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场意识与率先行动者优势

市场意识与率先行动者优势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2 市场意识与率先行动者优势在快速变化的市场,对机遇的把握、对发展战略的选择至关重要。此外,创办一份新的都市报,虽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切割《楚天都市报》的读者市场,但同样也可能和晚报自己分割读者市场。

1.5.2 市场意识与率先行动者优势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对机遇的把握、对发展战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正是我国报业飞速发展、市场的需求与供给都发生很大改变的关键时期。而此时,如果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报纸不能顺应环境变化、积极予以调整,必将会为自己错误、被动的决策付出高昂的代价。在武汉报业市场,《武汉晚报》曾经是个典型的例子。

《武汉晚报》从长江日报社独立出来以后,最初的定位仍是“准机关报”,发行争取市里的红头文件,一方面开辟家庭自费消费市场,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公费订阅发行,以当时的眼光而言,《武汉晚报》上的是“双保险”,发行上的优势相当明显。但是“准机关报”的定位在为其带来公费发行优势的同时,也要求报纸必须相应地适应机关报的身份要求,在版式上必须适应干部的阅读习惯和部分广告客户的大版位需求,改四开四版小报为对开大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汉晚报》的发展活力,限制了它向普通市民和家庭的开发和渗透。采取“准机关报”的定位,《武汉晚报》获得的是短期的利益,错失的却是长远的发展机遇。

《武汉晚报》的另一次失误是在竞争对手《楚天都市报》已成气候、对市场形成重压以后,不是立即改变《武汉晚报》自身的办报策略,而是分化资源,创办子报《今日快报》。

从表面上看,创办《今日快报》这份新的市民报,就可与《武汉晚报》一起双线应对《楚天都市报》的竞争,又是一道“双保险”。但实际上,创办这样一份新的市民报之时的市场环境已有了很大改变。不仅新办报纸的门槛已经提高,而且《武汉晚报》在《楚天都市报》的市场重压之下,本身并不具备经济实力上的优势,这时如果还要分化出一部分经济实力和资源用于另一份媒体的经营,不仅会影响《武汉晚报》自身的发展,新办报纸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此外,创办一份新的都市报,虽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切割《楚天都市报》的读者市场,但同样也可能和晚报自己分割读者市场。因而虽然《今日快报》在两年间发行量达到15万份,但经营情况并不乐观,在这期间,《武汉晚报》自身的经营也无甚起色,虽说一直有盈利,但在与《楚天都市报》的竞争中一直居于劣势,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