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兴与发展

复兴与发展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复兴与发展1945年8月25日,日本宣布投降,二战结束,和平曙光出现,新马各报纷纷筹备复刊。《星洲日报》恢复出版后,内容不断丰富。在《星洲日报》各员工的通力合作和努力下,销量迅速增加,很快就超越战前水平。胡好和胡文虎两人离世,对《星洲日报》的士气产生了一定打击。

一、复兴与发展

1945年8月25日,日本宣布投降,二战结束,和平曙光出现,新马各报纷纷筹备复刊。新马光复之时,星系报业的负责人都在外地未回,复刊的一切工作,均由少数沦陷期间留在当地、经历三年半苦难日子的《星洲日报》和《总汇报》两报的报人筹划。复刊初期,由于人手缺乏,纸张短绌,两报原有器材设备又均损坏不堪,资料荡然无存,《星洲日报》只好于9月8日与《总汇报》联合印行,称为《星洲日报总汇报》联合版(见图1-2),每日仅出八开纸或四开纸一张,经理为胡秋杰。

《总汇报》原是当年新加坡存在的历史最久的华文报,创刊于1905年,起初是康梁维新派的言论机关报,保皇党与革命派论战失败后,《总汇报》也跟着陷入困境。1940年2月,《总汇报》全盘出让给胡文虎。胡氏收购《总汇报》之后,由长子胡蛟出任社长,严瑞棠为经理,从香港《星岛日报》调派冯列山南来任总编辑,使奄奄一息的《总汇报》复活过来。1945年光复后,《总汇报》与《星洲日报》联合出版,不久分别出版,但为考虑集中力量发展《星洲日报》,胡文虎决定停办《总汇报》。

img5

图1-2 战后复刊的《星洲日报》(1945年9月8日)

1945年12月10日,星系报业董事长胡文虎由港返新,甫下飞机,便巡视星洲与总汇两报社,亲见数十报人,或埋头灯下,或忙碌于字粒架前,一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并不因设备残缺而影响工作热情,胡氏因此十分兴奋,表示“虽面对两报重大损失,亦为之深感喜慰,盖星系报业精神犹在,物质损失,恢复易也”。

1946年初,海路已通,各项新的器材设备陆续运到。《星洲日报》于是在6月1日开始,与《总汇报》各在原址出版,分别印行。1947年,《星洲日报》另行出版《星洲晚报》,但不久停刊。第二年,《星洲日报总汇报》联合版取消,以《星洲日报》原名继续出版。《星洲日报》恢复出版后,内容不断丰富。1951年4月发行《星洲周刊》。该刊是一份综合性的杂志,内容有时事、人物、社会及历史文化等,共出版了308期。1953年出版《〈星洲日报〉丛书》,包括《摄影入门》、《东南亚风情画》、《马华小说选集》、《马华青年创作选集》等。

为了扩大马、新两地的发行数量,《星洲日报》最初是提早印刷,特备专车漏夜送往马来亚各地,接着是包租飞机运报,最后发展到在吉隆坡建立印刷厂,两地分别印刷,同时在吉隆坡、槟城等地设立办事处,处理订报、寄稿、招徕广告等业务,不断招聘人才,充实版面内容,提高办报质量,为日后在马来西亚设立分社做好筹备工作。

虽然战后物资匮乏,纸张受到限制,但是《星洲日报》仍然关注文艺学术出版事业。1951年初,出版《星洲周刊》。该刊为16开本的综合性杂志,每期24页,刊行300余期,至1957年始告一段落。出刊期间,除偏重益智文字及文艺作品之外,曾主办过好几次摄影比赛,历次优胜作品在新马各地展出,观众数以万计,影响非常大,推动了新马华文的发展。

1953年开始,《星洲日报》又编纂《〈星洲日报〉丛书》,比如说《摄影入门》、《东南亚风情画》、《马华小说选集》、《马华青年创作选集》等,出版后即洛阳纸贵,旋即告罄。

1954年,纸张供应稍为充裕,为增强报纸的可读性,丰富版面内容,年初开始,《星洲日报》扩充篇幅,每日增至三大张,同时尽量充实副刊内容。这一阶段新副刊及原有的副刊,一共不下十种,诸如《星云》、《晨星》、《人物》、《史地》、《艺钟》、《社会服务》、《妇女园地》、《学生园地》、《儿童园地》等。文艺副刊在此期间得到了充分发展,也刊登了数不胜数的优秀作品,成为《星洲日报》文艺副刊的一段辉煌历史。《星洲日报》不仅在报纸的发行、版面与内容质量上精益求精,更尝试以各式副刊与专号奠定南洋区域研究与南洋文艺的基础。在此期间,《星洲日报》还出版《星洲画报》一张,采用光面纸精印,画面彩色逼真,印刷精美,堪为精品。

在《星洲日报》各员工的通力合作和努力下,销量迅速增加,很快就超越战前水平。1956年初,新加坡著名会计师余双全亲临该报,视察印刷情形、发行经过、职能各部门工作的概况,并详细核算各项文件,证明当时每日实销数目为48 430份,并签名作证。能够短短几年恢复并超越战前的规模,在当时发行这么大数目的报纸,实属难得,这一方面说明华人有阅读习惯,关心华人社区及中国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对《星洲日报》非常信任,反映了《星洲日报》办报质量上佳、工作人员努力办报的事实。

虽然战后短短数年《星洲日报》发展迅速,但是在此过程中报社也遇到了两个重大挫折。

第一件事是社长胡好因公遇难。《星洲日报》于1946年与《总汇报》分别出版以后,社长一职即由胡文虎长公子、当时刚从重庆回来的胡蛟担任;1950年中,改由胡文虎的三公子、原任《星岛日报》社长的胡好兼任。1951年1月13日,胡好乘专机赴北马公干,因飞机失事身亡。社长一职因此长期悬缺;其后三四年,报社行政皆由总经理胡资周主持。

第二件事是创办人胡文虎逝世。胡氏于1954年8月因胃疾赴美接受手术治疗,9月5日病逝檀香山,享年72岁。6日,胡氏事业机构全体员工停工一天,以志哀悼,并发表社论,追悼胡氏。

胡好和胡文虎两人离世,对《星洲日报》的士气产生了一定打击。此后数日,工作人员秉持胡公生前对《星洲日报》的遗嘱,努力办报,扩大业务,开辟吉隆坡版,添置各项设备,提高办报质量,为以后的《星洲日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5年,中国与印尼签署取消双重国籍法案,新马华文报纸的面貌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办报宗旨也转变为拥护新马当地政府,至此,《星洲日报》发生了根本性的蜕变,从华侨报纸转变为华人报纸,从而进入到一个新的变革和发展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