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扩大我国文化消费宏观对策建议

扩大我国文化消费宏观对策建议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扩大我国文化消费宏观对策建议根据以上对文化消费各个方面的分析与对基本消费关系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以及我国当前文化消费存在的基本问题,本课题组提出如下对策建议。这是一项关于全面加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扩大我国文化消费的宏观战略性对策建议。

五、扩大我国文化消费宏观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对文化消费各个方面的分析与对基本消费关系(刚性消费与柔性消费)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以及我国当前文化消费存在的基本问题,本课题组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建议中央政府,拟订有关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开发投资、工业项目投资,必须同文化投资(即文化产业投资,下同)捆绑的大宗方针,即对每一笔用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开发投资,或每个建设项目投资,都要在投资总额中划定一定比例的文化投资资本

工业项目投资资本用于当地工业建设,文化投资资本用于当地文化产业建设,以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布点随着我国各地区经济开发而逐渐遍及全国而趋于布局平衡。这是一项关于全面加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扩大我国文化消费的宏观战略性对策建议。中央政府出台这样的相关政策将对加速我国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发展起到划时代的推动作用,并对被开发、被建设地区日后整体经济较快发展与繁荣起到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文化资本资金来源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工业项目投资人以工业项目总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出资,如总投资额的千分之二;二是由政府配套承担同样数额(总投资额千分之二)资金。两者一起构成文化投资资本(这仅是一个工业建设项目的文化投资资本,若是有数个工业建设项目,各个项目形成文化资本的方式、比例不变)。政府承担的文化资本部分,可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共同出资,各自承担百分之五十,或划定一定比例;对当地的文化投资(组建地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投资公司)实行股份制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地区经济开发、工业投资必定会一定程度带动当地就业人数上升,就业人数增加必然导致消费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文化设施、文化产品到位(首先集中投资“经常性文化消费”项目,这些项目投资额不大,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收快),文化消费增长就近在咫尺。

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区层面,现代化社会建设光靠单一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是不可能实现的。今天的社会富庶是经济同科技、文化有机结合的综合效果,若要取得这种综合效果,那么经济、科技、文化三者就不能有任何一方面偏废。现代经济建设不仅需要科技还需要文化,需要文化氛围、文化环境、文化产业、文化消费,这已被那些发达国家以往和现在的众多实践所屡屡证明。如果不是这样,若把视线推远一些,社会消费总量将会出现受到来自某些方面、某种程度制约;从而,作为反作用,这种消费制约又倒过来限制社会生产力发展,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同科学的社会建设效果形成差距。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建设、发展历程,可以说我国经济建设同文化建设基本是分离的,经济是经济,文化是文化,文化同经济发展没有关系,并且相对偏重经济不注重文化,似乎国强民富仅仅是经济问题。这反映了当时对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的关系缺乏足够认识,反映了对经济发展同文化发展相结合程度如何是形成国家“综合国力”、国家“软实力”强弱的一个基本方面缺乏足够认识。

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大”又再次强调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深刻了解、科学把握经济发展同文化的关系,充分认识文化因素对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具有强劲推动作用至关紧要。依照我国当前国情,经济开发同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两者应得以同步发展,将是必然方向。

实行对文化产业不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工业项目投资必须同文化产业投资捆绑的大宗方针,在现象上,投资人、政府是多出了点钱,而这点钱却能为当地日后经济与文化(或文化产业)的交融发展奠定一定基础,也为当地日后全面繁荣创造了一些基础条件,更何况文化投资本身是社会物质财富,文化投资还会创造财富。只要文化投资项目选择得当,日后经营得当,不仅投资成本可以回收,而且投资人还会赚钱,而文化产业投资项目本身也是促进当地就业增长和消费增长的一个因素。

