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消费与文化消费之属性

文化消费与文化消费之属性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文化消费与文化消费之属性首先,文化消费是现代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更由于文化消费是精神性消费,其消费特点、消费周期、消费量等方面,同其他物质消费相比,具有非同一般的特殊性。

二、文化消费与文化消费之属性

首先,文化消费是现代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什么是文化消费?所谓“文化消费”几乎是人人都需要的一种日常消费行为,消费的对象或商品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或文化性质。文化消费的内容、活动总是同人们平时或业余时间所从事的休闲、调剂、娱乐或学习等有关;而这些内容、活动总是同一定的文化相关联。大量史料、史实证明,无论古今中外,人们总离不开休闲、调剂、娱乐活动。人们所从事的这些活动,从现代经济意义看,其实都带有文化消费影子,具有文化消费性质。因为人们要进入或处在这样的“休闲、调剂、娱乐”状态或环境,几乎多少都需要通过一些货币交换(花些钱)才能获得。这就是说“进入或处在这样的休闲、调剂、娱乐状态或环境”,无论怎样称呼它,称它“文化消费”也好,“空余时间里的消费”也罢,是自古以来根本上被人们所广泛接受、追求的,问题与差别仅在于人们能否得到这样的消费,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这样的消费,享有什么规模或层次的消费。这里不难看出文化消费属于人们基本消费范畴,是构成人们基本消费的一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扩大我国文化消费”仅是个如何开发、缔造各种途径、条件、环境让广大民众,尤其是我国中部、西北部地区民众能广泛进行文化消费的问题。

其次,文化消费是带有精神性的消费,它同其他一般物质消费性质有所不同。人吃饱了、穿暖了就不能再多吃、多穿,但精神性消费就不是这样。从事精神性消费,只要时间许可,条件许可,不劳累,就可以不断延续消费,因而,在一定条件下,文化消费量可以大于任何其他消费量,因为任何其他消费都不具备“可以不断延续消费”的特性。此外,精神性消费还会对消费者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即使消费者产生消费趣味、消费习惯和消费想望,叫消费者念念不忘。

再次,在一些特定条件、环境下,人的精神、心理会本能地自我呵护,以尽量维持自身心态平衡,抵御各种外来压力。为此,人们从事些适量、适当的消遣、调剂、娱乐活动,以减轻或暂时忘却所受压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在每个人身上都会经常发生的行为现象,而这种行为现象恰恰是精神、心理自我呵护行为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形式。这种心理自我呵护行为化的重要方面和形式又只能在文化消费范畴内得以实现。因此,当各行各业都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而不景气时,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却出现逆势而上的势态就不难理解了。这种现象表明:相对于其他消费规律,文化消费规律具有某种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文化消费能同其他消费呈逆势发展。从而,这种特殊性又给人们进一步启示: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消费不仅对抵御现在或未来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抵御任何人为的社会性不幸或灾难(除了战争之外),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也必将在其经济效益方面体现出程度不同的类似效果,因为,这是由文化消费的客观必然性以及文化消费是精神性消费的属性所决定。这个道理在实践生活方方面面都能讲得通。人们经常会说到“压力”一词,所谓各种各样的压力是对肉体压力还是对精神压力?显然是对精神压力。即便在肉体确实承受压力条件下,如患严重疾病或面临死亡等,但精神上因此所承受的压力还是大于或远大于肉体所承受的压力。处在压力之下的人会本能地寻找某种方式、途径以减轻或暂时忘却所受压力,无可非议。世界金融危机除了给人们造成经济损失以外不是还给各行各业的人们带来了巨大“压力”吗?

最后,再作进一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人对文化消费具有强烈的依赖性。除了住、食、衣、行外,其他一切消费均同文化消费有关,即便住、食、衣、行本身也同文化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下会作详细阐述)。所以,文化消费如同人的衣、食、住、行一样,是人的一种本能性消费,是构成人们基本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基本消费中,衣、食、住、行是“刚性消费”,文化消费是“柔性消费”;在消费量、消费种类方面,后者表现出比前者更大的弹性和可塑性。更由于文化消费是精神性消费,其消费特点、消费周期、消费量等方面,同其他物质消费相比,具有非同一般的特殊性。同一个消费群体,在某种条件下,文化消费量可以缩小(比如在穷苦条件下),甚至可以无限缩小;但在另一种条件下(比如在较富裕条件下)文化消费量又可以增大,甚至可以无限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