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活动的策划

文化活动的策划

时间:2023-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活动的策划是形象化的思维过程,形象化是文化活动策划最显著的特征,文化活动无论是自娱还是娱人,都是通过形象感知和活动过程来实现的;策划又是一个将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的过程,需要逻辑思维,所以,文化活动策划即要依靠形象思维,又离不开逻辑思维。否则,我们的形象思维将无所归属,我们的策划会显得无头无脑,杂乱无章;即便得以实施,也很可能是一片辉煌,不知所云。

文化活动的策划

策划概述策划是文化活动过程的首要环节,一切有组织的活动均始于策划。通常,企业商界称之为企划,军事上则称其为谋划。所谓文化活动的策划,是策划人根据组织目的和要求,依据资源和情境状况,有针对性地展开考量、思辨、创意、谋划,将策划项目对象化、形象化、系统化、程序化和语言化的思维过程。这里所说的“语言化”的“语言”是指艺术语言和语言文字。

策划又是一个设计和形成方案的过程,也是调整和修订方案的过程,策划成果归结于策划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案。

文化活动的策划有以下特征:

1.目的要求的多赋性。策划是基于实现特定的目的,一般的企划或谋划目的大多比较单纯,而文化活动则往往被赋予了多个目的、注入了诸多要求。

2.思维方式的多重性。文化活动的策划是形象化的思维过程,形象化是文化活动策划最显著的特征,文化活动无论是自娱还是娱人,都是通过形象感知和活动过程来实现的;策划又是一个将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的过程,需要逻辑思维,所以,文化活动策划即要依靠形象思维,又离不开逻辑思维。

策划原则策划原则是策划人员在策划过程中的准则。策划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1.社会性原则,公众活动要符合社会的基本要求,包括政策性的要求,社会热点的要求,民族风俗习惯的要求,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社会性的原则是策划首先应遵循的原则;

2.实效性原则,主要体现为效率最大化原则和符合客观实际原则;

3.可操作性的原则,是指策划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策划准备在进行策划之前,针对策划项目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一是定性,即策划人必须获知策划项目的性质,可调用的资源,以及决策者的目的、意图、要求等。

二是定位定向,根据项目性质,策划人对策划项目进行定位和定向。定位是确定策划的起点、基点,比如文化活动的规模及其时间、地点,文艺晚会是综艺类,还是音乐舞蹈类等等;定向主要是策划人确定文化活动策划的发展方向,以及自己的思考方向和视界。

三是掌握信息,策划人按照项目的定向和定位,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有关信息和资讯。如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信息,场地馆所条件、设施设备条件等信息。

策划的元素策划的基本素材。一般都是以其类型来称谓,如音乐元素、舞蹈元素,乡土元素、时尚元素,民族元素、国际元素,等等。

策划中的点与线我们可以把策划过程形象地比喻成“捻线穿珠”,这里的“珠”与“线”就是策划的点和线,而“捻”和“穿”就是策划行为。当然,这里面还存在着对“珠”和“线”的选取以及穿接方式的选择。

策划的点,策划的基本术语,也是结构的基本材料。他可以是文艺晚会的每个节目点和连接点,可以是文化活动中的单个项目点和环节点。当策划者对某个点着力进行营造,使他凸显出来,他就是所谓的亮点。

策划的线,策划的基本术语,包含着结构骨干、发展脉络和构成方法。一般有单线式的和复线式的,单线式是单一线索的发展和构成,复线式即两条以上的线索交替推进。又有递进式和跳跃式。递进式是按时空顺序展开进程,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就是按历史进程展开的递进式结构,跳跃式则是打破时空顺序交错演进。

策划中的结构方法以上“策划的点与线”已经谈到了结构方法。一般的文化活动多是采取单线式、递进式的结构方式,这种方法相对简便,而且符合大众的心理习惯。而复线式、跳跃式的结构方式较少采用,尤其是复线式结构,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人们视觉听觉或心理上的混乱,除非是为了追求特殊理念,为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或者需要表现的事物一般方法不能承载,一般情况下慎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简便易行的结构方法,如拼合式、拼贴式以及版块式、篇章式等等。一般的小型文化活动因资源有限,大多采取拼合式结构,就是把可选用的项目或节目攒集拼合起来,俗称大拼盘;拼贴式的结构方式与前者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他是在成型项目的基础上,再加入不同的点,或再贴进来个别节目,锦上添花;而版块式和篇章式简单地说,一种是依内容合并同类项,另一种情况是设置若干主题,依主题划分结构,他们既是结构方法,也是结构形式。

策划中的理念策划的基本术语,即原理性的观念。相对于思维状态而言,与之对应的如“意念”是感性的,而“理念”则上升到了理性的阶段。在策划过程中,策划人秉持不同的理念,会产生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思考方式,并引发对事物的不同的理解和关照,进而决定策划人的表现方式和结构方法。

策划中的理念关联到策划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并且还会延续影响到整个实施过程。因此,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前期,在诸多理念的碰撞中,要形成核心理念。核心理念一般是由总导演或总策划提出,并由总导演确定。

