媒介内容的选择,也会因此产生不同的电视模仿行为。

敖登家在嘎查属于富裕的牧户,他勤劳,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这与他经常看电视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嘎查没有长电,家家户户依靠风力发电,由于受供电量的限制,看电视不能是随意行为,往往是在人员较多或者有很精彩的节目播放时才打开电视。一般情况下,牧民们晚上有空闲时间,家庭成员能聚集在一起。没有特殊情况,敖登晚上都会在电视机前消磨四至五个小时。首先他会收看蒙语版的新闻联播和内蒙古新闻,剩下的时间看一些法制节目和影视剧等。他说:

喜欢看新闻,我想知道外面的变化。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在草地要想生活得好,也要改变以前的旧思想。我家在全嘎查80多户中第一个引进高产奶牛,应该说挺冒险,高产奶牛比一般的奶牛难伺候。我决定做这件事是因为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关于高产奶牛的新闻,也看到人家养高产奶牛致富了,我也想试试看。

敖登首先是在电视台播放的新闻中看到了关于养殖高产奶牛的报道。这种奶牛不仅吃青贮,也吃苜蓿。每头奶牛每日饲喂10公斤苜蓿鲜草,可以减少1公斤的基础料,而牛奶产量可以提高7.5%,每头奶牛年增加牛奶450公斤,价值765元;牛奶的乳脂率比喂饲苜蓿草前提高0.4%,平均达到了4.1%;喂苜蓿草每头牛年增加的成本为730元,但年可以节约奶牛基础料365公斤,价值584元,节约干草900公斤,价值360元(每吨干草按400元计算),共可节约饲草、饲料费用214元。如此计算,每头奶牛每年可以增加收入979元。看了这则电视新闻之后,敖登认为养高产奶牛虽然要求饲养技术,不像一般奶牛那么省事,但是能够在节省劳力和牧草的前提下提高利润。于是,他处理掉一些家里饲养的本地奶牛,从外地购买了高产奶牛。嘎查的一些牧民对敖登引进高产奶牛的做法感到新鲜,也知道他的这种想法和做法源于电视,敖登是在跟电视里的人学习致富。敖登夫妇在别人的惊奇和期待中精心地饲养着高产奶牛。后来,这些高产奶牛顺利地生下了牛犊,产奶量也不断增加,一头牛的平均产奶量相当于本地4头奶牛的产奶量。敖登引进高产奶牛成功了,不但降低了养牛的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牛奶的质量和产量。敖登引进高产奶牛获得的成功,也增强了嘎查其他牧民引进高产奶牛的决心,他们从最初的观望转化为主动上门取经。他说:

我们家养高产奶牛,在嘎查是第一个,别人家没有。其实这也没啥,我也是跟别人学的,是跟电视上的人学的,要是不在电视上看到这些信息,我也不会了解这么多,也根本不敢投入。当初我看了电视节目以后觉得养高产奶牛很适合我们这儿的情况,牧民嘛,要致富就得多养牲畜,但是我们这的草场在慢慢退化,继续增加本地奶牛会进一步加重草场的负担。养高产奶牛就不一样,头数减少,草的需求量减少,出奶量却不降低。我看见电视里的人家养高产奶牛致富了,我也只是想试一试,没想到还真行。我们生活在草地,见识不多,有些时候只能看别人做什么挣钱,自己也跟着做,现在电视上经常讲一些致富的方法,跟着学嘛。我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