在工业项目投资同文化项目投资捆绑条件下应当特别关注的是如何选择地方文化投资项目,应首先选择哪些文化投资项目。地方文化项目选择的关键因素是拟建文化投资项目必须贴近当地民众,符合当地民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所选文化投资项目其规模是大是小,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选文化投资项目必须不能背离当地实际环境、情况,不能是一些曲高和寡的文化建设项目、得不到当地民众广泛欢迎的文化建设项目。这里要明白一个道理:所谓“贴近当地民众,符合当地民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必须不能脱离当地实际环境、情况”,从根本上讲,这样做就是贴近市场(因为市场是由当地民众的需求构成的),是确保文化投资项目日后的经济效益。比如,在起初时,建设一些棋牌室、阅览室、歌舞厅、书报厅、网吧、健身房,设立文化产品商店经营、销售文化产品,建设烧烤店、火锅店、快餐店、文化休闲小吃一条街等,总之,重点要建设那些上文提到的属于“经常性文化消费”的文化建设项目(因为它们是文化消费的大头、主体,具有必然性、经常性和广泛性)。这些文化投资项目不仅贴近大多数民众,而且投资额小,建设周期短,见效快,投资成本容易回收。这些项目又是日后地区繁荣的起步与基础,待到当地总体经济有所发展时,新的文化消费需求必定会应运而生,届时再可考虑投资一些适应新需求的中、高档次的文化项目。

宏观上,地区文化产业若都能如此循序渐进地发展,不仅能扩大我国文化消费,而且必将推动各地区综合经济协调、平衡、较快发展。从我国江南沿海一些比较富裕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情况看,有些地方的一些不切合当地实际情况、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摆架子、装门面的文化大项目,最终几乎都成了当地的财政包袱。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2.结合西部大开发、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文化产业应因势向西北延伸发展

中央制订开发大西北和振兴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战略举措,为文化产业因势向西北地区延伸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总体上,文化产业全面(这里的“全面”是对文化产业内容而言)发展离不开现代工业,而开发大西北和振兴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实施(或实施过程),恰恰为这些地区文化产业全面、快速发展和繁衍提供了最基本的基础条件——工业基础。若是忽略这一点就会错失这些地区文化产业以较大规模、较快发展的良机,从长远看,其结果是这些地区未来的综合消费量必将因此受到来自某些方面、某种程度的制约,从而影响这些地区总体经济的有效发展与繁荣。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文化产业强国、文化消费大国,让全民族都能进行文化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产业发展布点无论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哪个地方都不算为过。为了实现“文化产业强国、文化消费大国”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抓住各种机遇,把握天时、地理、人和,逐步达到目标。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文化投资跟着工业投资走,理论上,是一条加速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扩大我国文化消费行之有效、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符合综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途径。“结合西部大开发、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文化产业应因势向西北延伸发展”就是“把握天时、地理、人和,逐步达到目标”的一个良好契机和步骤。

这里仅举一个小小的例子。上海闵行经济开发区坐落在上海闵行地区,成立至今已将近20年。闵行经济开发区虽然面积不小,可闵行区政府只是将土地租让出去,吸引独资、合资企业,却不考虑闵行经济开发区内应具备的文化方面因素,不考虑闵行经济开发区整体发展前景,不考虑,或许也不知道,闵行经济开发区若形成一定规模的配套、综合经济,日后将产生什么样的整体效果,将产生怎样的经济效益。闵行政府只是靠土地租让赚点小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闵行经济开发区内除了一些独资、合资企业外没有任何文化设施、文化氛围,压根儿没有综合经济影子,始终冷冷清清,除了去那里上班,几乎没人光顾,哪有什么文化消费可言。若是有朝一日这些独资、合资企业迁址搬移,闵行经济开发区内也就什么也没有了。

