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交部记者招待会

外交部记者招待会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关注:外交部记者招待会外交部记者招待会是专门为外交议题举办的记者招待会,它是指外交部作为一个专门负责对外交往的重要政府职能部门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外交部记者招待会还取消了对记者提问次数的限制。外交部记者招待会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声音,在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

三、关注:外交部记者招待会

外交部记者招待会是专门为外交议题举办的记者招待会,它是指外交部作为一个专门负责对外交往的重要政府职能部门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外交部记者招待会总是吸引全球主流传媒的视线,为各国公众普遍关注,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各国政府均重视外交部记者招待会,并逐渐加以规范和完善,使其制度化、定期化和常规化。以法国为例:法国外交部定期定时举行例行记者招待会,时间为每周五中午12:30。外交部新闻司每天根据新闻报道确定国际要闻,预测记者可能提出的问题,与地区司主管外交官联系后写出表态口径,难以把握的问题上报外交部长确定口径,若外交部长也无把握就上报总统。

img16

图片说明:2003年6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主持例行记者招待会。

外交发言人的实践推动了外交部记者招待会的发展。我国外交部在建部后不久,就通过外交部发言人名义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声明、发表谈话,或在国家领导人出席国际会议的代表团里设有中国代表团发言人。但当时并未任命正式的外交部发言人,与今天这种严格意义上的外交部发言人不同。1982年3月26日,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就中苏关系发布新闻,成为外交部第一位正式的外交部发言人。这是一次没有座位的新闻发布会,也没有专门的新闻发布场地,地点在当时外交部主楼门厅处,有七八十位中外记者应邀参加。

1983年2月,中央要求外交部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新闻。3月1日,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向中外记者宣布,中国外交部从即日起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外交部新闻发布制度建立之初,每周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但只发布新闻,基本上不回答记者提问。9月,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开始在每月第一周的新闻发布会上现场答记者问。从1986年起,外交部发言人的现场答问增加为每月两次。1988年后,改为每次记者招待会都让记者提问。从1995年6月开始,外交部记者招待会由每周1次增加到2次,定期于每周二、四举行。

1996年,外交部记者招待会取消翻译,1997年又将翻译改为同声传译。这样,外交部记者招待会的时间增加,记者提问的机会也增多,对外信息的传播量也随之增大。外交部记者招待会还取消了对记者提问次数的限制。目前,外交部记者招待会的机制已经日益成熟,无论是每次出席记者招待会的记者人数、记者提问的数量、质量和范围,还是被外国媒体引用的内容和报道量都超过以往。每年记者招待会都要举行近100场,内容涉及外交、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出席发布会人数少则上百人,多则二三百人,主要大国的主流媒体的记者几乎每场必到。

img17

图片说明:2003年12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主持例行记者招待会。

外交部发言人主要由外交部新闻司主要官员担任,主要负责就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国对外关系、国际问题发布新闻和阐述立场,对外国常驻记者和临时来华外国记者采访给予协助,负责外交部网站建设等。新闻司目前有七大处:美大欧洲处、亚非拉处、外国记者新闻中心处、新闻发布处、信息中心、综合处、公众外交处。新闻发布处也称发言人办公室,是发言人的日常办事机构。该处主要负责组织记者招待会,处理与记者招待会和电话回答记者提问等有关的具体事务。该处现有十来个工作人员,每次记者招待会都由他们协助外交部发言人组织和准备。每次记者招待会结束后,工作人员都要将答问情况整理成文并翻译成英文上网。除了一周两次的记者招待会外,其他时间工作人员以发言人名义电话回答记者提问,常被外电称为“一位不具名的外交部发言人”。该处还负责为领导人出访和记者招待会准备口径,即针对有关国际问题和敏感问题应该如何表态。

外交部记者招待会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声音,在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如美国多次指责中国的人权状况,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均进行了坚定的回应。同时,外交部记者招待会还与中国普通民众的活动连在一起,得体地向国际社会解释其活动发生的原因并表述政府的态度。外交部发言人通过外交部记者招待会,阐释中国政府的政策主张,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展现中国公正、民主、和平和进步的国家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