理念的高度决定了策划人思想的据位。在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过程中,理性的关照十分必要。否则,我们的形象思维将无所归属,我们的策划会显得无头无脑,杂乱无章;即便得以实施,也很可能是一片辉煌,不知所云。当然,在社会文化活动的策划中,我们也不应该刻意追求某种理念,任何理念的表达首先要以公众能否理解为前提,避免曲高和寡。

策划中的创意单从词语上理解,创意就是创造性的意念。策划与创意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不是所有的策划都存在创意,但好的策划必须有好的创意。如果说理念是策划的主脑,那么创意就是策划的灵魂。创意可以体现在策划的各个方面,从内容到形式、从方式到手段,大到对主题、内容、形式、结构的构想,小至既可以是一段情节,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段,或者仅仅是一个主意或一个念头。总之,构想的新颖、别致、独特、不拘一格和具有创造性,是创意的特征。

策划方案策划创意活动归结于策划方案。策划方案是策划结果的具体表现形式,他概要性地阐明了策划人的意图、意向以及项目设计框架。策划方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要说明何人(活动主体)、何事(目的、缘由)、在何时何地(活动的时间地点)、要做什么(活动项目)和大致的做法。同时,策划方案根据资金总盘子或根据策划项目需要,附带提出该方案的资金概算。

策划方案又有创意方案之称,这是因为策划贯穿于整个策划创意阶段,他不仅体现于策划方案,还延续到其后的实施方案。正是因为实施方案也存在策划行为,所以也有将策划方案和实施方案分别称为创意方案、实施方案。策划方案传达的最终对象是项目的决策层。

实施方案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创意阶段,通常将先后产生两个不同功用的方案,先产生策划方案;当策划方案通过审定后,即可产生与之响应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在运作实施层面上对策划方案的分解细化,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除了延展策划方案所说明的何人、何事、何时、何地和做什么,关键的是要说明怎样做以及具体的做法。

实施方案完结于策划阶段,是实施阶段的指导性工作文本,他的传达对象主要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他们进行组织工作和具体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方法、流程、规程等。同时,实施方案还必须根据策划方案提出并通过了的资金总盘子,附带提出该方案的正式资金预算。一些大型文化活动除主方案外,还备有预备方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预案。党政部门主办的文化活动,通常是以文件附件形式下发实施方案。

关于策划方案与实施方案的区别,见下表:

文艺活动策划方案与实施方案功能区分一览表

img10

续表

img11

关于如何撰写实施方案,见175页“实施方案的撰写”。

一般小型文化活动无须都经历从策划方案到实施方案这样的策划过程,往往是一个方案,甚至应急时仅仅一个计划、一纸安排就都解决了。

策划应注意的事项要完成一个好的策划,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处理好一些关系:

点与线。首先,策划创意过程中,应该产生许多亮点或创意点,而且是多多益善;其次,这些点无论多精彩,在没有结构之前不过是一盘散沙——石墨与金刚石的基本元素都是碳原子,但结构不同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硬度——因此,我们还需要一根合适的线来穿接一些点,使他们获得一种结构;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把所有精彩的点都串接起来,其结果并不一定精彩,我们还要根据需要,对这些精彩的点有所取舍,同时还必须反复推敲串接顺序和穿接方式。

点与面。好的策划要用心设计出亮点,使其凸显出来,闪烁夺目;同时,还必须着力大结构的、和大场景的烘托,达到点面结合、相得益彰的效果。

气和韵。好的策划都开有气眼,既有呼吸感和节奏感。比如大歌群舞固然有较强的冲击力,但连续的高强度冲击往往会变成轰击,因此我们就需要开一个气眼,在一派宏大高亢或快速迅疾之中,携一阵单纯清新的风,让晚会透口气,让观众缓口气。总之,节奏要张弛有度,气韵顺畅。

格与调。“格”是指风格、品格;“调”是指基调,如色调、乐调、语调等。他们构成文化活动的格调。好的策划首先要根据文化活动的定位,来确定整个活动的基本格调,并体现在策划中。比如:颁奖活动与歌星演唱会各自在策划上就有着不同的基调。其次,在策划中,格与调要相互协调,相辅相成。最后,策划结果要避免所谓的格调不高或不入格、不搭调的情形。

策划人的基本能力策划人完成项目策划,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其基本能力要求有想象能力、归纳能力、结构能力、表达能力等。具体地说:

1.凝练升华能力——提炼主题、升华情境能力

2.谋篇布局能力——构划能力

3.“捻线穿珠”能力——结构能力

4.左右脑综合能力——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综合能力

5.表达说明能力——传达能力

总之,策划人既要敢于张放想象,纵横联想,又要善于归纳总结,提升凝练;既要探询前行之道路,又要寻求过渡之舟桥;不但要构划宏大场景,还要雕琢精彩节点;不仅要考虑艺术问题,还必须考量与活动过程相关联的诸多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