这个例子清楚地告诉人们,没有文化消费的地方完全有可能是个冷冷清清的地方,至少是个相对冷清的地方。文化产业、文化消费确有凝聚人气的功能,若将这种功能上升到整体、宏观高度,这种功能就体现为增进民族凝聚力和提高民族文化向心力,使人们爱自己的生存环境,爱自己的家园,爱自己的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这个例子还告诉人们培育地区某种生产力与培育地区综合消费能力完全是两码事。促成地区繁华的恰恰是地区综合消费能力,形成广泛经济效益的恰恰是地区的综合消费能力。而文化消费在综合消费中占有极大比重,文化消费是人们基本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忽略了这一点,其结果就可以在我国60年建设、发展历程的一些片段中找到。

其他地区是否存在同上海闵行开发区类似或同性质的情况,本课题组没对此进行调查,在这里不敢凭空妄断。但若上海,在人们心目中,仍然属于全国知识层次较高地区的话,那么逻辑上讲,上述“类似”或“同性质”的情况就必然在其他地区存在,或许还较普遍存在。

培育综合消费是整体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综合消费能力越强、消费量越大,整体经济就越发达、发展越快。广义上,现代经济发展就是如此,现代经济发展既是生产经济发展又是消费经济发展。所谓生产经济发展,就是要生产数量(包括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的产品;所谓消费经济发展就是要消费数量(包括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的产品。现代经济发展是生产与消费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动态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产出总量必须同消费总量保持一定比例的相对平衡;如果不是这样,无论是产出量同消费量或消费量同产出量出现相对不平衡,经济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但若从这个动态过程某个静止截面看,生产规模越大,其静止截面的结果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社会财富就越多,国力就越雄厚”。这就是为什么尽管美国是世界首富,但在美国国民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准条件下,打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还是会使这个世界首富经济上元气大伤。

因此,应制定相应政策以推动、鼓励在西部大开发、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投资单位、投资人,在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同时,也要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作些贡献,将总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如千分之二)用于当地文化产业建设,政府也该承担相应配套资金,为当地文化产业建设、实现文化消费提供一些条件和可能。这样做确实为当地民众做了好事,且事在当代,功在千秋。

当下我国外汇储备雄厚,将适量的金融资产(或外汇储备)转化为实物资本使其不断增值,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理论上,是讲得通的。因为金融资产收益小,风险大;而金融资产本身并不是财富。在世界性金融危机环境下,哪些发达国家又存在哪一种金融资产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安全可靠的呢?因此,由政府配套承担的文化资本额比例可以高一些(即工业项目投资人所承担的文化资本投资额仍为工业项目总投资额的千分之二;但政府承担的比例可以是工业项目投资总额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四)。政府本身是文化资本投资出资方之一,是文化资本股东。文化投资资本产生经济效益,股东均会有收益,政府作为股东当然有收益,且所占股份比例越大,所占收益比例也越大;而文化投资项目产生经济效益,文化投资项目还得向政府缴税,政府收益是双重的。此外,当这些文化投资项目产生了经济效益,政府若将所占的股份出让,政府因此所收得的资金量将远大于政府原先对该文化项目的资金投入量。再则,这些地区文化产业得以发展必然会使地方民众文化素养有所提高,当地投资环境也将会因之得到优化,而形成这些积极因素对投资者又都是有利的。无论怎么算这笔账,政府也不会为多花些钱(提供一定比例的文化资本)而吃亏。届时,西部大开发、东北三省振兴粗具规模,有市场,有消费,也有文化产业、文化消费,这些地区必然会凝聚人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盛况还会向这些地区的周边辐射、渗透,带动更大的区域范围发展。

如何在真正意义上扩大我国文化消费,是当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最棘手的战略性问题。要在根本上逐渐改变、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使第一类“经常性文化消费”在全国各地逐步得以实现,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扩大我国文化消费。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布局不均是个实实在在、天天面对的大问题。而恰恰是这个问题战略上限制了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和文化消费总量,成为抑制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全面扩大、文化消费总量全面提升之瓶颈。要逐步解决这样大的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必须在那些不发达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其他不发达地区)实行工业投资同文化投资捆绑政策,使文化投资跟着工业投资走。对此只有中央政府出台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宏观决策才能得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